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表和決策樹的區別


什麼是決策表?

決策表提供了一種結構化的表格格式,清晰地列出了所有可能的條件和相應的操作,使其成為需要同時考慮多個因素的場景的理想選擇。這種格式在基於規則的系統中特別有用,在這些系統中,清晰度和精確度至關重要。決策表通常因其能夠有效處理複雜邏輯而受到青睞,它以簡潔易於更新的格式提供決策的簡潔概述。


決策表示例

讓我們以線上訂單折扣資格為例。一家電子商務公司使用決策表來確定客戶是否有資格獲得折扣,具體取決於三個條件:客戶型別、訂單價值和優惠券程式碼。

決策表結構
規則 客戶型別 訂單價值 優惠券程式碼 折扣
  • 新客戶 > $100 是 15%
  • 新客戶 > $100 否 10%
  • 回頭客 > $100 是 20%
  • 回頭客 > $100 否 15%
  • 任何客戶 ≤ $100 是 5%
  • 任何客戶 ≤ $100 否 無折扣

說明

  • 規則 1:訂單價值超過 100 美元且擁有優惠券程式碼的新客戶可獲得 15% 的折扣。
  • 規則 2:訂單價值超過 100 美元但沒有優惠券程式碼的新客戶可獲得 10% 的折扣。
  • 規則 3:訂單價值超過 100 美元且擁有優惠券程式碼的回頭客可獲得 20% 的折扣。
  • 規則 4:訂單價值超過 100 美元但沒有優惠券程式碼的回頭客可獲得 15% 的折扣。
  • 規則 5:訂單價值在 100 美元或以下且擁有優惠券程式碼的任何客戶(新客戶或回頭客)可獲得 5% 的折扣。
  • 規則 6:訂單價值在 100 美元或以下且沒有優惠券程式碼的任何客戶均不享受折扣。

結果:決策表清楚地概述了各種條件及其相應的操作,使公司能夠根據客戶型別、訂單價值和優惠券程式碼的存在情況一致地應用折扣。

什麼是決策樹?

另一方面,決策樹呈現了決策過程的視覺層次模型,其中每個節點表示一個決策點,每個分支表示一個結果或操作。決策樹非常直觀,允許使用者逐步視覺化決策過程。這使得它們在需要清晰傳達或理解決策過程的場景中特別有效,尤其是在有多個利益相關者的環境中。

決策樹示例


讓我們以貸款審批流程為例。一家銀行使用決策樹來確定是否批准貸款申請,具體取決於三個因素:信用評分、收入和現有債務。

決策樹結構

信用評分

  • 如果信用評分 > 700,則繼續下一個條件。
  • 如果信用評分 ≤ 700 或以下,則拒絕貸款。

第二級(如果信用評分 > 700)


收入
  • 如果收入超過 50,000 美元,則繼續下一個條件。
  • 如果收入在 50,000 美元或以下,則拒絕貸款。

第三級(如果收入 > $50,000)


現有債務

  • 如果現有債務低於 20,000 美元,則批准貸款。
  • 如果現有債務在 20,000 美元或以上,則拒絕貸款。

結果:如果申請人的信用評分高於 700,收入高於 50,000 美元,並且現有債務低於 20,000 美元,則批准其貸款。如果任何條件不滿足,則拒絕貸款。

決策表和決策樹的區別

雖然這兩種工具對於不同的目的都是必不可少的,但瞭解決策表和決策樹之間的關鍵區別可以幫助您為特定需求選擇最合適的方法。無論您是在最佳化業務流程、開發演算法還是分析資料模式,瞭解何時使用決策表與決策樹都可以顯著提高您的決策效率和有效性。

下表重點介紹了決策表和決策樹之間的主要區別

特徵 決策表 決策樹
定義 用於模擬決策邏輯的條件和操作的表格表示形式。 表示決策及其可能後果的分層樹狀結構。
結構 由行和列組成;行表示規則,列表示條件和操作。 由節點(表示決策)和分支(表示結果或操作)組成。
視覺化 更緊湊和簡潔,更容易一次檢視所有條件和操作。 更具視覺性和直觀性,展示了逐步的決策過程。
複雜度處理 更適合處理具有多個條件和操作的複雜決策邏輯。 在處理複雜決策邏輯時,可能會變得龐大且難以解釋。
易於修改 更容易更新和修改,因為更改可以直接對特定規則或條件進行。 更難以修改,因為更改可能需要重構樹的部分內容。
清晰度 對於不熟悉表格邏輯表示形式的人來說,可能難以理解。 由於其視覺直觀的特性,通常更容易理解。
用例 最適合具有固定條件和操作的場景,例如基於規則的系統。 最適合需要透過一系列條件跟蹤決策的場景。
決策路徑 所有決策路徑都以網格格式同時顯示。 在遍歷樹時,每個決策路徑都會分別顯示。
空間效率 更適合表示多個規則和條件。 空間效率較低,尤其是在節點數量增加時。
靈活性 在不重構表格的情況下適應新條件的靈活性較差。 更靈活,因為可以輕鬆新增新的節點和分支。

結論

在本文中,我們詳細解釋了決策表與決策樹的不同之處。

更新於: 2024年8月7日

649 次瀏覽

開啟您的 職業生涯

透過完成課程獲得認證

開始學習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