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關係資料庫設計
- DBMS - 資料庫規範化
- DBMS - 資料庫連線
- 儲存和檔案結構
- DBMS - 儲存系統
- DBMS - 檔案結構
- 事務和併發
- DBMS - 事務
- DBMS - 併發控制
- DBMS - 死鎖
- 備份和恢復
- DBMS - 資料備份
- DBMS - 資料恢復
- DBMS 有用資源
- DBMS - 快速指南
- DBMS - 有用資源
- DBMS - 討論
DBMS - 檔案結構
相關資料和資訊以檔案格式集體儲存。檔案是以二進位制格式儲存的一系列記錄。磁碟驅動器被格式化為幾個可以儲存記錄的塊。檔案記錄被對映到這些磁碟塊上。
檔案組織
檔案組織定義了檔案記錄如何對映到磁碟塊。我們有四種檔案組織來組織檔案記錄:

堆檔案組織
當使用堆檔案組織建立檔案時,作業系統會為該檔案分配記憶體區域,而無需任何進一步的記賬細節。檔案記錄可以放置在該記憶體區域的任何位置。軟體負責管理記錄。堆檔案本身不支援任何排序、排序或索引。
順序檔案組織
每個檔案記錄包含一個數據欄位(屬性)來唯一標識該記錄。在順序檔案組織中,記錄根據唯一的鍵欄位或搜尋鍵按某種順序放置在檔案中。實際上,不可能以物理形式順序儲存所有記錄。
雜湊檔案組織
雜湊檔案組織對記錄的某些欄位使用雜湊函式計算。雜湊函式的輸出決定了記錄要放置到的磁碟塊的位置。
聚集檔案組織
聚集檔案組織不適用於大型資料庫。在這種機制中,來自一個或多個關係的相關記錄儲存在同一個磁碟塊中,即記錄的排序不是基於主鍵或搜尋鍵。
檔案操作
資料庫檔案上的操作可以大致分為兩類:
更新操作
檢索操作
更新操作透過插入、刪除或更新來更改資料值。另一方面,檢索操作不更改資料,而是在可選的條件過濾後檢索它們。在這兩種型別的操作中,選擇都起著重要作用。除了建立和刪除檔案之外,還可以在檔案上執行多種操作。
開啟 - 檔案可以以兩種模式之一開啟,讀取模式或寫入模式。在讀取模式下,作業系統不允許任何人更改資料。換句話說,資料是隻讀的。以讀取模式開啟的檔案可以在多個實體之間共享。寫入模式允許資料修改。以寫入模式開啟的檔案可以讀取,但不能共享。
定位 - 每個檔案都有一個檔案指標,它指示要讀取或寫入資料的當前位置。可以相應地調整此指標。使用查詢(查詢)操作,可以將其向前或向後移動。
讀取 - 預設情況下,當檔案以讀取模式開啟時,檔案指標指向檔案開頭。使用者可以選擇在開啟檔案時告訴作業系統在何處定位檔案指標。讀取檔案指標後面的下一個資料。
寫入 - 使用者可以選擇以寫入模式開啟檔案,這使他們能夠編輯其內容。它可以是刪除、插入或修改。可以在開啟時定位檔案指標,如果作業系統允許這樣做,也可以動態更改。
關閉 - 從作業系統的角度來看,這是最重要的操作。當生成關閉檔案的請求時,作業系統
- 刪除所有鎖(如果處於共享模式),
- 將資料(如果已更改)儲存到輔助儲存介質,以及
- 釋放與檔案關聯的所有緩衝區和檔案控制代碼。
檔案內部資料的組織在這裡起著主要作用。根據記錄是順序排列還是聚集排列,定位檔案指標到檔案內所需記錄的過程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