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發展性感知與死亡焦慮
如果隨機問起死亡對我們意味著什麼或我們是否害怕死亡,這似乎是一個奇怪的問題。然而,更奇怪的是不同年齡段的人對同一個問題的回答有多麼不同。從年少到年老,我們對死亡的理解不斷發展。個人對死亡的看法受其智力發展、社會習俗、家庭責任和情感的影響。
對死亡和垂死的態度
對死亡的預期焦慮被稱為對死亡的恐懼。恐懼的預期主要是由於無法在其他人身上看到垂死的過程。死亡恐懼是由三個直接決定因素造成的:與過去相關的遺憾、與未來相關的遺憾以及死亡的意義。未能實現基本抱負的印象被稱為與過去相關的遺憾。未能實現未來的基本願望被稱為與未來相關的遺憾。死亡的意義與個人對死亡是好是壞、是否有意義或毫無意義的看法有關。眾所周知,大多數人都希望儘可能長壽。
這是人類的特性。所有的人都會面臨衰老的前景,但他們無法想象自己的死亡。他們也不能將自己視為真正的老年人,因為變化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令人不安的。透過為他人做事、樂於助人和積極為社會做出貢獻的態度,可以維護人的尊嚴。為了維護他們的尊嚴和正直,老年人必須知道人們支援他們,並且他們在需要時可以依靠某人。支援性任務是幫助客戶理解人生的基本真理。接納往往導致謙遜。那些幫助他人的人,他們的生活將得到加強和完善。
一個人的積極態度直接影響著他的生活。許多人對某些人懷恨在心,因為他們認為這些人傷害了他們。學會原諒和遺忘,以及積極思考,可以幫助一個人找到平靜。寬恕意味著放棄任何索賠的願望。為了給自己的生活帶來平靜,一個人必須寬恕。它促進一個人新的精神和情感發展。透過放下怨恨和責備,一個人釋放了被困在維護怨恨無效服務中的能量。
嬰兒
雖然嬰兒確實無法理解死亡,但他們可以對死亡造成的疏遠做出反應。當嬰兒離開母親時,他們可能會變得昏昏欲睡和沉默,停止微笑或發出咕咕聲,變得失眠,並表現出體重減輕等醫療問題。
幼兒期
根據皮亞傑的認知發展前運算階段,幼兒難以區分事實和虛構。因此,幼兒不理解死亡也就不足為奇了。他們認為這個人睡著了,不認為死亡是最終的,認為它是短暫的或可改變的,並想象他們可以渴望這個人的復活。此外,他們認為他們不當的行為、不恰當的言辭和情感可能導致了死亡。
學齡中期
雖然學齡期的孩子開始理解死亡的不可避免性,但他們可能會繼續參與妄想性思維,並想象他們可以復活某人,直到大約九歲。此外,人們可能會感到羞愧並對悲劇負責,因為他們認為他們本來可以做些什麼來阻止它。
學齡後期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理解死亡的最終性,並且意識到每個人,包括他們自己,都會死去。然而,他們也可能認為死者犯了導致他們死亡的罪過。如果一個心愛的人去世,他們可能會越來越害怕失去父母,並繼續懷有悔恨。
青少年時期
青少年對死亡的認識與成年人一樣。由於正式的運算思維,青少年現在可以想象性地思考死亡,參與哲學討論,並反思他們的不存在。一些青少年對死亡著迷,並透過想象其他人會怎麼想和感受來思考他們的紀念。雖然他們沉迷於死亡的想法,但他們獨特的青少年寓言使他們感覺不受死亡的影響。因此,人們經常參與危險行為,包括濫用藥物、不負責任的性行為和疏忽駕駛,因為他們認為他們不會犯錯。
青年期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對死亡的擔憂和焦慮程度各不相同,青年期的平均死亡率較低,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該群體對死亡恐懼程度的降低。青年人通常認為他們還有很長的壽命,因此很少考慮或擔心死亡。
中年期
與青年期或老年期相比,中年期與更高的死亡恐懼感有關。對於中年人來說,他們的照顧責任在他們的焦慮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中年人經常幫助他們的父母和孩子,並擔心被獨自留下照顧自己。
老年期
老年人的死亡擔憂程度低於其他成年人,這與由於他們離死亡如此之近,他們必然害怕死亡的觀念相悖。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呢?首先,老年人對獨自留下家人不太擔心,並且撫養孩子的責任較少。此外,他們有更多的時間來完成他們一生中的計劃,並且他們意識到未來將有更少的機遇等待他們。此外,由於他們之前已經經歷了心愛的人的離世,並且對死亡的可能性更加適應,因此他們不那麼焦慮。老年人更關心的是如何掌控自己的死亡方式,而不是死亡本身。
死亡和老年
除了皺紋、記憶力減退和關節疼痛外,衰老還包括意識到自己正在死去,時間不多了。對於老年人來說,反覆出現的醫療問題、失去親人以及認知功能下降都是死亡越來越近的跡象。根據恐怖管理理論 (TMT),死亡的不可避免性顯著影響著人們的決策和行為。
恐怖管理理論
死亡不可避免的知識
人類意識到即將到來的死亡會產生癱瘓性恐懼的可能性
從生物學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傾向於生存的實體
大量證據為恐怖管理理論提供了證據基礎,這些證據表明,當被提醒自己的死亡時,年輕人的自尊心願望和對他們深信不疑的信仰和理想的捍衛會得到增強。根據恐怖管理理論,在從生物學角度來看傾向於生存的實體中,人類特有的對即將到來的死亡的意識會產生癱瘓性恐懼的可能性。透過堅持他們的傳統神學,並透過維護其戒律來獲得自尊,人們可以免受死亡知識通常會帶來的恐懼。
文化世界觀提供了有組織的、有意義的和持久的現實感知和意義理想,幫助人們形成對自身價值的感知。由於他們從忠於其文化理想的內在感知中獲得自尊,人們能夠感受到自己是具有永續性的特殊存在,而不僅僅是註定要存在的普通動物。它們是人工構建的詞彙表達,因此對其真實性的信念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他人對其的認同。當其他人分享、與之行為一致並高度評價它們時,一個人的世界觀和自我價值感在信念和作為焦慮吸收器的能力方面都會增強。
然而,當其他人不分享一個人的世界觀、不服從其規則或對一個人評價不高時,一個人對這些框架的信任就會受到破壞。它們失去了阻止我們感到焦慮的能力。由於渴望免受恐懼的保護,人們會積極地回應那些肯定他們的觀點和自尊的人,而對那些構成危險的人則會產生消極反應。大量不斷增長的研究支援恐怖管理理論的假設,即一個人認為自己是目的性宇宙中有價值的補充,這會降低與死亡相關的焦慮的可能性。
研究表明,被提醒自己的死亡(也稱為死亡顯著性)會導致人們對那些與他們擁有相同世界觀的人反應更加積極,而對那些擁有不同世界觀的人反應更加消極。如果對死亡的考慮與對一個人意識形態和自尊的威脅相結合,使個人越來越具有保護性、更具對抗性,並且更不接受與他們不同的人,那麼人們可以預期老年人將構成文明中最具戰鬥性、敵對性和偏執的群體之一。然而,情況並非如此。
許多老年人,雖然不是全部,但在衰老過程中表現出傑出的情緒健康和身心健康。學者們發現,老年人對壓力情況的反應不那麼防禦性和侵略性。他們假設這種缺乏好鬥和對抗性可能是由於老年人傾向於避免對抗,並透過否定或建設性重塑來儘量減少對抗。
結論
雖然死亡被理解為生命逐漸發展的過程,但它是不可避免的,它所帶來的恐懼有時對人們來說是極其令人衰弱的。然而,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這並不適用於年輕人。我們的想法和概念取決於許多個人、社會、生物和其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