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研究史
如果你學習過入門心理學課程,你可能聽說過一些在動物身上進行的重要心理學研究,例如 Harlow 的猴子、巴甫洛夫的狗和斯金納的老鼠。不幸的是,許多入門教科書只部分介紹了動物研究,並且在研究描述中經常不提及動物研究。當這些研究被提出時,很少討論使人體試驗成為可能的根本性動物研究。
動物研究史
在“動物行為學”這個詞被創造出來之前,科學家(和外行)就一直在研究動物行為。例如,亞里士多德就在動物行為方面做了許多有趣的發現。大約在 19 世紀之交,德國和英國的動物學家開始更加系統地研究動物行為。著名的英國博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1809-1882)於 1859 年提出了自然選擇進化論,並在其開創性著作中專門論述了“本能”。
1873 年,一位名叫道格拉斯·斯帕爾丁的英國業餘科學家首次觀察了幼雛的家禽行為。這種現象後來被稱為印記,源自康拉德·洛倫茨首次使用的德語 Prägung。俄羅斯生理學家伊萬·巴甫洛夫和美國心理學家愛德華·L·桑代克都在 20 世紀初(1911 年)對動物行為進行了與學習相關的研究。這就是動物研究在心理學領域開始的方式。
動物行為學,即動物行為的研究,在 20 世紀中葉成為一個獨立的科學領域,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兩位生物學家的工作,他們是奧地利的康拉德·洛倫茨(1903-1989)和荷蘭的尼科·廷伯根(1907-1988)。與廷伯根相比,廷伯根與他的學生和合作者對許多不同物種的動物行為進行了廣泛的野外和實驗室研究,而洛倫茨可以說是兩人中更具理論性和哲學性的一位。洛倫茨提出了幾個理解動物行為各個方面的理論框架,包括進化和動機。他也是兩人中更直言不諱的一位,他的一些著作引發了大量的爭論。
美國心理學家通常關注學習如何影響行為。巴甫洛夫已經證明了現在被稱為巴甫洛夫(或經典)條件反射的重要性。桑代克後來研究了現在被稱為操作性或工具性條件反射的內容。動物行為學家和實驗心理學家之間的另一個區別是,前者經常在動物(各種物種)的自然棲息地觀察它們。相反,後者(儘管被稱為比較心理學)經常專注於一個物種(例如老鼠或鴿子),該物種僅在實驗室中進行研究。
動物研究是行為主義和認知心理學
達爾文認為行為是一種經過許多代自然選擇而改變的特徵。因此,行為有一個過去,可以通過當前的生物來研究。然而,人們發現,當行為方法應用於社會群體時,會出現許多有趣的問題,特別是在與群體內部經常記錄的看似利他主義和合作行為有關時。
最近,從進化的角度也對大腦和行為之間的聯絡進行了研究,這可能是由於行為生態學的成功。動物的生態系統應該對其資訊收集和處理能力產生重大影響。例如,鳴禽的性選擇導致了各種複雜鳴叫的進化,雌性可以以非凡的技巧評估這些鳴叫。複雜鳴叫的壓力如何影響潛在腦底層的進化?當活動範圍很大時,導航能力如何發生變化?覓食是否會對空間記憶產生特別的影響?這些問題得到了充分的探討,以及那些調查動物的心理生活以及大腦如何處理資訊的問題。
為什麼在心理學中進行動物研究?
非人類動物已經進化的事實是它們在心理學中被研究的原因之一。心理學研究中最常用的動物——老鼠、大鼠和猴子——的祖先與人類有親緣關係。每個物種都有適應性,使其能夠佔據特定的生態位,但由於共同的祖先,人類和非人類的解剖學和功能過程——例如大腦和記憶——驚人地相似。此外,動物研究帶來的精確控制使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基本過程(例如,生活環境、實驗條件等)。此外,我們可以提出並回答一些對人類來說難以或無法執行的具有挑戰性的問題。
例如,我們知道杏仁核和其他大腦部位之間的聯絡,但杏仁核活動如何影響大腦的工作方式?使用一種新方法,現在可以暫時停用猴子的杏仁核,並觀察其他大腦區域(包括那些與杏仁核沒有直接關係的區域)如何改變其活動。這種研究促進了我們對大腦功能的理解,併為開發治療患有導致大腦活動異常模式的疾病(如癲癇或帕金森病)患者的新療法帶來了巨大的希望。
動物福利的倫理困境
我們如何對待動物沒有簡單的答案,許多不同的倫理觀點可能會影響我們認為在對待動物方面什麼是可接受的或不可接受的。在本單元中,我們只考察了一種倫理方法,即後果主義。然而,根據我們如何應用倫理思想,我們可能會處於不同的位置,即使是在相同的方法內。我們管理動物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我們通常比較人類的需求和動物的需求;我們是否認為它們具有同等價值或需求是否值得同等考慮會影響我們的決策。
最終結果是後果主義的決定性問題;實現這一目標的手段不如結果重要。然而,我們經常在不知道最終結果是什麼的情況下做出判斷,並且我們可能會忽略過程中發生的事情。例如,假設目的是保護一個物種。在這種情況下,對個體、痛苦甚至某些動物死亡的影響可能無關緊要,只要程式的最終目標是確保整個物種的生存。同樣,假設動物實驗的結果是研製出可以挽救許多人生命的疫苗。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試驗給許多動物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它也可能被認為是合乎道德的。
結論
比較心理學的基石是其他動物物種和人類可能共享生理、行為或其他特徵。2400 多年前,人們就認識到研究動物可以讓我們更多地瞭解自己。由於該技術的進步,動物模型現在被用於幾乎所有生物醫學研究領域,包括但不限於基礎生物學、免疫學、傳染病、癌症和行為。
結合這些想法可能會導致更多的非齧齒動物物種的基因工程和人類化,以及將此資訊與出於醫療目的而對家畜進行的研究以及人體臨床試驗相結合。因此,動物模型可能會繼續成為轉化研究以及改善人類和動物健康必不可少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