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9年4月時事
- 時事 - 首頁
2019年4月時事 - 科學與技術
1 - 韓國推出全球首個國家級5G網路

韓國推出全球首個功能完善的5G行動網路。該系統將使智慧手機的連線速度比現有的4G快20倍,使用者可以在不到一秒的時間內下載整部電影。
這對於未來從自動駕駛汽車(即時傳送資料流量)到工業機器人、無人機以及物聯網其他元素等各種裝置的發展至關重要。
2 -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發射EMISAT和28顆衛星;印度巴羅達銀行、維賈亞銀行和德納銀行合併

2019年4月1日,印度航天機構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發射了電子情報衛星EMISAT以及28顆來自全球客戶的其他衛星。
這28顆衛星總重量約為220公斤,分別屬於西班牙(1顆)、立陶宛(2顆)、瑞士(1顆)和美國(24顆)。其中包括20顆Flock-4A衛星和4顆Lemur衛星。
Emisat被髮射到749公里軌道,而28顆衛星被髮射到504公里軌道。
這些衛星由PSLV-C45從安得拉邦斯里赫裡戈達的薩蒂什·達萬航天中心發射升空。這是印度空間研究組織極地衛星運載火箭(PSLV)計劃的第47次任務,也是斯里赫裡戈達的第71次運載火箭發射任務。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首次邀請普通民眾觀看發射。
3 - 印度和智利之間的聯合宣告

2019年4月1日,在印度總統拉姆·納特·科溫德對智利的正式國事訪問期間(2019年3月30日至4月1日),與智利總統塞巴斯蒂安·皮涅拉·埃切尼克進行了廣泛的會談後,印度和智利發表了聯合宣告。這是總統的三國訪問之旅的第三站,此前他訪問了克羅埃西亞和玻利維亞。
應智利總統的邀請,印度總統對這個南美國家進行了正式訪問。此次訪問突出了紀念智利和印度建交70週年。
訪問期間,科溫德總統參加了印智商務論壇,並在智利大學與青年科學家進行了互動。然後,他與智利總統進行了詳細的討論,導致簽署了三份諒解備忘錄,內容涉及在採礦、文化和殘疾人賦權領域開展合作。這些協議旨在進一步加強兩國在經濟、社會和文化領域的合作。
兩國領導人還發表了聯合宣告,重申了他們致力於在各個關鍵領域加強合作和關係的承諾。智利是印度在拉丁美洲地區的第六大貿易伙伴。
4 - SpaceX的獵鷹重型火箭,全球最強大的火箭,首次執行商業任務

世界上功能最強大的運載火箭SpaceX的獵鷹重型火箭從佛羅里達州發射了其首次商業任務,這是億萬富翁企業家埃隆·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在爭奪利潤豐厚的軍方發射合同的關鍵演示。
這枚23層樓高的重型火箭曾在2018年的首次試飛中將馬斯克的櫻桃紅色特斯拉跑車送入太空,這次從佛羅里達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搭載了它的第一個客戶有效載荷。
5 - 谷歌推出新的雲平臺Anthos

谷歌推出了Anthos,這是一個來自谷歌雲的新型開放平臺,允許使用者從任何地方執行應用程式。
Anthos允許使用者在現有的本地硬體或公共雲上執行未經修改的應用程式,並且基於谷歌在2018年宣佈的雲服務平臺。
6 - 天文學家首次捕捉到黑洞的影像

天文學家拍攝了有史以來第一張黑洞的影像,該黑洞位於一個名為“梅西耶87”(M87)的遙遠星系中。
這張由全球八臺望遠鏡組成的網路拍攝的影像顯示了一個圍繞著完美圓形黑洞的極其明亮的“火環”。
“事件視界望遠鏡”從距離地球5000萬光年的星系中捕捉到了這張影像。
7 - GSLV四期計劃獲得內閣批准

聯邦內閣批准繼續進行正在進行的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GSLV)四期計劃,該計劃將在2021年至2024年期間進行五次火箭發射。
GSLV四期計劃
四期將能夠發射2噸級的衛星,用於地球成像、導航、資料中繼通訊和空間科學。
GSLV四期完成所需的總資金已確定為2729.13億盧比。
這筆資金包括五枚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GSLV)、必要的設施擴建、專案管理和發射活動,以及滿足正在進行的專案範圍所需的額外資金。
GSLV延續計劃最初於2003年獲得批准,已完成兩個階段,第三階段正在進行中,預計將在2020-21財年的第四季度完成。
8 - 氦氫離子,宇宙中第一個被探測到的分子

氦氫離子(HeH+)是在近140億年前形成的第一個分子,被美國宇航局的索菲亞飛行天文臺在行星狀星雲中探測到。
它是宇宙大爆炸後形成的第一種分子(第一個分子鍵)。
當時,電離氫和中性氦原子發生反應形成HeH+。
當宇宙冷卻下來後,氫原子開始與氦氫相互作用,形成分子氫,為恆星形成奠定了基礎。
從那時起,恆星創造了宇宙中的其他元素。
儘管HeH+在早期宇宙的歷史中具有重要意義,但迄今為止,它尚未在星際星雲(太空中氣體和塵埃的雲)中被探測到。
9 - 天馬座火箭攜載NASA必要補給升空前往國際空間站

這枚美國火箭天馬座從美國宇航局的沃洛普斯飛行設施(位於弗吉尼亞州東海岸)發射升空,搭載貨物執行美國宇航局為國際空間站(ISS)補給的任務。該火箭由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建造。
它向空間站運送了約7600磅(3450公斤)的補給和科學實驗。
它運送的一些儀器將檢查宇航員在微重力環境下的健康狀況。
根據美國宇航局的說法,加拿大製造的儀器將在軌道上檢測和量化每個細胞上的細胞表面分子,並評估液體樣本(如血液、唾液或尿液)中可溶性分子的濃度,從而省去了冷凍和儲存樣本的步驟。另外兩個新的實驗將審查許多宇航員在空間站上發生的類似衰老的變化,包括他們動脈的變化,以及檢查太空飛行對抗體產生和免疫記憶功能的影響。
美國宇航局宣佈,有必要採取措施防止在計劃於2030年代進行的為期三年的火星之旅中對宇航員造成任何損害。
10 - 尼泊爾在美國發射首顆衛星尼泊爾Sat-1

尼泊爾Sat-1衛星是由尼泊爾科學家開發的,在美國弗吉尼亞州發射升空。目前在日本九州工業大學學習的兩名尼泊爾科學家阿巴斯·馬斯基和哈里拉姆·什雷斯塔在他們研究所的BIRDS專案下開發了這顆衛星。
BIRDS專案是在聯合國的協助下設計的,旨在幫助各國發射他們的第一顆衛星。尼泊爾Sat-1是一顆低軌道衛星,距離地球表面400公里。它將在國際空間站(ISS)停留一個月,然後被送入地球軌道。
這顆衛星將定期拍攝照片,以收集該國的地理資訊。尼泊爾科學技術院(NAST)為這顆重量為1.3公斤的小型衛星投資了近2000萬盧比,這是一顆功能有限的小型衛星。一群四名工程畢業生也正在努力在2020年發射另一顆尼泊爾衛星“尼泊爾PQ-1”。
11 - 美國宇航局的TESS發現了第一個地球大小的世界

美國宇航局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任務發現了HD 21749c,這是第一個地球大小的世界。
關於HD 21749c
這顆行星HD 21749c的直徑約為地球的89%。這顆行星圍繞著一顆名為HD 21749的K型恆星執行,這顆恆星的質量約為太陽的70%,距離地球53光年,位於南天的網罟座。HD 21749c是TESS在這個系統中發現的第二顆行星。HD 21749c是TESS發現的第10顆已確認的行星,目前正在研究數百個候選者。
HD 21749c似乎沒有良好的生命宜居潛力,因為它非常靠近其宿主恆星,每7.8個地球日繞其宿主恆星執行一週,因此可能非常熱。大約一年前發射的TESS已經成為行星搜尋領域的改變者。TESS的總數可能會超過開普勒,開普勒已經發現了迄今為止發現的4000顆系外行星中的約70%。
12 - 斯里蘭卡發射首顆衛星

斯里蘭卡首顆衛星“羅摩1號”(Raavana l)從美國宇航局弗吉尼亞州東海岸的飛行設施發射升空。這顆衛星由兩名斯里蘭卡工程師在日本九州工業大學設計和研製。它將被送往國際空間站。 “羅摩1號”在美製“天鵝座”火箭的協助下發射升空。關於羅摩1號:羅摩1號重約1.05公斤,體積為1000立方厘米。衛星的最低使用壽命約為一年半,預計可執行五年。羅摩1號衛星的相機任務是拍攝斯里蘭卡及其鄰國的影像。預計羅摩1號將繞地球執行400公里。衛星將實現主動姿態穩定,確保衛星在外部干擾的影響下姿態穩定。羅摩1號的發射標誌著斯里蘭卡進入了全球太空時代。
13 - 重達226800公斤的世界最大飛機首飛

名為“洛克”(Roc)的世界最大飛機重約226800公斤,翼展385英尺,在加州莫哈韋進行了首飛。該飛機由Stratolaunch公司建造,旨在從空中發射火箭進入軌道。
該飛機由雙機身上的六臺發動機提供動力,設計飛行高度為35000英尺。
這架飛機非常龐大,其翼展比足球場還長,約為空客A380的1.5倍。它的最高時速達到304公里/小時(189英里/小時),並達到了17000英尺(5182米)的高度。
14 - 谷歌與印度MMTC-PAMP公司合作

谷歌已與貴金屬精煉商MMTC-PAMP印度公司合作,允許谷歌支付使用者透過該應用程式買賣黃金。透過與印度唯一一家獲得倫敦金銀市場協會(LBMA)認證的黃金精煉廠的合作,谷歌支付使用者將能夠購買99.99%的24克拉黃金。
Paytm、Mobikwik和PhonePe等公司已經提供此類服務。
15 - 科學家發現了鏈狀熔融態物質

蘇格蘭愛丁堡大學的科學家在研究鉀的過程中發現了一種新的物質物理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原子可以同時以固態和液態存在,被稱為鏈狀熔融態。這一發現是利用強大的計算機模擬進行的。
在鏈狀熔融態下,原子同時處於固態和液態。科學家們發現,當對鉀施加極高的壓力和溫度時,它可以形成一種狀態,其中大多數原子形成晶格結構,但第二組原子處於流體排列狀態。
科學家們說,這就像拿著一個裝滿水的海綿,水開始滴出來,只不過海綿也是由水製成的。包括鈉和鉍在內的六種以上元素被認為能夠存在於這種新發現的狀態中。研究人員希望能夠進一步研究它,以找到更多這種意外發現的用途。
16 - PFS與USICEF合資在印度資助太陽能專案

印度基礎設施金融公司PTC India金融服務公司(PFS)與美印清潔能源基金(USICEF)合作,利用資金用於印度的太陽能專案。
PFS董事總經理兼執行長Pawan Singh表示,這項創新型合資企業有助於實現印度到2022年分散式能源40吉瓦(千兆瓦)的目標。
氣候政策倡議組織(CPI)管理著USICEF,該組織於2017年與印度新可再生能源部、美國海外私人投資公司(OPIC)、印度可再生能源發展署(IREDA)以及美國主要基金會合作成立。
17 - ICMR倫理指南對印度所有生物醫學研究具有強制性

印度醫學研究理事會(ICMR)的《國家生物醫學研究倫理指南》現已成為生物醫學研究的強制性規定。該規則根據2019年新藥和臨床試驗規則透過。印度所有生物醫學研究現在都需要遵守ICMR的《國家生物醫學研究倫理指南》。
18 - 科學家警告兩棲動物大流行已導致90種物種滅絕

一種影響兩棲動物的致命疾病已發展成為全球性大流行,並且已經導致90種物種滅絕。
美國著名生物學家喬納森·科爾比(Jonathan Kolby)在昨天於智利聖地亞哥舉行的世界動物衛生組織水生動物會議上披露了這一情況。這種疾病會攻擊青蛙、蟾蜍和其他兩棲動物的皮膚。
由於這些生物利用皮膚呼吸並調節身體的水分含量,因此該疾病造成的損害最終會導致心力衰竭和死亡。
在過去的五年裡,這種高度傳染性的疾病已經導致近90種物種消失,超過500種物種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