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化與規範化
簡介
標準化和規範化是資訊預處理中兩種常用的策略,旨在將原始資料轉換為適合分析和建模的合理格式。這些策略透過改進資料的屬性(例如範圍、分佈和尺度)在機器學習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規範化包括將資料縮放到特定範圍,通常在 0 和 1 之間,同時保持特徵之間的相對關係。另一方面,標準化將資料集中在其均值上,並將其縮放到標準差為 1。在本文中,我們將探討規範化和標準化的概念、技術以及它們為資訊預處理管道帶來的好處。
什麼是規範化?
規範化是一種資訊預處理策略,它將資料縮放到特定範圍,通常在 0 和 1 之間。它根據資料的範圍相對地更改值,同時保持不同特徵之間的相對關係。當特徵具有不同的尺度或單位時,規範化特別有用,並且保持其相對重要性至關重要。
規範化的方法包括根據資料的範圍相對地更改值。一種常見的規範化策略是 Min-Max 縮放,它將資料的最小值對映到 0,最大值對映到 1,其他值則相應地進行縮放。
規範化有一些優點。首先,它保持了特徵之間的相對關係,因為它是在相對地更改值。通常,當比較具有不同尺度或單位的不同特徵時,這一點尤其重要。此外,規範化有助於防止某些特徵由於其較大的值而支配分析。它確保每個特徵對建模過程做出同等貢獻。第三,規範化有助於提高某些機器學習演算法的穩健性和收斂性,特別是那些依賴於距離計算的演算法,例如 K-最近鄰 (KNN) 和支援向量機 (SVM)。最後,規範化允許更好地解釋和理解資料,因為值被轉換為通用範圍。
但是,規範化也有一些限制需要注意。一個主要的限制是它對異常值的影響。由於規範化基於資料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因此異常值會顯著影響規範化資料的範圍和分佈。具有極端值的異常值可能會扭曲規範化過程,並導致產生偏差的結果。因此,在應用規範化策略之前,適當處理異常值非常重要。
什麼是標準化?
當資料的分佈至關重要並且消除尺度影響至關重要時,標準化特別有用。標準化的方法包括從每個資料點中減去均值,並將其除以標準差。
標準化提供了一些優點。首先,它消除了資料中的尺度影響,從而能夠更容易地比較不同的特徵。透過標準化資料,具有不同尺度和單位的特徵被置於一個共同的尺度上,這有助於分析和解釋其相對重要性。此外,標準化降低了異常值對資料的影響。由於標準化基於標準差,因此與規範化相比,極端值對標準化資料的影響較小。這使得標準化在存在異常值的情況下成為更穩健的過程。第三,標準化在某些機器學習演算法中特別有用,例如線性迴歸和邏輯迴歸,這些演算法依賴於均值為 0 且尺度相似的特徵才能進行精確的引數估計。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標準化不會解決資料中偏斜分佈的問題。如果初始資料包含偏斜分佈,則標準化資料仍將保持相同的偏斜性。在這種情況下,可能需要額外的轉換來解決偏斜並使分佈正常化。
標準化與規範化
以下表格突出了差異
差異基礎 規範化 標準化 |
規範化 |
標準化 |
---|---|---|
方法 |
將資料縮放到特定範圍,通常為 0 到 1 |
將資料轉換為具有零均值和單位方差。 |
目的 |
規範化將資料縮放到特定範圍,例如 0 到 1。當絕對值不如相對關係重要時,它很有用。 |
標準化將資料集中並縮放到均值和方差 1 附近。當資料的分佈對於分析或建模至關重要時,它很有用。 |
分佈 |
規範化修改了資料的初始分佈,可能會影響其形狀。 |
標準化保留了資料的初始分佈,確保其形狀保持不變。 |
方差 |
規範化不保留資料的方差。 |
標準化將資料縮放到方差為 1,確保它具有可靠的擴充套件。 |
用例 |
具有不同尺度或單位的特徵 |
當資料的分佈和尺度至關重要時。 |
可解釋性 |
保持特徵之間的相對關係。 |
均值和標準差提供相對資訊。 |
結論
規範化和標準化都是有益的資訊預處理過程。規範化將資料縮放到特定範圍,同時保持特徵之間的相對關係。當特徵具有不同的尺度或單位時,它適用。標準化將資料轉換為具有零均值和單位方差,確保分佈集中並適當地縮放。當資料的分佈和尺度至關重要時,它很有用。瞭解這些方法之間的差異使資料科學家能夠根據其資料的需求和他們打算使用的機器學習演算法選擇最合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