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技能發展政策
與世界其他經濟體相比,印度傳統上其人口中擁有適當技能的比例較低。菲律賓政府在其2007-2012年第11個五年計劃中提出了倡議,目標是在2022年培養1.5億人,即每年1500萬名熟練工人。根據五年計劃的建議,併為了緩解經濟目前因熟練勞動力短缺而面臨的困難,政府於2009年制定了技能發展政策,強調了工業培訓機構與私營部門合作提供專業培訓的重要性。
什麼是國家技能發展政策?
國家技能發展政策最初於2009年制定,為全國所有技能發展舉措奠定了基礎。隨著宏觀環境的變化以及透過全國各種技能發展計劃的實施積累的經驗,政策需要進行調整。
因此,制定了2015年國家技能發展政策,取代了2009年的政策。
政府致力於全面人力資源開發及其“人民同心,共同發展”計劃,包括在未來幾年利用人口結構紅利。
國家技能發展政策的目標
該政策的主要目標是使每個人都能透過終身學習過程充分發揮其潛能,透過可靠的證書、學分積累和轉讓等工具獲得能力。隨著人們的發展,社會和國家將受益於他們的生產力和進步。這將包括:
將高質量的職業培訓作為年輕人和企業的目標,僱主透過支付必要的溢價來認可熟練員工的生產力優勢。透過提供技能培訓與正規教育的無縫銜接,可以為未來發展提供通往熟練勞動力的縱向和橫向途徑。
重點關注以結果為導向的優質技能培養方法,從而提高初級、次級和第三產業的生產力,同時提高個人的就業能力和生活水平。
擴大培訓基礎設施和教師的素質,以確保所有公民獲得公平的機會。
可以透過使熟練人員的供應與行業部門的需求和國家戰略目標相匹配來解決人力資源短缺問題,包括“印度製造”等旗艦計劃。
建立一個基於 IT 的資訊系統,收集關於熟練勞動力供求的資料,以便能夠實現供求匹配。
透過積極參與制定職業標準、協助課程開發、提供學徒機會、參與評估以及為熟練工人提供公平報酬的有利就業機會,促進國家技能領域的標準。
根據國際標準實施明確的質量保證體系,促進勞動力流動。
利用現代技術確保規模、可及性和覆蓋範圍,以及內容交付和結果監測的便利性。
認識到在職培訓的重要性,將實際工作場所的學徒制作為所有技能發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確保充分滿足邊緣化和社會弱勢群體(例如,SC、ST、OBC、少數民族、殘疾人等)的技能需求。
技能發展政策框架
透過堅持上述目標,政策框架旨在實現“技能印度”的願景。該框架列出了 11 個關鍵正規化和推動因素,以幫助印度在技能發展方面實現這些目標:
國家技能發展與創業政策的影響
國家技能發展與創業政策透過為機構和培訓師提供一系列激勵措施,已惠及全國 150 萬名學齡兒童、3000 所理工學院、25000 所大學和 83 個青年旅社。參與者可以透過超過 15 萬個郵局和超過 10 萬個資訊亭報名參加該計劃。
政府相信,透過提供作為學徒制激勵的津貼,全國的中小企業學徒制數量將增加十倍。
政府在印度成立了技能發展與創業部 (MSDE),以跟蹤技能發展和培訓計劃的結果。
已建立國家勞動力市場資訊系統 (LMIS),以跟蹤和分析技能發展課程後就業人數的增長、其對人口的影響和其他因素。
將使用 LMIS 分析對發展課程進行調整,以提高整體標準和成果。
政府的“印度製造”倡議與國家技能發展與創業政策密切相關。“印度製造”涵蓋的 25 個現有行業與技能發展計劃密切相關。
由於技術的應用,技能發展計劃現在可以惠及印度最偏遠的地區,並降低了培訓成本。
政策的特殊組成部分
該政策的一些特殊組成部分:
該計劃面向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和無家可歸的人群,因為其主要目標是提高就業率和減少貧困。
該計劃還惠及生活在印度農村、山區、查謨和克什米爾以及中部和東部森林地區,甚至缺乏最基本教育的年輕人。
結論
它旨在解決透過速度、標準(質量)和可持續性擴大技能發展方面的挑戰。為了確保為受過培訓的勞動力提供充足的就業機會,技能戰略輔以鼓勵創業的針對性舉措。它明確指出,必須實施“一個國家,一個標準”,以確保一套共同的國際認可標準能夠得到協調,印度青年能夠在地方、國家和國際層面獲得就業和職業發展機會。
常見問題
問 1. 印度為什麼需要國家技能發展與創業政策?
答。國家政策旨在明確和協調如何在現有的制度框架內協調全國範圍內的技能發展舉措。該政策還建立了提高就業能力和生產力與技能發展之間的聯絡。
問 2. 印度的國家技能發展政策是什麼?
答。國家技能發展倡議將透過提高每個人的知識、技能和在國內外獲得認可的資格證書,使每個人都能獲得高質量的工作,並確保印度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
問 3. 2015 年國家技能發展與創業政策的重點是什麼?
答。重點關注以結果為導向的優質技能培養方法,從而提高個人的生活水平和就業能力,以及提高初級、次級和第三產業的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