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噴子”的實證證據


瞬息萬變的線上溝通方式以及發生的各種情境有時會阻礙對網路噴子的實證研究。此外,社交媒體平臺的興起和線上行為模式的變化可能創造了新的動態,需要進一步研究。

“網路噴子”的實證證據是什麼?

參與憤怒和具有攻擊性的線上溝通行為,通常包括人身攻擊和侮辱,被稱為“網路噴子”。雖然線上群組和辯論中有很多關於網路噴子的軼事證據,但也進行了實證研究來調查這個問題。已經進行了一些研究來探索網路噴子的行為及其對個人和線上社群的影響。

雖然非常罕見,但有證據表明,與面對面 (FtF) 互動相比,計算機媒介溝通 (CMC) 互動中更可能發生調情。然而,大多數 CMC 都是存檔的,並且線上可以傳送、儲存和再次閱讀單個內容這一事實加劇了這個問題。由於在這種情況下,網路噴子更有可能被記住,這可能會導致對 CMC 作為網路噴子場所的偏見。

Suler 的研究 (2004)

Suler 的研究,題為“線上去抑制效應”,探討了線上環境中去抑制的問題,特別是網路噴子的行為。這項研究試圖理解導致人們在網上比在現實生活中表現得更具侵略性或危險性的心理機制。

Suler 確定了線上去抑制的六個主要因素:

  • 匿名性 − 線上環境通常提供匿名性,允許使用者在不透露真實身份的情況下參與。當個人認為自己是匿名的時,他們更有可能參與網路噴子的行為。

  • 缺乏面部表情線索 − 人們在線上互動中無法看到對方,並且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等身體線索消失了。由於缺乏可見性,個人可能對自己行為的責任感降低,這可能導致自我意識降低和去抑制增加。

  • 非同步通訊 − 非同步通訊是指訊息或回覆之間存在時間延遲。由於延遲,個人有更多時間思考和調整他們的資訊,這可能導致去抑制。它也可能導致同理心和情緒調節減少,從而導致更具侵略性的行為。

  • 獨我投射 − 當個人將自己的觀點和信念投射到他人身上時,他們會產生與線上世界融合的外觀。這種獨我投射可能導致對他人認知的扭曲,從而更容易將他們非人化或物化,並因此增加網路噴子行為的可能性。

  • 解離想象 − 線上交流可以激發想象力,使個人能夠創造和嘗試多個角色。這種與真實身份的分離可能導致抑制降低和參與激烈或侵略性行為的傾向增加。

  • 權威最小化 − 線上論壇中傳統的權威和權力來源可能會被削弱。這種權威的喪失可能導致人們對抗或拒絕規範,從而導致更具侵略性或冒犯性的行為。

Suler 的研究強調了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強化,這些因素導致線上去抑制,包括網路噴子行為。它強調了線上環境的不同特性如何降低抑制,破壞社會規範並促進侵略性或對抗性互動。

Walther 和 Parks 的研究 (2002)

Walther 和 Parks 的研究“過濾掉的線索,過濾進來的線索:計算機媒介溝通和人際關係”探討了計算機媒介溝通 (CMC) 中非言語線索的缺乏如何影響人際關係,特別是網路噴子行為的發生。研究人員想知道線上溝通中非言語線索(如面部表情、肢體語言和語調)的喪失如何影響資訊解釋和感知,這可能會導致誤解和錯誤歸因。

Walther 和 Parks 透過讓參與者與他們從未見過面的人進行線上對話來調查這一點。參與者被隨機分配到同步或非同步條件。在同步條件下,參與者進行即時聊天,而在非同步條件下,他們透過類似電子郵件的訊息進行交流,回覆之間存在時間延遲。

這項研究主要關注三個方面:

  • 印象形成 − 研究人員調查了人們僅僅根據基於文字的 CMC 如何形成對溝通夥伴的印象。在沒有非言語線索的情況下,他們發現參與者主要依靠訊息內容來形成印象。

  • 情緒表達 − Walther 和 Parks 調查了非言語線索的缺乏如何影響線上對話中情緒的表達和解釋。他們發現,在非同步條件下,參與者比在同步條件下對他們的伴侶更有感情。這表明人們透過文字直接表達自己的情感來彌補缺乏非言語指標。

  • 關係發展 − 研究人員調查了非言語線索的缺乏如何影響線上溝通中的關係發展。他們發現,與非同步條件下的參與者相比,同步條件下的參與者對他們的人際關係有更多負面情緒。

Walther 和 Parks 的研究證明了非言語線索在影響溝通和人際關係動態方面的重要性。

Coe 和 Kinski 的研究 (2006)

Coe 和 Kenski 的研究“線上且不文明?報紙網站評論中的不文明模式和決定因素”研究了報紙網站評論部分的不文明行為,包括網路噴子行為。研究人員想要找出導致線上論壇中不文明行為的因素。這項研究使用內容分析方法檢查了提交給報紙網站的評論。研究人員在一大批來自不同新聞專案的評論中尋找不文明行為的模式和驅動因素。他們特別研究了各種因素,例如網路噴子行為,如何增加不文明行為的可能性。

以下是這項研究的一些重要結果和見解:

  • 情境因素 − 研究人員發現,情境在不文明行為中起著重要作用。例如,評論中更高程度的不文明行為與新聞報道的感知嚴厲程度有關。有爭議和引起爭議的主題往往會引發更多不文明行為,包括網路噴子行為。

  • 稽核政策 − 這項研究強調了稽核政策在減少網路噴子行為方面的相關性。在採用稽核系統並定期監控和刪除不需要的評論的新聞網站上,觀察到的不文明程度較低。這意味著積極主動的稽核工作有助於維護更文明的線上環境。

  • 討論執行緒長度 − 這項研究表明,較長的討論執行緒更可能表現出網路噴子行為。隨著評論數量的增加,不文明爭論和人身攻擊的風險也隨之增加。

透過檢查這些因素,Coe 和 Kenski 的研究闡明瞭在報紙網站評論部分的特定情境中,網路噴子行為的情境和個人決定因素。

結論

同樣,來自 Suler 關於線上去抑制的研究、Walther 和 Parks 關於非言語線索對計算機媒介溝通的影響的研究以及 Coe 和 Kenski 對報紙網站評論部分的不文明行為的調查等研究的實證證據,突出了導致線上網路噴子行為的各種因素。

更新於:2023年11月3日

21 次瀏覽

開啟您的職業生涯

完成課程獲得認證

開始學習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