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的法國社會
引言
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是現代西歐歷史上的一件決定性事件。這場革命持續了近10年,並在18世紀期間給法國的社會和政治結構帶來了巨大的變化。這場革命不僅給法國帶來了變化,也影響了世界其他地區。在法國革命之後,其他歐洲國家也開始革新其社會政治結構。隨著大多數歐洲國家封建制度的終結,法國大革命具有普遍意義。革命爆發的起因有很多,但社會分化和政治不穩定在其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社會結構
法國的社會結構本質上是封建的。法國社會被分成三個部分,被稱為三個等級,即:第一等級、第二等級和第三等級。
圖片即將推出
第一等級包括神職人員,他們與宗教職能和教會職責相關,例如教堂中的神父。
第二等級主要包括貴族和貴族階層。大多數情況下,這種貴族身份是世襲的,但有時可以透過繳納重稅和為皇室提供傑出服務來獲得。
第三等級幾乎占人口的96%。在第三等級中,有兩個類別:第一類包括商人、大資產階級、律師等。第二類包括農民、勞動者和兩個等級的僕人,他們在社會中處於最低的地位。
第一等級和第二等級是社會的特權階層,他們擁有大片土地,並免於繳稅。他們依靠第三等級生活,而第三等級則承擔了全部的稅收負擔。甚至第三等級的成員也必須繳納什一稅和人頭稅。
此外,儘管繳納了所有稅款,但第三等級在政治和社會結構中卻沒有得到代表權。這導致了第三等級中絕大多數人口的不滿情緒。
與此同時,隨著歐洲貿易和商業的興起,出現了一個新的中產階級,他們構成了第三等級的上層。這個中產階級獲得了經濟權力。
這個新階級也反對神職人員和貴族的特殊權利和資源剝削。由於這個新階級受過教育且經濟實力雄厚,他們開始傳播平等和自由的思想,並拒絕了“國王神聖權利”的觀念。因此,這個階級以政治代表的形式要求人人平等的機會,機會基於個人才能。經過不懈努力,最終在法國大革命結束時建立了民主共和國。
政治
在18世紀,法國由一個專制的世襲君主統治。國王透過將權力集中在自己手中來加強這種專制統治,沒有給人民參與治理的機會。
路易十六世於1774年即位,到那時,大多數民眾已經對法國的政治不穩定感到不滿。更糟糕的是,國王及其妻子瑪麗·安託瓦內特的奢侈生活開始耗盡王室的國庫。結果,對第三等級的徵稅增加了,這使得這一階層對統治者更加憤怒。此外,法國的君主制根本不關心法國人民的福祉。同樣,腐敗和自私的行政官員效率低下,最不關心普通民眾的福祉。
路易十六世派遣法國軍隊與英國對抗,參加了美國獨立戰爭,許多士兵喪生,給國庫帶來了更大的壓力。這進一步加劇了局勢,並使普通民眾開始對現有的統治當局提出抗議,並要求改變18世紀法國的社會政治結構。
結論
法國大革命從1789年持續到1799年,是歐洲歷史的轉折點。革命的爆發是長期政治不穩定的結果,專制的君主和無能的官員受個人動機驅使,而不是考慮普通民眾的福祉。
此外,對第三等級過重的稅收負擔以及沒有任何政治代表權,使得這個社會階層的人民對現有的統治權力感到不滿。1789年6月,第三等級的成員在革命性的行動中宣佈自己為國民議會,標誌著革命的開始。
常見問題
Q1. 什一稅和人頭稅是什麼?
Ans. 什一稅和人頭稅是法國人民必須繳納的兩種稅收。什一稅是人們收入的十分之一,必須繳納給教會,而人頭稅是對第三等級成員徵收的直接土地稅。
Q2. 你對封建社會有什麼理解?
Ans. 封建制度是一種社會政治制度,在18世紀之前盛行於法國。在這個制度中,土地所有者或領主將土地授予農民或附庸(佃戶),作為回報,他們主要為領主提供軍事服務。
Q3. 法國大革命的理想是什麼?
Ans. 法國大革命的理想是自由、平等和博愛。
Q4. 為什麼法國幫助美國贏得獨立戰爭?
Ans. 法國幫助美國對抗英國贏得獨立戰爭,因為法國與英國之間存在長期的激烈競爭,可以追溯到12世紀。法國在1756年至1763年的七年戰爭中被英國擊敗,結果法國不得不割讓其在北美的大部分殖民地。當法國得知美國殖民地反抗英國時,這兩個國家聯合起來對抗共同的敵人,即英國。
Q5. 法國大革命的影響是什麼?
Ans. 法國大革命的影響如下:
建立民主統治。
建立了基於平等權利的政治秩序。
普通人的福祉成為優先事項。
它在整個歐洲灌輸了民族主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