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農林業政策
大多數農林業方法自新石器時代以來就在全球範圍內使用。印度人引用印度教史詩《羅摩衍那》中植物和果樹共生的阿育王花園(Ashok Vatika)作為農林業體系的例子。印度仍然有許多與農場和樹木相關的儀式。
什麼是農林業?
農林業是一種土地利用策略,它將樹木和灌木融入農村和農業景觀,以提高生態系統的恢復力、多樣性和生產力。
這是一種動態的、以生態為導向的自然資源管理策略,它透過在農場和農業景觀中融入木本多年生植物來使生產多樣化和可持續,同時促進社會制度。
什麼是國家農林業政策?
印度的國家農林業政策是一個全面的政策框架,旨在透過提高農業生產力來減緩氣候變化,從而改善農業生計。該政策於2014年2月在德里舉行的世界農林業大會上由印度政府推出。
印度是第一個制定農林業政策的國家。
該策略試圖透過在同一塊土地上結合樹木、農作物和牲畜來提高生產力和環境可持續性。它的制定是為了解決農業生產力低下問題,該問題是由農民土地所有份額不斷下降造成的,下降的原因是人口快速增長和農業依賴季節性降雨。
國家農林業政策的基本目標
以下是國家農林業政策 (NAP) 的基本目標:
提高農村家庭,特別是小農的生產力、就業、收入和生活水平;鼓勵和促進以補充性和綜合的方式種植樹木,與農作物和牲畜相結合。
減少災難性氣候事件中的風險,保護和維護生態系統,創造有韌性的農業和耕作系統。節約木材和木材產品的進口費用,滿足依賴木材的工業的原材料需求。
透過增加農林產品 (AFP) 的供應(如燃料木材、飼料、非木材林產品和小木材)來減少對現有森林的負擔,以滿足農村和部落社群的需求。
透過實現增加樹木覆蓋率的目標,特別是在敏感地區,來增強生態穩定性。
發起大規模的民眾運動,加強農林業研究,並建設能力以實現這些目標,並減輕對現有森林的壓力。
國家農林業政策的目標
以下是國家農林業政策 (NAP) 的目標:
透過在分散在政府農業、環境、林業和農村發展部門的各種現有任務、專案、計劃和機構中協調、融合和協同農林業的各個要素,可以透過建立國家農林業特派團或農林業委員會來實施國家政策。
透過農林業,農村家庭,特別是擁有較小農場的家庭,可以增加他們的生產力、就業、收入和生活機會。
滿足木材、飼料、食物、燃料和其他農林產品的需求;保護自然資源和森林;提供環境安全;增加森林或樹木覆蓋面積。
對國家農林業政策的批評
一些專家認為,旨在讓部落人民獲得森林土地以便從事農業的2006年國家森林法案正受到農林業專案的抵制。國家野生動物委員會前成員基肖爾·裡特(Kishore Rithe)指出,土著居民最終將從事農業和砍伐樹木。這兩項政策相互衝突。
一些批評者對利潤分成的方法提出了質疑,該方法將私人業主納入造林業務。他們認為,政府透過該專案正在將農業用地變成工業設施,這可能會擾亂該地區的生態系統。
結論
該政策的目標是建立一個特派團或委員會來執行國家農林業政策。這是因為機構框架將為許多利益相關者提供一個合作的平臺,制定優先事項和戰略,以確保農林業與其他農業企業受到同等重視。
常見問題
問1. 印度的國家農林業政策是什麼?
答。為了農民的經濟利益,創造一個有利於實施量化碳封存和其他環境效益措施的環境。為了促進農林產品、價值鏈增長、技術開發、市場資訊等,應支援工業作為終端使用者。
問2. 2014年國家農林業政策的主要目標是什麼?
答。減少災難性氣候事件中的風險,保護和維護生態系統,創造有韌性的農業和耕作系統。節約木材和木材產品的進口費用,滿足依賴木材的工業的原材料需求。
問3. 第一個國家農林業政策是什麼?
答。2014年,印度成為第一個採用國家農林業政策的國家。
問4. 農林業的原理是什麼?
答。農林業技術充分利用土地。所有土地區域都被認為適合種植有價值的植物。重點是多用途多年生植物,這些植物只需種植一次,就能在較長時間內帶來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