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研究
很明顯,不同的人擁有不同的特質,每個人都有其獨特之處。一些人生活穩定,而一些人生活在情感世界中。有些人喜歡獨處,而有些人則無盡地需要他人的支援。這種差異的根源在於個體不同的性格,因此研究不同性格及其行為就變得至關重要。以下文章將對人格研究進行深入分析。
什麼是人格研究?
目前,很清楚的是,人格是一個將個體與個體區分開來的獨特特徵。這種獨特的人格特徵有待研究,因此,人格研究應運而生。人格研究旨在探索個體擁有的不同特質以及這些特質如何在人與人之間有所差異。人格研究包含不同的層面:生物層面,其中考慮了特質;以及心理層面,其中外部環境的影響在形成人格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除了這些層面之外,其他各種因素,例如觀察學習,也會影響人格的構成。從早期研究到較新的研究,研究人員都發現,自我報告量表和評定量表在確定個體差異方面存在問題,並且是對人格研究的重大阻礙。現在,研究人員利用遺傳生物學分析和計算機生成的方法來解決自我報告量表和評定量表的問題。
最新的人格研究
如前所述,少數測試導致對人格的負面研究;因此,實驗心理學中的心理學家提出了新的方法。其中一項研究是引入一項名為“大五模型”的新測試,這在接下來的段落中進行了說明。
人格大五模型——這項人格測試旨在區分和衡量被試的人格特質,這些特質被分為五個維度:
- 宜人性是指一個人的基本情緒風格,這個人可能是隨和、友好和愉快的;反之,有些人則脾氣暴躁、難以相處。
- 外向性認為,所有的人都可分為兩種人格型別:外向型和內向型。外向型的人外向而友好,而內向型的人則比較孤僻,不喜歡成為關注的中心。
- 盡責性是指一個人的組織性和動機,在這個維度得分高的人會小心按時完成工作,並且對自己的物品也很細緻,而在這個維度得分低的人則相反。
- 開放性最好描述為一個人嘗試新事物和接受新體驗的意願。那些試圖維持現狀並且不喜歡改變事物的人在開放性方面得分會很低。
- 神經質是指情緒穩定性或不穩定性。那些過度焦慮、過度擔憂和情緒化的人在這個維度上的得分會很高,而那些情緒更平靜的人則得分較低。
未來,作者希望研究對人格更細緻的分析如何影響他們的結果。
人格研究的基礎型別
認知能力——它指的是心理認知、問題解決、計劃、抽象思維、複雜概念理解等。人格與人們的想法有很大關係,因為認知和行為具有雙刃劍的關係。因此,研究人員透過檢查個體擁有的各種思維模式來研究個體在確定其人格方面的認知能力;描述他們的行為。
人際風格——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能力和風格與他人互動,並以另一種方式感知世界;這些能力被稱為人際風格。已經進行了研究,以從被動(在社交場合中害羞的人)、殘酷(由於某種原因而傾向於對他人粗魯的人)和控制型(經常喜歡領導群體並因此進行控制的人)三種不同的人際風格來回顧人格。
情緒反應性——體驗某些情緒的極端或低強度傾向被稱為情緒反應性。很明顯,人們對情緒的容忍度因其情緒承受能力而異。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經歷不同的創傷,導致他們的人格差異。因此,這有助於調查人員對影響人格的不同因素進行研究。
遺傳生物系統——“先天與後天”的爭論已經持續多年,但沒有結果。一些人格受環境因素影響,而另一些則受遺傳因素影響。研究人員研究導致人格差異的各種遺傳因素。作為人類,我們的大部分特質都透過從父母那裡遺傳的基因來傳遞;有些基因決定了我們的人格,這有助於調查人員進行研究。
文化因素——不同的文化導致不同的宗教方面,導致個體人格的不同。有些文化被限制於開放和大膽,而有些文化則被告知在與他人互動時要積極主動。類似的研究是為了研究這些文化因素而進行的。
結論
總之,人格心理學指的是心理過程、行為和感覺方面的個體差異,以及這些差異如何作為一個整體結合在一起。人格研究有助於研究這些差異以及它們發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