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時事 - 環境



1 - 在蘇門答臘島發現新的猩猩物種

Orangutan

研究人員在蘇門答臘島北部發現了一種新的猩猩物種。北蘇門答臘島是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西部的一個大島,位於馬六甲海峽和印度洋之間。這個新物種被命名為Pongo tapanuliensis或塔帕努裡猩猩。猩猩被認為是大猿家族中(包括大猩猩、黑猩猩和倭黑猩猩)最獨特的物種。

Pongo tapanuliensis或塔帕努裡猩猩的數量約為800只,分佈在1000平方公里的區域內,因此被認為是瀕危物種。

2 - 印度首個黑羚保護區將在北方邦阿拉哈巴德建立

Blackbuck

北方邦邦議會批准在北方邦阿拉哈巴德市的梅賈森林管理局設立黑羚保護區。阿拉哈巴德跨亞穆納地區約126公頃的土地將被劃為保護區。據估計,阿拉哈巴德梅賈森林管理局約有350只黑羚。

黑羚分佈在印度平原,主要集中在馬哈拉施特拉邦、奧里薩邦、旁遮普邦、拉賈斯坦邦、哈里亞納邦、古吉拉特邦、安得拉邦、泰米爾納德邦和卡納塔克邦等地區。黑羚以其螺旋狀的角和對比鮮明的毛色而聞名。

3 - 印度館在德國COP 23上啟動

India Pavilion

印度環境、森林和氣候變化部長Harsh Vardhan博士在德國波恩舉行的COP 23上啟動了印度館,代表印度在第23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會議上提出了“保護現在,維護未來”的主題。

印度代表團組織了20場會議,討論了氣候變化適應、減緩、清潔技術創新和可再生能源等問題。印度根據氣候正義和可持續生活方式的主題,提出了與氣候變化相關的可行措施。

4 - MNRE在德國波恩CoP 23上組織了小組討論

MNRE

印度政府新與可再生能源部(MNRE)與印度工業聯合會合作,在德國波恩締約方大會(CoP)第23屆會議上的印度館組織了一場關於“創新融資和市場發展以實現到2022年175千兆瓦可再生能源”的小組討論。

小組強調需要推動儲能技術的更高水平研究,這可以補充不穩定的可再生能源。小組成員包括MNRE顧問P.C. Maithani博士、環境部秘書C.K. Mishra先生、能源與資源研究所所長Ajay Mathur博士以及KfW發展銀行的Frank Determann先生。

5 - “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結束

UN Climate Change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3)在德國波恩結束。來自近200個國家的特使,包括來自華盛頓的代表,就實施《巴黎氣候變化協定》進行了談判,包括將在2018年透過的一套規則手冊,以及執行2015年在歡呼和香檳聲中達成的全球協議。

美國表達了退出《巴黎協定》的願望;但是,它將繼續成為清潔能源和創新的領導者。《巴黎協定》承諾各國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平以上2攝氏度以內,如果可能的話,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以避免最壞情況下的氣候變化。

6 - 環保人士在蝴蝶與生物多樣性會議期間記錄了130種蝴蝶物種

Butterfly

在阿魯納恰爾邦,一個由昆蟲學家和野生動物專家組成的環保人士團隊在第二屆蝴蝶與生物多樣性會議期間記錄了130種蝴蝶物種。該團隊對帕西加特鎮附近山麓地區的天然植被中的蝴蝶物種進行了調查。

毗鄰迪漢-迪邦生物圈保護區的昌谷是各種蝴蝶的適宜棲息地。擁有常綠森林和被子植物以及常年溪流的自然植被,為這些有翼物種提供了舒適的生存和自然繁殖環境。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