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媒體時代的自我推銷
公司的根本責任是保持與消費者、分銷商、政府和員工的有效溝通。有人說,為了生存,每個人都在生活中銷售某種東西。企業高度重視個人推銷作為主要的營銷手段也就不足為奇了。事實上,個人推銷是最古老的營銷形式。
個人推銷由於涉及銷售人員與潛在客戶之間的一對一對話,在批次銷售和首次銷售以及銷售高單位價值產品時已被證明特別有效。但是,為了提高成本效益,這種型別的廣告需要組織進行銷售隊伍管理。
什麼是自我推銷?
根據戈夫曼的理論,自我呈現是指任何旨在在他人眼中建立、改變或維持自我印象的行為。自我呈現具有三個重要目的:促進社會交往,使人們能夠獲得金錢和社會獎勵,並有助於秘密構建理想的身份。
自我推銷是一種常見的自我呈現方式。它是一種自我呈現技巧。在這裡,我們的目標是讓別人相信我們的專業能力。這與逢迎不同。恐嚇是我們試圖取悅別人的過程。透過自我推銷,我們希望說服他人我們勝任、聰明或有天賦。在許多情況下,被認為是討人喜歡和有能力的是有利的。例如,被認為非常有能力和討人喜歡的候選人會被錄用。
不幸的是,同時展現這兩種特質並不總是容易的。例如,謙遜可以是一個強大的逢迎工具,但它很少會產生能力感。另一方面,宣揚自己的優點可能會使他人相信你的能力,但它很少會帶來真正的喜愛。因此,人們經常被迫結合或平衡這兩種自我呈現技巧。
網路身份
我們所說的身份是指一個人自我概念的演變,包括他對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身份在網路世界中扮演著複雜的角色,因為它是自我表達的多種可能性。希金斯 (1987) 提出三個領域來進一步探索自我:“真實自我”或“現在自我”,指的是一個人擁有的特質;“理想自我”,指的是一個人希望擁有的特質;以及“應該自我”,指的是一個人認為自己應該擁有的特質。
因此,個人可以在網上更有效地展現他們真實自我的部分,而不是在面對面 (F2F) 互動中。網路匿名性使人們能夠呈現這三種身份中的任何一種。術語“真實自我”已被用來描述“我們所需或渴望成為的隱藏部分”,在這種意義上,“隱藏”意味著“反規範的”或“偏差的”。
在心理健康專業人士中看到的電子媒體時代的自我推銷
公眾往往需要充分了解心理健康專家提供的服務為何具有價值以及如何具有價值。成員甚至可能對嘗試改進有複雜的情緒。其解釋可以在過去的警告中找到,這些警告是避免表面的浮誇或錯誤的自我推銷,而是在將自己置於公眾面前時要表現出極大的剋制。然而,當今先進的資訊科技為快速且經濟高效地傳播可靠的教育內容提供了無與倫比的潛力。例如,聯邦政府、專業協會和非營利組織提供了可靠的來源和可靠的資訊。
美國心理學會 (APA) 和其他心理健康組織的網站上提供了大量關於公眾讀者感興趣的各種主題的教育文章。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信仰和購買行為的知識傳播和吸收由於技術發展而迅速發展。許多未解決的倫理問題是潛在的危險和陷阱。
廣告時代心理健康專業人士的自我推銷
我們周圍到處都是廣告。廣告被認為是當今世界自我推銷的絕佳工具,心理健康從業者也不例外。對於從事心理健康行業的人來說,吸引客戶對於成功的私人執業至關重要,而且很容易獲得營銷指導。不使用某些廣告可能會導致業務失敗。
宣傳自己的服務可能具有自私的目的,但可以積極、誠實和誠實地做到這一點。然而,一些治療師以令人困惑的方式向公眾介紹自己,引發恐懼或完全不誠實,這可能會對患有認知或情緒障礙的潛在客戶產生不合理的影響。電子媒體中的自我推銷也被視為一個缺點,因為人們傾向於以與他們本來的自我不相符的方式來展現自己,而不是以可能欺騙患有心理健康問題的人的方式來展現自己。
印象管理:一種自我呈現和自我推銷技巧
與其他基於文字的計算機介導的溝通方法相比,社交網路溝通與面對面互動更緊密相關。印象管理是這些線上環境的一個特徵,它允許使用者改變他們展示自己的方式。為了展示社會可接受的態度和自我品質,印象管理涉及選擇性地呈現或改變關於自己的資訊。如果一個人認為預期的印象對其目標實現更重要,那麼他/她可能會更有動力去實現它。
根據利阿里 (Leary) 的說法,人們可以調節自己的印象有三個原因:試圖影響他人的反應,創造和維持自己的私人自我認同和自尊,以及標準化他們的情緒習慣。此外,戈夫曼 (1959) 提出,人們試圖維持先前形成的良好印象,並說服他人將他們視為公平、道德和有倫理的人。諸如 Facebook 之類的社交網路服務用於建立和管理第一印象以及維持自我,並追求浪漫關係。研究發現,個人資料所有者身體和社交吸引力的評分以及個人的可靠性與 Facebook 朋友的身體吸引力和這些朋友發表的評論有關。
結論
我們生活在一個社交媒體迅速發展的時代,許多人選擇在他們自己的社交和專業網路中線上與他人互動。心理健康專業人士可以自由地參與並嘗試利用這些渠道來發揮自己的優勢。但是,他們應該遵守適用於廣告的相同一般道德規則,重點關注機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