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MS 中 ER 圖的組成部分是什麼?
ER 模型 代表實體關係模型,在 資料庫管理系統 (DBMS) 中。它是設計的第一個步驟,用於提供概念流程。它是公司的資料流圖 (DFD) 需求。
它是關係模型的基本構建塊。設計資料庫專案不需要太多培訓。將 E-R 模型轉換為關係表或規範化表非常容易。
它是一種高階資料模型圖,定義了資料庫的概念檢視。它充當將來實現資料庫的藍圖。
ER 圖的組成部分
ER 圖的組成部分如下:
實體
屬性
關係
弱實體
強實體
簡單屬性
關鍵屬性
複合屬性
派生屬性
多值屬性
ER 圖的組成部分以圖形方式表示如下:
實體
它可以是物件、人員、地點或事件,用於在資料庫中儲存資料。在關係圖中,實體以矩形形式表示。例如,學生、員工、經理等。
實體以圖形方式表示如下:
實體集
它是同一型別實體的集合,它們共享相似的屬性。例如,一所大學中的一組學生,而學生是一個實體集。
實體分為以下兩種型別:
強實體集
弱實體集
強實體集
包含關鍵屬性或有足夠屬性形成主鍵屬性的實體型別稱為強實體集。它用單個矩形表示。
例如:
Roll no of student EmpID of employee
弱實體集
實體沒有主鍵屬性,並透過外部索引鍵屬性依賴於另一個強實體。它用雙矩形表示。
屬性
它是名稱、事物等。這些是實體的資料特徵或資料元素和資料欄位。
屬性型別
實體關係 (ER) 模型中的屬性型別如下:
單值屬性 - 這些屬性包含單個值。例如,年齡、薪水等。
多值屬性 - 它們包含單個實體的多個值。例如,電話號碼。
複合屬性 - 可以進一步細分的屬性。例如,姓名 -> 姓、中間名、名
派生屬性 - 可以從其他屬性派生的屬性。例如,出生日期。
關係
用於描述兩個或多個實體之間的關係。它用菱形表示。
例如,學生在大學學習,員工在一個部門工作。
關係以圖形方式表示如下:
這裡“在…工作”是兩個實體之間的關係。
關係的度
多個不同實體集參與的關係稱為關係的度。
它分為以下幾類:
一元關係
二元關係
三元關係
n 元關係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