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器皿的滅菌技術
介紹
滅菌是完全去除某些表面、物體或液體中所有型別活生物體的過程,以避免汙染和腐敗的可能性。滅菌可以透過物理方法(如紫外線照射、高壓滅菌等)或化學方法(如使用乙醇)進行。它與消毒的不同之處在於,消毒可以殺死許多型別的微生物,但並非所有。與消毒相比,滅菌更有效。
滅菌的必要性
有些微生物非常危險,在近距離接觸此類微生物的人員,當暴露於這些微生物時,很容易生病。因此,透過滅菌來阻止這些微生物從這些表面傳播非常重要。此外,滅菌可以防止任何型別的交叉汙染和待用培養基的腐敗。
實驗室使用的玻璃器皿
在實驗室中,使用許多型別的玻璃器皿,其質量取決於用途和效能。實驗室中最常用的玻璃型別是硼矽酸鹽玻璃,它由氧化硼和二氧化矽製成,是最耐熱的玻璃型別,加熱時不會膨脹。
一些常用的玻璃器皿包括燒杯、燒瓶、試管、廣口瓶、顯微鏡載玻片、培養皿、表面皿、試劑瓶、乾燥器、量筒、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攪拌器等。
與塑膠器皿相比,更傾向於使用玻璃器皿,因為它們耐熱,而塑膠器皿在高溫下會熔化;強酸如王水和其他酸以及強鹼不能儲存在塑膠器皿中,因為它們會腐蝕塑膠器皿。
玻璃器皿的清洗
玻璃器皿的清洗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待清洗的玻璃器皿浸泡在洗滌劑中過夜,以便汙染物鬆動,並去除任何殘留的油脂。
不能通過沖洗去除的顆粒,可以使用刷子或百潔布擦洗。
通常使用王水或其他弱酸去除微量汙染物,這些汙染物無法透過正常的擦洗去除。對於一些靈敏的實驗來說,這很重要,這一步消除了任何交叉汙染的可能性。
用洗滌劑和弱酸清洗後,用清水徹底沖洗以去除酸和洗滌劑的殘留物,然後倒置放在架子上晾乾。
玻璃器皿的滅菌
滅菌是透過物理或化學方法破壞所有微生物(包括細菌和真菌孢子)的過程。物理滅菌方法包括:
乾熱滅菌。
溼熱滅菌。
乾熱滅菌
火焰滅菌
將培養管口、載玻片和蓋玻片等玻璃器皿在 Bunsen 燃燒器火焰上透過,但不允許燒紅。此方法可以殺死細菌。
熱空氣烘箱滅菌
培養皿、試管、錐形瓶、量筒、燒杯等玻璃器皿採用此方法滅菌。此方法使用乾熱進行滅菌。烘箱透過電力加熱到 160℃ 至 170℃,玻璃器皿在此溫度下滅菌約 2 小時。
烘箱配有風扇,確保熱量均勻分佈。但是,熱空氣烘箱的問題是空氣是極差的熱導體,因此穿透力低,因此存在滅菌不足的可能性。
溼熱滅菌
高壓滅菌
乾熱方法在去除細菌和真菌孢子方面不起作用。為了克服這一限制,使用溼熱或蒸汽。使用高壓滅菌器對裝置部件和培養基進行蒸汽滅菌。
高壓滅菌器的工作原理是具有高潛熱的蒸汽具有高穿透力。這是一種廉價且無毒的方法,可以有效快速地殺死微生物和孢子。
高壓滅菌器透過加壓蒸汽產生熱量,破壞微生物的結構蛋白和酶,導致其變性和凝固。高壓滅菌過程中的理想溫度為 121℃,持續時間為 30 分鐘。
它們經常用於實驗室、研究設施、醫療中心和醫院。它們也可用於其他企業,因為它價格低廉、簡單且無毒。它用於需要反覆使用玻璃器皿的地方。
無菌性的保持
所有經過滅菌的實驗室裝置在使用前都儲存在包裝中。可以使用塑膠或紙張進行包裝。
結論
在實驗室工作時,研究人員和醫療專業人員會接觸到許多微生物,其中一些是有害的,一些是無害的。因此,在這種環境中工作時,務必使工作區域和裝置部件免受這些微生物的影響,這可以透過滅菌來實現。
在使用玻璃器皿時,最好對它們進行高壓滅菌或放在熱空氣烘箱中以去除其表面的任何微生物。這樣做可以保護工作人員,並獲得正確的實驗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