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的三階層


引言

基督教是羅馬帝國的官方宗教,隨著羅馬帝國的衰落,它傳播到整個歐洲。基督教被大地主和封建領主所接受。逐漸地,基督教開始主導歐洲的日常生活。封建領主是基督徒,他們開始採取措施使其普及。異教徒被剝奪了國家設施,甚至因不是基督徒而受到懲罰。教會成為最強大的機構,併成為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在整個中世紀時期,教會與君主制一起成為歐洲封建社會的支柱。這一時期有時被稱為黑暗時代。國王和教會之間的聯絡變得緊密。公元800年在法國,教皇授予查理大帝“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稱號,並獲得了他的支援。君士坦丁堡的教會和拜占庭王國之間也有同樣的安排。

隨著教會成為最主要的機構,法國牧師提出了社會三階層的概念。

將人們定位在特定階層的想法成為中世紀歐洲社會三等級或三階層的基石。社會被分為三個階層:第一是神職人員,第二是貴族,最後是農民。

第一階層——神職人員

中世紀歐洲第一也是最主要的階層是神職人員。他們祈禱並維持社會的精神生活。這個階層包括牧師、教皇、主教、紅衣主教以及所有為教會工作的其他宗教人士。他們在社會等級制度中處於頂端。

  • 教會擁有自己的法律、土地和向農民徵稅的權力。

  • 教皇是教會的首腦。

  • 歐洲的基督徒受到神職人員階層的引導。

  • 婦女和有生理缺陷的男子不能成為牧師。

  • 牧師過著一夫一妻制的生活。

  • 主教擁有大量的土地,他們住在宏偉的宮殿裡,過著奢華的生活。

  • 這個階層不僅監督社會的宗教領域,還影響著封建社會的文化和社會習俗。

  • 教會向農民徵收十分之一的農產品作為稅收,這是一種被稱為“什一稅”的非正式稅收。

除了教會之外,中世紀的基督徒還有另一個虔誠的基督徒組織,被稱為僧侶。

僧侶

僧侶是虔誠的基督徒,他們過著隱居的生活。他們不是教會的成員。他們與生活在人民中間並過著奢華生活的教士不同,僧侶過著簡樸的生活。他們生活在一個被稱為修道院或寺院的社群中。僧侶發誓終身住在修道院裡祈禱和務農。修道院通常遠離任何人類居住地。與教會不同,它對所有人開放,包括男人和女人。僧侶不允許結婚。

他們幫助傳播藝術,他們的描述在13世紀末和14世紀的各種文學作品中都有記載。

教會與社會

教會試圖使社會環境和生活條件符合基督教的生活方式。為此,

  • 教會開始慶祝基督的誕生和他的復活日期。

  • 用新的基督教聖日取代異教聖日。在聖日,農民不必工作,他們會慶祝它。

  • 人們開始去殉道者聖地或大教堂朝聖。

  • 為新生兒施洗的傳統已成為標準。

  • 聖日的傳統,人們被給予休息日來祈禱,後來成為人們享受和不工作的節日。

第二階層——貴族

在牧師之後,貴族是第二階層。他們在行政部門擔任高階職位。貴族通常與武士階級聯絡在一起。貴族是擁有財產權的自由人,他們享有某些特權。

  • 他們唯一的義務是透過軍事來支援他們的領主,他們必須為他們的領主而戰。作為交換,他們得到土地和獎勵。

  • 他們充當國王的附庸,這意味著他們必須為他們的領主工作。

  • 他們是他們地區的領主,以國王的名義統治。

  • 貴族有自己的法院來執行司法,農民充當他們的附庸。

  • 貴族有自己的軍隊,稱為“封建民兵”。

  • 大地主擁有自己的莊園,被稱為莊園領地。

  • 莊園領地統治著村莊,擁有自己的土地,農民在那裡工作。

  • 他們過著奢華的生活,擁有他們需要的一切。

  • 大型莊園有騎士家庭的住宅。

  • 騎士是另一類貴族,他們被國王授予爵位和土地。

  • 騎士是熟練的戰士,他們發誓在被命令時為他們的領主而戰。

第三階層——自由農民和非自由農民

農民是社會中第三也是最低的階層。他們是體力勞動者和農民。當國王需要他們時,男人必須作為步兵作戰。農民的婦女和兒童也必須為領主工作。

有兩種型別的農民,一種是自由農民,另一種是非自由農民或農奴。

  • 自由農民 - 他們擁有自己的土地,他們作為領主的佃戶工作。男人必須服兵役,每年至少四十天,婦女和兒童必須在領主的家中工作一段時間。農民家庭必須在一週中的某些日子在領主的莊園工作,而產量直接歸領主所有。

    他們還被要求提供義務服務,例如挖井、修理建築物和道路等。

  • 農奴或非自由農民 - 農奴耕種領主的土地,他們沒有得到任何工資。農奴不被允許離開莊園,他們完全受領主的控制。農奴必須獲得領主的許可才能結婚。

結論

在中世紀時期,歐洲社會根據其工作和社會經濟地位被分為三個等級或階級。第一也是最主要的階層是神職人員,第二強大的階層是貴族,第三也是最低的階層是農民。

神職人員是牧師,與宗教活動有關。貴族是武士階級,他們是領主和國王。他們是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農民佔社會人口的大部分,他們是為領主工作的農民和勞動者。

常見問題

Q1. 神職人員和僧侶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A1. 神職人員和僧侶都與宗教活動有關,但神職人員過著奢華的生活,而僧侶過著隱居和非常節儉的生活。

Q2. 基督教如何在歐洲普及?

A2. 羅馬滅亡後,基督教傳播到整個歐洲,最初大地主和領主皈依基督教,後來在教會的幫助下,普通民眾也逐漸成為基督徒。

Q3. 基督徒為什麼慶祝復活節?

A3. 復活節是在基督被釘十字架並復活的那一天慶祝的。慶祝它是為了取代舊的異教聖日。

Q4. 誰提出了社會等級制度的概念?

A4. 法國主教“蘭恩的阿達爾貝羅”聲稱,在社會中,一些人祈禱,一些人戰鬥,還有一些人工作。由此產生了社會三階層的概念。

Q5. 農民家庭被分配了哪些工作?

A5. 婦女和兒童被分配了紡紗、織布、製作蠟燭和為領主準備葡萄酒的工作。

更新於:2022年12月19日

10000+ 次瀏覽

開啟你的職業生涯

透過完成課程獲得認證

開始學習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