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DLC - 螺旋模型
螺旋模型在瀑布模型的基礎上增加了風險分析和快速原型開發。每個週期都包含與瀑布模型相同的步驟序列。

螺旋模型有四個象限。讓我們詳細討論一下。
象限 1 - 確定目標、替代方案和約束條件
目標 - 功能、效能、硬體/軟體介面、關鍵成功因素等。
替代方案 - 建造、重用、購買、分包等。
約束條件 - 成本、進度、介面等。
象限 2 - 評估替代方案,識別和解決風險
根據確定的目標和約束條件研究替代方案。
識別風險,例如缺乏經驗、新技術、時間緊迫等。
透過評估風險對專案的影響,確定所需的緩解和應急計劃並實施它們來解決已識別的風險。風險始終需要監控。
象限 3 - 開發下一級產品
典型的活動包括:
- 建立設計
- 審查設計
- 開發程式碼
- 檢查程式碼
- 測試產品
象限 4 - 計劃下一階段
典型的活動包括:
- 制定專案計劃
- 制定配置管理計劃
- 制定測試計劃
- 制定安裝計劃
螺旋模型 – 優點
螺旋方法的優點或優勢在於:
- 在不涉及太多成本的情況下,可以儘早發現風險。
- 由於使用了快速原型工具,使用者可以儘早檢視系統。
- 首先開發關鍵的高風險功能。
- 設計不必完美。
- 使用者可以密切參與所有生命週期步驟。
- 及早且頻繁地獲得使用者的反饋。
- 經常評估累積成本。
螺旋模型 – 缺點
螺旋方法的缺點或劣勢在於:
可能難以定義目標,難以驗證表明已準備好進入下一個迭代的里程碑。
花費在規劃、重置目標、進行風險分析和原型設計上的時間可能是額外開銷。
對於小型或低風險專案,花費在評估風險上的時間可能過長。
螺旋模型對於新團隊成員來說難以理解。
需要風險評估專業知識。
螺旋模型可能會無限期地繼續下去。
開發人員必須在非開發階段活動期間重新分配。
何時使用螺旋模型?
可以在以下情況下使用螺旋模型:
- 建立原型是合適的。
- 風險評估很重要。
- 專案屬於中等或高風險。
- 使用者不確定他們的需求。
- 需求複雜。
- 產品線是新的。
- 預計在探索期間會發生重大變化。
- 由於潛在的業務變化,長期專案承諾不明智。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