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資訊系統彈性?
資訊系統的彈性是指其在不利條件或壓力下繼續運作的能力,同時保持關鍵的操作能力。一般來說,如果一個系統能夠在遇到困難(即即使在可能導致中斷的過度壓力下)時繼續實現其目標,那麼它就是有彈性的。
彈性至關重要,因為無論系統設計得多麼完善,現實最終都會擾亂它。殘餘的軟體或硬體故障最終會導致系統無法執行必要的函式或無法達到一個或多個質量標準(例如,可用性、容量、互操作性、效能、可靠性、魯棒性、安全性、安全性和可用性)。如果預防措施缺失或失敗,就會發生事故。攻擊者可以透過利用未發現或未修補的安全漏洞來破壞系統。如果外部環境出現問題(例如,斷電或溫度過高),服務將會中斷。
為了具有彈性,系統必須具有識別不良事件和情況、正確響應這些中斷以及隨後快速恢復的控制措施。避免逆境的控制措施不在彈性的範圍內,因為它們假定不利事件和情況將會發生。由於這些不可避免的中斷,可用性和可靠性是不夠的,系統還必須具有魯棒性。儘管受到不利事件和情況造成的中斷的影響,它必須經受住逆境並保持服務連續性,可能是在降級操作模式下。它還需要快速從干擾造成的任何損壞中恢復。
在系統中實現彈性需要執行分析和整體程式。架構的使用以及伴隨的啟發式方法是必不可少的。預期彈性水平以及威脅或中斷的特徵是輸入。系統的屬性,特別是架構質量和元素的性質,被稱為輸出(例如,硬體、軟體或人員)。
工件由系統的領域決定。對於技術系統,將出現規範和架構描述。企業系統將產生企業戰略。分析和綜合程式以及架構技能是必要的。分析方法用於確定所需的魯棒性水平。使用整體方法,您可以確定需要多少適應性、容忍度和完整性。一個錯誤是僅僅依靠特定策略來實現目標。
資訊系統彈性的作用
以下是彈性資訊系統的作用:
抵抗
系統在不愉快事件或情況期間被動避免或限制傷害的能力稱為抵抗力。模組化架構可防止模組之間發生故障傳播,缺乏單點故障以及保護電氣裝置、計算機和網路免受電磁脈衝的影響,都是被動抵抗技術。
檢測
系統主動檢測(透過檢測技術)的能力稱為檢測。例如,彈性資訊系統可以檢測關鍵能力的下降或喪失以及可能危及關鍵能力或資產的不利事件和情況。
響應
系統主動對正在發生的不愉快事件的出現做出反應或對不良情況的存在做出反應的能力稱為響應(其中反應由反應技術實施)。
當系統檢測到逆境時,它可以停止或避免逆境,消除逆境,從而防止或減少進一步的損害。異常處理、降級操作模式以及帶有投票的冗餘是反應策略的示例。
恢復
系統在發生不利事件後主動從傷害中恢復的能力稱為恢復(其中恢復由恢復技術實施)。如果所有損壞或破壞的資產都已修復或更換,從而使系統恢復到完全執行功能,則恢復可以是完整的。
部分恢復(例如,使用冗餘資源在沒有更換/維修的情況下恢復完全服務)或最低限度的恢復也是可能的(例如,降級模式操作僅提供有限的服務)。恢復可能還包括系統更改或適應(例如,透過重新設計自身)以防止未來重複發生不良事件或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