什麼是消費主義?


消費主義是一種認為不斷增加透過市場獲得的產品和服務的消費總是一項值得追求的目標,並且獲得消費品和物質財富對於個人的幸福至關重要。

在經濟學中,“消費主義”一詞主要指凱恩斯主義的觀點,即消費支出是經濟的主要引擎,促進消費支出是公共政策的主要目標。這種觀點認為消費是一種有益的現象,可以刺激經濟增長。另一些人則認為對更多物質財富的渴望是一個問題,它會損害社會凝聚力並滋生個人不安全感。

此外,金融流程也促進了消費的增長。信用卡的出現使人們能夠進行購物。簽帳金融卡通常具有透支功能,允許個人快速獲得超過其當前擁有的資金。

消費主義的重要性及影響

儘管消費文化仍然盛行,但一些人認為由於環境問題,它已不再可持續。其主要焦點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和獲取私人物品和服務。

對於許多社會來說,消費主義具有社會學和環境影響。當今世界要求企業對其活動和產品承擔責任。“顧客永遠是對的”這句格言由此產生。消費主義促使對商品、資源和其他因素的生產進行監管。這些流程也直接或間接地對環境造成嚴重損害,因為它們促進了如此多物品的生產。

消費主義的優缺點

就像每個硬幣都有兩面一樣,消費主義也有其優點和缺點。

優點

消費的支持者強調,消費支出能夠促進經濟增長,並導致更多商品和服務的生產。私人支出的增加可能導致GDP的增長。零售額、私人消費和消費者信心指數都表明美國消費者需求強勁。消費品的銷售可以直接或透過下游客戶間接為企業家、工業家和商品所有者帶來利潤。

其他人推薦消費是因為以下原因:

  • 它讓人們自由地滿足自己的愛好。

  • 它使資金流動起來。

  • 消費主義支援一個蓬勃發展的經濟。

缺點

文化因素經常被用來批評消費主義。一些人認為,消費主義會導致一個純粹的物質主義社會,而忽視其他價值觀。對越來越昂貴的商品的大量消費的關注可能會取代傳統的工業過程和生活方式。

消費主義經常與全球化聯絡在一起,因為它促進了國際市場商品和品牌的生產和消費,這些商品和品牌可能與區域社會和經濟活動模式相沖突。此外,消費主義可能導致消費者債務失控,並導致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

由於以下原因,一些人對消費持負面看法:

  • 消費主義可能導致環境汙染。

  • 消費主義可能破壞地球的自然資源。

  • 消費對環境和社會有害。

消費主義的例子

持續的購物和消費需求是消費主義的定義。一個例子是購物。許多人尤其被諸如感恩節後的“黑色星期五”大減價之類的活動所吸引。

每年新款智慧手機的釋出是消費主義的另一個例子。即使幾年前存在的移動裝置仍然完全足夠和功能齊全,但消費主義鼓勵消費者定期停止使用它們,並用新的替換它們。

另一個例子是炫耀性消費。人們在這裡購買商品是為了展示他們的地位或投射某種形象。這也可以表示親社會行為;因此,它不一定是負面的。

根據Ackerman、MacInnis和Folkes在2000年進行的一項研究,消費者對產品的滿意度可能較低,無論他們擁有的是同一產品還是早期產品,並且更有可能尋求另一種產品。這解釋了為什麼像蘋果這樣的公司經常升級其技術產品,因為人們有“對更多東西的無盡渴望”(Campbell,1989)。事實上,消費社會讓人們相信,商品對他們的生存和幸福是必要的,這鼓勵他們(在廣告和媒體的幫助下)適應這種消費主義的生活方式。

消費主義的可能影響

大多數全球經濟開始表現出消費主義的趨勢。這是西方世界的一種常見現象,但現在也頻繁出現在世界新興國家。更頻繁地消費商品被稱為消費主義。經濟的基礎是商品的生產和交換。在特定時間和特定時期內生產的商品和服務的總量被稱為國民生產總值。隨著社會生產和消費更多商品,經濟增長率就會提高。一個國家公民的人均收入是衡量其繁榮程度的晴雨表。當人們擁有大量的購買力時,經濟就會增長。

在消費社會中,人們用新產品替換他們的舊產品。他們購買商品,使用它們,然後丟棄它們。隨著產品的成熟,新的產品取而代之。不需要修理任何東西。人們有足夠的錢花在商品上。如果不這樣做,就會出現經濟衰退、蕭條,甚至可能導致失業。

消費也影響社會的文化,並導致世界不平等。隨著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貧富差距正在擴大。例如,在2005年,世界10%最富有的人消耗了世界59%的資源。這表明消費和全球化導致收入分配不均。此外,隨著商品需求的增加,產量也會增加,這導致更多的汙染、更多的土地使用以及自然資源的損失。隨著垃圾傾倒成為一個全球性問題,海洋正在變成一個巨大的垃圾場。消費主義導致資源短缺、資源枯竭和環境破壞。

結論

總之,消費超過了一個人實際需要的物品,既有好處也有壞處。然而,壞處超過了好處。它對一個人的心理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並導致了一種長期不快樂的精神狀態的出現。消費主義的意識形態威脅著人和自然之間的精神聯絡。我們需要深刻的轉變。

社會因素,特別是消費社會和營銷,激勵人們做真實的自己,擁抱他們的個性,體驗自由。但這導致了一個重大的困境。這個社會的悲劇是,當有人認為他們真正創造了一個能與他們產生共鳴的概念,認為它是原創和與眾不同的,後來卻發現他們只是在重複同樣的行為。

需要保護和儲存資源,以造福後代。教育人們瞭解這種不可持續的消費模式是應對這一全球性問題的關鍵工具。機構也必須暗示重大的改變和改進。

更新於:2023年2月3日

瀏覽量:197

啟動您的職業生涯

完成課程獲得認證

開始學習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