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中的認知革命
認知科學的誕生可以追溯到 20 世紀 50 年代,這個十年見證了心理學、人類學和語言學的重新定義,以及計算機科學和神經科學的出現。心理學必須擺脫行為主義,並賦予科學認知以有效性,才能進入認知革命。
心理學中的認知革命
認知革命,也稱為認知運動,是一場反革命。第一次革命發生在很久以前,當時一群實驗心理學家希望將心理學重新定義為行為科學。他們受到巴甫洛夫和當時其他生理學家的影響。他們聲稱人們無法正確地觀察心理過程。唯一可靠的證據是行為的,而且必須是行為的。透過將其重點轉移到行為的研究上,心理學可以發展成為一個基於行為科學的公正學科。如今的心理學家已經看到人們對認知心理學的興趣重新興起,這被視為對行為主義的反叛。一般來說,認知心理學家感興趣的是瞭解刺激如何影響行為。他們假設在兩者之間會發生特定的認知或心理過程。
先導力量
計算機科學和語言學等領域的進步,以及哲學和心理學中某些先前的工作,都影響了認知心理學。以下是當代認知心理學的一些主要先導力量。
英國經驗主義
根據經驗主義的哲學概念,所有人類知識都來自感官體驗。經驗主義是認識論的一個學派,它拒絕直覺概念的想法,並將全部重點放在感官體驗和證據上。經驗主義是一種哲學體系,它聲稱感官體驗是知識的唯一(或主要)來源。因此,它不贊成在知識獲取和分析中使用理論推理。它與理性主義競爭,理性主義認為推理是學習任何事物的最佳方式。約翰·洛克在他的論文《人類理解論》中引入了經驗主義學派。根據洛克的說法,經驗是人們學習新事物的首要手段。根據洛克的說法,人類無法創造或擁有先天觀念。
先天論
作為對經驗主義的回應,先天論是人類認知的一種觀點,在哲學中有著悠久而豐富的歷史。即使在今天,許多人仍然相信先天論是我們解釋人性的重要組成部分。
結構主義
結構主義是最早的哲學學派之一,被定義為對意識成分的研究。基本成分基於內省技術,並源於每種意識體驗。根據這種內省技術,每種意識體驗都必須用盡可能基本的方式表達出來。自從馮特的結論發表以來,人們已經發現了關於他的結論的一些主要問題,這些問題反過來又與當前的心理學研究相沖突。人們質疑馮特的觀察結果是否值得信賴。馮特在培訓他的觀察員和受訓人員時,考慮了觀察中的任何差距。
認知行為主義
根據托爾曼的說法,在輸入(刺激)和輸出(習得行為)之間存在幾個中間變數,包括期望、符號、認知圖等。基於托爾曼的觀點,當代認知心理學家非常強調描述輸入(環境)和輸出(由此產生的行為)之間的關係。這些認知心理學家,像托爾曼一樣,非常強調最終導致某些行為的中間認知。另一位重要的認知行為主義者是班杜拉,他強調認知和自我強化,幫助將認知心理學的發展引向正確的方向。
格式塔心理學
與在感覺測試中使用受控內省的結構主義心理學家一樣,格式塔心理學家非常強調對意識的研究。但是,他們強調,體驗和感知的世界(Gestalten)本身就已經具有結構。他們不同意結構主義和聯想主義理論,這些理論聲稱意識包含相關的成分。後來的格式塔主義者接受了行為整體,而不是透過反覆試驗的漸進學習,例如猿猴利用洞察力將兩根竹竿組合起來以夠到香蕉的例子。儘管強調意識,但他們假設了同形異構並將其與大腦聯絡起來。然而,到 20 世紀中葉,格式塔社會心理學在實驗與社會活動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樑。相比之下,經典格式塔主要依賴於單一演示或實驗性關鍵。在現實主義與相對主義方面,所謂的格式塔翻轉的相關性是科學家和科學哲學家討論的話題。這引發了關於正規化轉變時科學現實原則的問題。因此,認知心理學的發展是漸進的,其基礎存在於主要心理系統提出的思想中。
對認知心理學的主要貢獻
喬治·A·米勒
喬治·A·米勒是認知心理學先驅之一,他第一個認識到資訊處理模型可以解釋人類思維是如何運作的。他的貢獻使心理學研究能夠超越 20 世紀 50 年代之前占主導地位的行為主義方法。由於他對心理學的重大貢獻,他於 1991 年獲得了國家科學獎章。
讓·皮亞傑
讓·皮亞傑研究了兒童的認知發展。他認為兒童的思維過程往往與成人不同。他將認知發展劃分為階段:感覺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和形式運算階段。根據他的說法,年齡決定了一個人處於哪個階段,而這些階段中的每一個階段往往都涉及一種獨特的智力型別。在這些階段,智力在數量和質量上都在發展。
讓·皮亞傑
讓·皮亞傑研究了兒童的認知發展。他認為兒童的思維過程往往與成人不同。他將認知發展劃分為階段:感覺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和形式運算階段。根據他的說法,年齡決定了一個人處於哪個階段,而這些階段中的每一個階段往往都涉及一種獨特的智力型別。在這些階段,智力在數量和質量上都在發展。
諾姆·喬姆斯基
喬姆斯基是一位語言學家,他在撰寫對斯金納的著作《言語行為》的批判性評價時,最初引起了心理學家的注意,隨後是對斯金納的《超越自由與尊嚴》的另一篇批判性評論。他批評了斯金納關於言語行為或語言的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
結論
認知心理學是對行為主義的回應,行為主義被認為在方法上過於狹隘。認知心理學家指出,行為主義的解釋只能根據刺激輸入和反應輸出來解釋基本的人類行為。檢查一個人的許多內部心理過程對於理解複雜行為至關重要。認知心理學試圖以與老派結構主義者不同的方式研究所有這些心理操作。認知心理學家努力以更大的客觀性和科學性來研究這些心理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