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傳播方式


引言

任何偏離身體正常功能的狀態都稱為疾病。根據傳播方式,疾病可分為兩種型別:傳染病和非傳染病。任何傳染病從患病者傳播到健康者的過程稱為疾病傳播。疾病的傳播方式主要有兩種:

  • 直接傳播方式

  • 間接傳播方式

直接傳播是指感染者與健康者之間存在直接的身體接觸,而間接傳播則不存在兩者之間的直接身體接觸。

直接傳播方式

疾病可以透過直接途徑傳播,例如飛沫傳播、直接身體接觸(包括性行為)、接觸土壤、皮膚或黏膜接種以及經胎盤傳播。透過直接接觸傳播的疾病包括艾滋病毒、生殖器皰疹、梅毒、淋病、衣原體感染等。

艾滋病毒 (HIV)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基因組

含有兩條單鏈RNA複製,屬於逆轉錄病毒科。

傳播途徑

透過受汙染的體液傳播,包括無保護性行為、感染血液輸血以及母乳餵養。也可能透過針頭傳播以及母嬰垂直傳播。不能透過眼淚或唾液傳播。

症狀

潛伏期較長,從幾周到幾個月不等。症狀類似於流感。嚴重感染可導致繼發性免疫缺陷疾病,即艾滋病。艾滋病患者免疫系統會減弱,並可能發展為癌症。艾滋病毒感染者容易感染結核分枝桿菌、瘧原蟲等。

結構

重要蛋白

逆轉錄酶 (RTase)

一種RNA依賴性DNA聚合酶,可將病毒RNA轉化為cDNA。

整合酶 (Integrase)

將cDNA整合到宿主細胞核DNA中(前病毒)。

TAT蛋白

與病毒RNA的轉錄活性區 (TAR) 結合,促進轉錄。

蛋白酶 (Protease)

病毒包裝所必需。

靶細胞和感染過程

靶細胞為CD4+T輔助細胞、單核細胞、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GP-120識別T輔助細胞表面的CD4,病毒基因組透過胞吞作用進入細胞。HIV還涉及免疫細胞上的輔助受體——CXCR4和CCR5。病毒RNA透過逆轉錄酶轉化為cDNA。逆轉錄酶缺乏校對功能,導致基因組突變率增加。在蛋白酶的幫助下產生和組裝病毒成分。病毒cDNA整合到宿主基因組中,病毒顆粒相互感染。CD8+細胞毒性T細胞被啟用,開始殺死T輔助細胞和其他被HIV感染的細胞。

診斷

p24衣殼蛋白檢測ELISA、抗gp-120抗體檢測ELISA、病毒RNA定量逆轉錄PCR (qRT-PCR)。**ELISA基於抗原抗體反應**。在qRT-PCR中,透過逆轉錄酶的作用,從RNA形成cDNA,並將此cDNA用作PCR的模板。

治療

  • 高效抗逆轉錄病毒療法 (HAART)。

  • 逆轉錄酶抑制劑:例如:齊多夫定/疊氮胸苷、替諾福韋。

  • 蛋白酶抑制劑:利托那韋、克立芝等。

**免疫接種**——重組載體疫苗第四階段試驗。

間接傳播方式

間接傳播方式包括媒介傳播、空氣傳播、媒介傳播(生物媒介和機械媒介)、汙染物傳播等。透過間接途徑傳播的疾病包括急性腹瀉、傷寒、霍亂、脊髓灰質炎、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瘧疾等。

結核病 (TB)

**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是一種空氣傳播疾病。給亞洲國家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

  • **症狀**——慢性咳嗽、痰中帶血、肺部空洞、發熱、輕微寒戰、體重減輕。

  • **結核病相關問題**——耐多藥結核菌株 (MDRTB) 的發展。卡介苗無效。

  • **感染特徵和過程**——分裂時間為20小時,細胞壁脂質含量高。主要感染肺泡巨噬細胞(肺部)。肺外結核可發生在腸道、大腦、肝臟等(多見於免疫功能低下患者)。

  • **檢測**——X光檢查、ELISA、孟圖試驗、肺痰塗片抗酸染色、qRT-PCR。

  • **治療**——使用兩種重要藥物

    • 異煙肼:抑制細菌細胞壁合成。

    • 利福平:阻斷細菌RNA合成。

  • **免疫接種**——卡介苗在全球範圍內用於免疫接種。

流感

  • **基因組**——分節段的單鏈RNA。

  • **感染和症狀**——病毒透過空氣傳播。

  • **常見症狀**——高燒、流鼻涕、頭痛、肌肉痠痛等。

  • **嚴重症狀**——腹瀉、心臟病發作、腦部感染。

  • **病毒型別**——A型、B型和C型流感病毒可感染人類和其他動物,如豬、馬和鳥類。

  • **人類常見病毒**——甲型H1N1病毒。毒力較弱但傳播速度快,而H5N1毒力較強但傳播速度慢。

  • **靶細胞和感染過程**——病毒的主要靶細胞是肺上皮細胞,但隨後可感染其他器官。兩種重要的病毒糖蛋白是血凝素 (H) 和神經氨酸酶 (N)。

  • **感染過程**——血凝素有助於病毒進入宿主細胞。它識別質膜上的唾液酸/NANA等表面糖類。神經氨酸酶透過從病毒表面去除唾液酸/NANA/唾液酸來幫助病毒顆粒從宿主細胞中釋放。在成功感染過程中,病毒利用宿主M2蛋白離子通道創造病毒融合所需的酸性環境。

  • **流感病毒的多樣性**——涉及兩個過程

    • 抗原漂移——由於H和N編碼基因的突變。

    • 抗原轉換——由於H和N基因的重排。

  • **診斷**——肺部X光檢查、檢測病毒RNA的qRT-PCR、抗體檢測。

  • **治療**——神經氨酸酶抑制劑奧司他韋和M2蛋白抑制劑金剛烷胺等藥物。

  • **免疫接種**——接種滅活病毒疫苗。

結論

疾病是任何有害的偏離身體正常功能的狀態,疾病從感染者傳播到健康者的過程稱為傳播。疾病可以是傳染性的和非傳染性的。疾病可以透過直接或間接方式傳播。直接傳播是透過直接接觸飛沫、皮膚、體液和血液進行的。例如艾滋病等。間接傳播是透過受汙染的物質、媒介、動物和環境因素進行的。例如瘧疾、傷寒、流感、結核病和水痘。

常見問題

Q1. 哪種疾病是由接觸土壤引起的?

A1. 破傷風和真菌病。破傷風會導致肌肉劇烈而疼痛的痙攣。痙攣尤其涉及頜骨和頸部,而真菌病是一種影響皮膚和肺等器官的真菌感染。

Q2. 哪種疾病可以透過胎盤從母親傳播給胎兒?

A2. 梅毒和艾滋病可以透過胎盤傳播並感染胎兒。

Q3. 什麼是汙染物,並列舉相關的疾病?

A3. 汙染物是指被感染患者的某些感染性分泌物汙染的物質,並具有將感染源傳播給正常健康者的能力。與汙染物相關的疾病包括白喉、傷寒、細菌性痢疾和甲型肝炎。

Q4. 什麼是DOTS?

A4. 它是一個針對印度結核病的專案,旨在提高人們對結核病治療和傳播的認識。

Q5. BCG代表什麼?

A5. BCG代表卡介苗,用於預防結核病。卡介苗含有減毒的牛分枝桿菌。

更新於:2023年1月9日

瀏覽量:274

開啟您的職業生涯

完成課程獲得認證

開始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