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社會化和自主性
青少年為了確立自己的身份和自主性,會經歷社會化和自主性發展過程。通過了解社會的期望並有信心做出自己的判斷,青少年也會建立起強大的身份認同感和自我價值感,這將伴隨他們一生。

什麼是青春期的社會化和自主性?
社會化和自主性是指在與社會世界的聯絡中,形成個人身份認同感和自我價值感的過程。在青春期,社會化和自主性至關重要,可以幫助年輕人發展他們的身份認同感,並探索他們在世界中的位置。社會化是指學習並適應社會規範和期望的過程。
社會化在青春期尤其重要,這時年輕人會在與他人的關係中建立自己的身份認同,並越來越意識到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青少年透過與同伴、家人和媒體的互動,瞭解社會的期望並相應地調整自己的行為。
另一方面,自主性是指培養自主感和自我效能感的過程。它包括獲得做出決定並遵循自己的興趣和目標所需的技能和信心。自主性對於青春期的年輕人建立自己的身份認同感和自主性至關重要。這是透過探索生活的各個方面來實現的,例如教育、職業道路和人際關係。
青少年的社會化
在青春期,社會化是指吸收社會或文化中的觀念、價值觀、態度和行為的過程。這個過程透過各種社會接觸和影響發生,例如與同伴、家庭成員、老師和其他重要人物的互動。以下是青春期社會化的一些重要特徵:
同齡群體 − 在青春期,同齡人變得越來越重要。在他們的同齡群體中,青少年渴望被接納、歸屬感和社會認可。他們參與的活動和建立的關係反映了他們同學的興趣和理想。同伴互動為社會學習提供了機會,例如獲得社會技能、瞭解社會規範和期望,以及透過理解他人的觀點來獲得同理心。
家庭 − 雖然朋友變得更突出,但在青春期,家庭仍然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化媒介。家庭是個人價值觀、信仰和文化習俗的基礎。家庭成員對青少年的觀點、行為和自我認知有巨大的影響。然而,隨著青少年尋求自主性和獨立性,家庭內部的緊張和衝突可能會隨著他們不斷調整自己的角色並質疑既定的家庭關係而出現。
媒體和技術 − 在當今的數字時代,媒體和技術在塑造青少年社會化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電視、電影、社交媒體平臺和線上論壇等媒體影響可能會影響青少年的自我認知、體型意象、態度和行為。媒體可以透過提供正面和負面的榜樣來影響文化規範並創造社會期望。青少年必須培養媒體素養技能,以便批判性地評估媒體資訊,挑戰虛假描述,並對自己的價值觀和觀點做出明智的判斷。
文化和社會影響 − 青少年也會受到他們的社會和文化環境的影響。文化規範、傳統和社會期望可能會影響性別角色、教育、職業選擇和人際關係。他們透過觀察、直接教學和參與文化實踐來了解這些文化和社會期望。
學校和社群 − 在青春期,學校和社群充當額外的社會化媒介。學校提供學術教學以及與同齡人和老師的社會聯絡。學生學習如何應對社會等級制度、獲得合作技能以及參與課外活動,這些活動有助於他們的社會化。社群組織,例如俱樂部、運動隊、宗教團體或志願者組織,也為社會化和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提供了機會。
必須認識到,青春期社會化是一個動態的、相互作用的過程。
庫利的社會化理論
查爾斯·H·庫利在他經典著作《人性與社會秩序》(1902)中提出了他的“照鏡子”理論,並概述了個人自我發展和社會化的過程。他強調了初級群體和社會接觸,特別是溝通,在發展個性方面的重要性。因此,自我發展發生在社會關係的背景下。
自我具有社會性,因為自我和他者並非相互排斥的現實。庫利關於反射性或“照鏡子”自我的基本概念包含三個參與自我發展和人格形成的基本部分。它們是:
我們對自身在他人眼中的形象的看法。
他人對這種形象的評價。
一種自我價值感,例如驕傲或羞恥。
根據庫利的說法,社會交往或溝通對於形成個人的性格和行為模式至關重要。在互動過程中,孩子會意識到他人如何解讀他們對自己的行為。孩子會根據他人的評價對自身形成看法。如果行為受到讚揚,這可能是自豪感;如果公眾譴責這種行為,這可能是羞恥感。
經常譴責孩子的行為可能會導致發展出平淡無奇和內向的性格,而持續的讚揚則會導致發展出自信和外向的性格。因此,社會自我依賴於社會接觸。這種集體經驗培養了社會原則,例如服務、善良、遵守社會規範等等。
青少年的自主性
當個人試圖建立自己的身份並脫離父母或監護人的束縛時,自主性會在青春期出現。以下是青春期自主性的一些重要特徵:
自主性 − 青少年渴望獲得更多獨立性以及做出代表其獨特性的決定的能力。他們尋求參與影響他們的決策的機會,並對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青春期的自主性使他們能夠在應對青春期的挑戰時建立自信和自我效能感。
目標設定 − 具有自主性的青少年會制定對他們個人有意義的目標。他們透過積極努力實現目標來獲得目標感和動力。目標設定為個人成長和發展提供了一個框架,並幫助青少年產生方向感。它還激勵學生主動承擔責任,在逆境中堅持不懈,並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
決策能力 − 青少年必須學習如何透過獲取資訊、考慮選擇、分析後果以及權衡價值觀和優先順序來做出決定。青少年可以透過學習做出選擇並對後果承擔責任來發展自力更生和自我控制能力。
韌性和應對技巧 − 具有自主性的青少年會獲得韌性和應對技巧,以幫助他們應對挫折和挑戰。他們學會從挫折中恢復過來,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並在逆境中堅持不懈。即使面對逆境,發展出韌性的青少年也能保持行動力和對生活的掌控感。
個性和同伴影響 − 自主性包括在同伴的影響與對個性的需求之間取得平衡。雖然朋友在青春期有很大的影響,但自主性強的人堅持自己的想法和信念。他們能夠抵制消極的同伴壓力,做出獨立的決定,並在保持良好社會關係的同時,堅持自己的個性。
透過為青少年提供支援和機會來探索他們的興趣、表達他們的想法並在適當的界限內做出選擇,可以鼓勵青少年的自主性。

結論
最後,為了獲得強烈的身份認同感和自我價值感,青少年必須學會成功地駕馭社會化和自主性發展過程。青少年透過社會化了解社會的期望,而自主性則鼓勵他們做出自己的決定並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青少年可以透過這兩個過程獲得自主性和能動性,學會堅持自己的個性,並發展韌性和應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