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軟體開發生命週期教程
- 軟體開發生命週期 - 首頁
- 軟體開發生命週期 - 概述
- 軟體開發生命週期 - 瀑布模型
- 軟體開發生命週期 - 迭代模型
- 軟體開發生命週期 - 螺旋模型
- 軟體開發生命週期 - V模型
- 軟體開發生命週期 - 大爆炸模型
- 軟體開發生命週期 - 敏捷模型
- 軟體開發生命週期 - 快速應用開發模型
- 軟體開發生命週期 - 軟體原型
- 軟體開發生命週期有用資源
- 軟體開發生命週期 - 快速指南
- 軟體開發生命週期 - 有用資源
- 軟體開發生命週期 - 討論
軟體開發生命週期 - 概述
軟體開發生命週期 (SDLC) 是軟體行業用來設計、開發和測試高質量軟體的過程。SDLC 的目標是生成滿足或超出客戶期望、在時間和成本估算範圍內完成的高質量軟體。
SDLC 是軟體開發生命週期 (Software Development Life Cycle) 的縮寫。
它也被稱為軟體開發過程。
SDLC 是一個框架,定義了在軟體開發過程中的每個步驟中執行的任務。
ISO/IEC 12207 是軟體生命週期過程的國際標準。其目標是成為定義開發和維護軟體所需所有任務的標準。
什麼是 SDLC?
SDLC 是軟體組織內軟體專案遵循的過程。它包含一個詳細的計劃,描述瞭如何開發、維護、替換以及更改或增強特定軟體。生命週期定義了一種提高軟體質量和整體開發過程的方法。
下圖是典型 SDLC 各個階段的圖形表示。

一個典型的軟體開發生命週期包含以下階段:
階段 1:計劃和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 SDLC 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階段。它由團隊高階成員執行,並結合來自客戶、銷售部門、市場調查和行業領域專家的意見。然後,將這些資訊用於規劃基本專案方法並在經濟、運營和技術領域進行產品可行性研究。
質量保證要求的規劃以及與專案相關的風險識別也在計劃階段進行。技術可行性研究的結果是定義各種技術方法,這些方法可以用來以最小的風險成功實施專案。
階段 2:定義需求
完成需求分析後,下一步是明確定義和記錄產品需求,並獲得客戶或市場分析師的批准。這是透過一份**SRS(軟體需求規格說明書)**文件完成的,其中包含在專案生命週期中設計和開發的所有產品需求。
階段 3:設計產品架構
SRS 是產品架構師提出最佳產品架構的參考。根據 SRS 中指定的需要,通常會提出多種產品架構設計方法,並在 DDS - 設計文件規範中記錄下來。
所有重要的利益相關者都會審查這份 DDS,並根據風險評估、產品穩健性、設計模組化、預算和時間限制等各種引數,為產品選擇最佳設計方法。
設計方法清楚地定義了產品的所有架構模組,以及它與外部和第三方模組(如果有)的通訊和資料流表示。所提議架構的所有模組的內部設計都應在 DDS 中以最細緻的細節明確定義。
階段 4:構建或開發產品
在這個 SDLC 階段,實際開發開始,並且構建產品。在此階段根據 DDS 生成程式設計程式碼。如果設計以詳細和組織化的方式執行,則程式碼生成可以順利完成。
開發人員必須遵循其組織定義的編碼指南,並使用編譯器、直譯器、偵錯程式等程式設計工具來生成程式碼。不同的高階程式語言,如 C、C++、Pascal、Java 和 PHP 用於編碼。程式語言的選擇取決於正在開發的軟體型別。
階段 5:測試產品
此階段通常是所有階段的子集,因為在現代 SDLC 模型中,測試活動大多涉及 SDLC 的所有階段。但是,此階段僅指產品的測試階段,在此階段報告、跟蹤、修復和重新測試產品缺陷,直到產品達到 SRS 中定義的質量標準。
階段 6:市場部署和維護
一旦產品經過測試並準備部署,它就會正式釋出到合適的市場。有時,產品部署會根據該組織的業務策略分階段進行。產品可能首先在有限的細分市場中釋出並在真實的業務環境中進行測試(UAT - 使用者驗收測試)。
然後,根據反饋,產品可以按原樣釋出,或者在目標市場細分市場中釋出並進行建議的增強功能。產品釋出到市場後,將為現有客戶群進行維護。
SDLC 模型
已經定義和設計了各種軟體開發生命週期模型,這些模型在軟體開發過程中遵循。這些模型也稱為“軟體開發過程模型”。每個過程模型都遵循一系列與其型別相關的步驟,以確保軟體開發過程的成功。
以下是行業中最重要和最流行的 SDLC 模型:
- 瀑布模型
- 迭代模型
- 螺旋模型
- V 模型
- 大爆炸模型
其他相關方法包括敏捷模型、RAD 模型、快速應用開發和原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