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感官知覺現象學
人們認為,超感官知覺根源於資訊在潛意識層面或超出意識控制層面的處理方式。研究表明,在心理和生理放鬆程度加深的狀態下,大腦更容易接收來自非物理來源的資訊,而當意識大腦積極處理資訊時則不然。

什麼是超感官知覺現象學?
超感官知覺(ESP)是指獲得超出常規認知的物理感官範圍之外的資訊的能力。這種現象以多種方式和體驗表現出來。例如,心靈感應,即一個人將思想傳遞給另一個人;透視,即感知超出正常感官範圍的事物;預知,即預測未來事件;以及心靈致動,即用意念影響物質,都是超感官知覺的例子。
ESP 的生理基礎仍在爭論中,需要更多研究才能充分理解這種現象。然而,人們認為這些現象根源於資訊在潛意識層面或超出意識控制層面的處理方式。研究表明,當大腦處於心理和生理放鬆程度加深的狀態下,它更容易接收來自非物理來源的資訊,而當意識大腦積極處理資訊時則不然。
超感官知覺的特徵
可以透過以下小標題來理解:
心靈感應
心靈感應,作為一種超感官知覺(ESP)的形式,涉及個體之間思想或心理意象的直接傳遞。聲稱有心靈感應體驗的人通常會描述一種接收或“聽到”他人思想的感覺。這種現象超越了普通的溝通渠道,暗示著一種深刻的移情連線。心靈感應體驗可能表現為對思想的內在感知或對他人心理狀態的直覺理解。
雖然心靈感應的存在仍然存在爭議,並且缺乏一致的科學證據,但那些報告過心靈感應體驗的人描述了一種主觀現象,即他們在沒有常規感官輸入的情況下感知到他人的思想或心理內容。
透視
透視,作為一種超感官知覺(ESP)的型別,是指感知遠處或隱藏的事物或事件的能力。聲稱有過透視體驗的人描述了鮮明的內心影像或對過去、現在或未來事件的瞥見。這些幻象可以在內心、在腦海中看到,或者是一種強烈的“知道”的感覺。與傳統的視覺相比,透視感知被認為繞過了通常的感官渠道。擁有透視能力的個體能夠獲得有關個人、地點或情況的準確資訊,而無需使用直接的感官輸入。這些主觀體驗通常成為人們相信存在心靈現象的基礎。
預知
預知是指感知或預測未來事件的能力。有過預知體驗的人可能會描述一些後來證明是正確的夢境或直覺洞察力。當他們面對他們認為已經在夢境或幻象中看到過的情況時,他們可能會體驗到強烈的預知感或似曾相識的感覺。雖然關於預知的科學證據是模稜兩可的,但聲稱擁有預知能力的人通常會描述一種主觀的感覺,即他們能夠獲取當前時刻無法獲得的資訊。這些經歷可能是非常私人的,導致人們相信他們能夠預測未來的事件。
心靈致動
心靈致動,通常稱為心靈遙控,是指僅透過意念的力量影響物體或事件的假設能力。聲稱有過心靈致動體驗的人報告了一些現象,例如在沒有身體接觸的情況下移動物體,或用專注的思想影響隨機結果。心靈致動現象學是心理意圖的主觀感知,導致外部世界出現可觀察到的影響。
然而,關於心靈致動的科學研究主要是不確定的,沒有任何令人信服的證據支援其存在。由於缺乏可複製的實驗和能夠解釋此類發現背後的機制的理論框架,因此懷疑論仍然存在。
同步性
同步性是指有意義的巧合或事件,這些事件似乎在更深的層面上相互關聯。在 ESP 的背景下遇到同步性的人可能會觀察到一系列重要的事件與他們的心靈體驗同時發生。這些同步性可以用來驗證或確認他們的超感官意識。
例如,如果一個人準確地預料到未來的事件,然後看到一系列相關的巧合,他可能會將這些同步性視為心靈能力的證明。然而,必須謹慎對待同步性,因為它們也可能歸因於偶然性、認知偏差或對事件的主觀解釋。

潛意識知覺與 ESP
術語“潛意識知覺”(SP)描述了資訊如何在“閾限”或意識意識閾值以下被感知和處理。由於研究表明,不存在固定且易於測量的感官閾值,因此研究這些現象的認知心理學家現在將其稱為“前意識處理”或“無意識感知”。此外,當代認知心理學家可能希望與早期的潛意識知覺實驗區分開來,其中許多實驗的方法存在問題。
可能會發現一些非常奇怪的說法,例如帶有潛意識指令的音訊錄音可以導致減肥或影響人們的購買習慣。幾乎沒有證據表明如此複雜的潛意識訊號會影響粗俗的人類行為。但是,有強有力的證據表明,人們可以處理和感知以低於意識感知水平給出的基本資訊,例如單個單詞或詳細的線條圖。
超心理學家經常將 SP 與 ESP 進行比較。請參閱 Nash(1986)和 Roney-Dougal(1986)以全面分析這項研究。超心理學和潛意識知覺研究的實驗結果發現,在明顯的潛意識和超感官刺激的“敏感性”方面存在廣泛的個體差異。人們認識到,放鬆或分散的注意力狀態會促進對潛意識刺激的接受性。類似於增強對內部過程、感覺和影像的意識,放鬆以及被動、非分析的心態支援 ESP。
由於這些相似性,人們假設一旦一個人接收到超感官資訊,它就會像潛意識資訊一樣被處理。也就是說,弱感官資訊和超感官資訊最初都進入一個稱為無意識或前意識的處理階段。兩種型別的資訊都可以進入意識,在整個過程中會受到不同形式的扭曲和轉換。防禦是人們對脆弱的感官輸入的扭曲和改變進行最多研究的主題。
超感官知覺體驗
ESP 的體驗在那些聲稱擁有它的人中可能會有很大差異。雖然科學界仍然持懷疑態度,但 ESP 的支持者報告了一些典型的 ESP 遭遇。
心靈感應是一種典型的 ESP 體驗,它涉及個體之間思想或心理意象的直接傳遞。聲稱有過心靈感應體驗的人經常報告接收或“聽到”他人思想。他們可能會與另一個人形成移情關係,感知他們的情緒或意圖。
聲稱有過透視體驗的人經常描述鮮明的內心影像或幻象。他們可能會在內心、在腦海中看到這些影像,或者對事件有強烈的“知道”的感覺,儘管缺乏可見的感官輸入。
預知能力的聲稱者可能會引用後來證明是正確的夢境或直覺洞察力。當個人面對他們認為已經在夢境或幻象中看到過的情況時,他們可能會感到預知或似曾相識的感覺。
僅透過心理意圖控制或移動物體或物理系統的能力稱為心靈致動。聲稱有過心靈致動體驗的人描述了在沒有身體接觸的情況下移動物體,影響隨機事件,或用專注的思想控制電子裝置。
這些同步性可以被視為個人心靈能力的驗證或確認。他們可能會注意到一系列重要的事件與他們的 ESP 體驗同時發生,進一步強化了他們對這種現象的信念。
重要的是要認識到,ESP 的體驗是主觀的,並且在個人之間存在差異。
結論
儘管缺乏具體的科學解釋,但研究表明,超感官知覺(ESP)是一種真實的現象,可以以多種方式表現出來。那些聲稱擁有這種能力的人描述了幾種不同的體驗型別,從心靈感應到透視,再到預知和心靈致動。
在某些情況下,同步性也可能出現,為 ESP 體驗提供了進一步的驗證。需要進一步研究 ESP 的生理基礎,以更好地理解這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