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塊構造中的三聯點


三聯點是三個構造板塊邊界相交的點。全球分佈著25種獨特型別的三聯點,它們由邊界型別定義。一個岩石圈板塊相對於相鄰板塊的運動會導致板塊邊界的變形。

在這裡,三聯點在當前板塊系統研究中扮演著有趣的角色。在兩個板塊之間的任何邊界處,板塊要麼分離(形成洋中脊),要麼擠壓(形成海溝、褶皺山脈和火山系統),要麼相互滑動(形成轉換斷層)。

歷史背景

傳統上,“三聯點”一詞僅用於討論三個發散邊界或擴張脊的交匯點,理想情況下以 120° 的角度相交。第一代三聯點研究人員假設一個板塊上的點相對於相鄰板塊以圓形路徑運動有限次數。1969 年,W. Jason Morgan、Dan McKenzie 和 Tanya Atwater 發表了關於三聯點概念的第一篇科學研究論文。它指出,三聯點幾何形狀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動態演變,這使第一代研究人員的假設失效。

穩定和不穩定三聯點

世界上不存在四個或更多板塊相交的情況,這種情況極不可能發生。當三個板塊在交匯處相遇時,板塊邊界會將它們自身的運動結合在一起。根據板塊邊界的性質和運動,在三聯點中,兩個板塊邊界之間的相互作用有三種類型,即 - 脊 (R)、海溝 (T) 和斷層 (F)。在三聯點中,R、T 和 F 有十種可能的組合,其中七種與現有型別匹配,其餘三種是不穩定三聯點。

由於 R-R-T 和 R-R-F 無法長時間保持不變,因此它們分別轉換為 R-T-T 和 R-F-F,使母組合成為不穩定三聯點。類似地,對於三聯點,板塊邊界的 F-F-F 組合無法共存。以下是七種不同型別的穩定三聯點組合。

R-R-R 聯結 (脊-脊-脊)

亞丁灣、紅海和東非裂谷的交匯點以阿法爾三聯點為中心(唯一位於海平面以上的 R-R-R 聯結)。加拉帕戈斯三聯點形成於納斯卡板塊、科科斯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匯處,從而導致加拉帕戈斯群島的形成。羅德里格斯 RRR 三聯點形成於印度洋,非洲板塊、印度-澳大利亞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在此交匯。

T-T-T 聯結 (海溝-海溝-海溝)

房總 T-T-T 三聯點形成於日本海岸外,鄂霍茨克板塊、太平洋板塊和菲律賓板塊在此交匯。

T-T-F 聯結 (海溝-海溝-斷層)

T-T-F 三聯點形成於智利海岸外,納斯卡板塊、南美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在此交匯。

T-T-R 聯結 (海溝-海溝-脊)

莫雷斯比島由胡安德富卡板塊、太平洋板塊和北美板塊的 T-T-R 三聯點形成。

R-T-F 聯結 (脊-海溝-斷層)

這種型別的三聯點位於加利福尼亞灣的南端。

F-F-R 聯結 (斷層-斷層-脊)

聖安德烈亞斯斷層是這種三聯點的著名例子。

F-F-T 聯結 (斷層-斷層-海溝)

門多西諾轉換斷層由太平洋板塊、北美板塊和胡安德富卡板塊南端形成的 F-F-T 三聯點形成。

結論

全球板塊運動模型或 GPS/GNSS 資料有助於推導板塊邊界點的即時速度。這進一步有助於確定三聯點處單個邊界是發散的、匯聚的、轉換的還是斜交的。

常見問題

什麼是三聯點?

除了兩個板塊邊界之間的相互作用外,在一點上還存在三個板塊邊界的交匯,稱為三聯點。

什麼是穩定和不穩定三聯點?

在三聯點中,兩個板塊邊界之間的相互作用有三種類型,即:脊 (R)、海溝 (T) 和斷層 (F)。在三聯點中,R、T 和 F 有十種可能的組合,其中七種與現有型別匹配,其餘三種是不穩定三聯點。由於 R-R-T 和 R-R-F 無法長時間保持不變,因此它們分別轉換為 R-T-T 和 R-F-F,使母組合成為不穩定三聯點。類似地,對於三聯點,板塊邊界的 F-F-F 組合無法共存。

R-R-R 三聯點的例子有哪些?

亞丁灣、紅海和東非裂谷的交匯點以阿法爾三聯點為中心(唯一位於海平面以上的 R-R-R 聯結)。加拉帕戈斯三聯點形成於納斯卡板塊、科科斯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匯處,從而導致加拉帕戈斯群島的形成。羅德里格斯 RRR 三聯點形成於印度洋,非洲板塊、印度-澳大利亞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在此交匯。

更新於: 2023 年 11 月 9 日

335 次瀏覽

開啟您的 職業生涯

透過完成課程獲得認證

開始學習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