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
導言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這場衝突在破壞和毀滅方面是最具破壞性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因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原因如下所示。
對凡爾賽條約的不滿

凡爾賽條約的規定在德國和義大利不受歡迎。德國受到許多嚴格限制。它承擔了鉅額戰爭賠款,法國控制了其富含礦產的薩爾和萊茵地區。整個德國在亞洲和非洲的殖民地都被強行奪取。它的戰爭能力也被削弱了。所有這些關鍵原因都促成了激進民族主義的發展。
法西斯主義和納粹主義的興起
義大利法西斯主義抬頭,納粹主義席捲德國。兩者都蔑視民主,並持有極權主義國家的理念。德國打算恢復德國的國際地位,而墨索里尼領導下的義大利則試圖恢復古羅馬帝國失去的榮光。戰爭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唯一途徑。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戰不可避免。
綏靖政策
綏靖政策是指忽視其他國家的侵略行為。為了實現和平而接受侵略國家的敵對要求。由於他們認為凡爾賽條約對德國和義大利的規定過於苛刻,英國和法國對這兩個國家採取了綏靖政策。此外,法國和英國希望阻止共產主義的蔓延。他們擔心德國可能會變成共產主義的據點。因此,當德國武裝萊茵蘭並佔領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時,他們什麼也沒做。
日本的侵略
日本政府的擴張主義議程正在實施。儘管國際聯盟反對,它還是征服了滿洲,並在中國的其他地區表現出敵意。當中國向國際聯盟求助時,什麼也沒發生。日本加入了柏林-羅馬-東京軸心國,以增強其在該地區的影響力。此外,它還控制了中國的美英領土。由於西方國家認為日本的侵略會進一步削弱中國,因此他們採取了綏靖政策。
國際聯盟的失敗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成立了國際聯盟以阻止進一步的衝突。在美利堅合眾國拒絕加入後,國際聯盟的強大成員採取了綏靖政策,並且對維護共同責任的理念沒有興趣。
凡爾賽條約的規定在德國和義大利引起了不滿。1920年波蘭獲得立陶宛一部分領土,1931年日本佔領滿洲(中國),1936年義大利吞併衣索比亞(非洲),國際聯盟都沒有對違反規定的國家進行任何懲罰。
因此,許多小國對國際聯盟失去了信任,並與其他國家結成聯盟以保護其利益。
希特勒入侵波蘭(直接原因)
1939年9月希特勒入侵波蘭是戰爭的主要導火索之一。他征服波蘭的原因如下:
凡爾賽條約將德國分裂成兩半。波蘭獲得了通往但澤港的通道和通往波蘭的一段德國陸路。德國希望收復失地。由於但澤的大部分人口是德國人,希特勒可以很容易地與東普魯士進行溝通。德國指責波蘭在那裡犯下了針對德國公民的罪行。
1939年9月1日,德國軍隊入侵波蘭。德國在收到法國和英國的最後通牒後襲擊了法國。9月3日,法國和英國正式對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
戰爭的蔓延和起因
很快,整個歐洲都陷入了戰爭。英國、法國和美國被稱為盟軍,而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結成聯盟,被稱為軸心國。此外,蘇聯入侵了波蘭東部,並佔領了前蘇聯領土。這場衝突影響了幾乎所有國家。只有土耳其、西班牙、葡萄牙、瑞典和瑞士保持中立。
到1940年5月,德國已經控制了挪威、丹麥、荷蘭和比利時。德國迅速對敵人發起了軍事行動。這被稱為“閃電戰”或“閃電戰”。
⦁ 法國淪陷 − 德國士兵進入法國後,於1940年6月14日控制了巴黎。
不列顛之戰 − 在不列顛之戰期間,德國空軍開始轟炸英國領土。英國皇家空軍作為報復對德國領土進行了空襲。1941年6月,希特勒違反了德國和俄羅斯之間達成的和平條約,入侵了蘇聯。
斯大林格勒戰役 − 希特勒於1942年8月襲擊斯大林格勒,但寒冷的天氣和蘇聯的反攻迫使德國人放棄。因此,德國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遭受了失敗。
柏林戰役 − 1945年4月,德國被英美軍隊和俄軍包圍。隨著盟軍推進到柏林佔領柏林,希特勒自殺身亡,1945年5月7日,最後一名德國士兵投降。5月8日,歐洲慶祝勝利。
美國參戰 − 美國在一開始就置身事外。它在夏威夷的珍珠港擁有海軍艦隊。珍珠港的美國海軍艦隊令日本感到恐懼。1941年12月7日,日本對珍珠港的美國海軍艦隊發動了突然襲擊。重要的飛機場遭到襲擊,戰列艦被擊沉。但是,日本並沒有破壞基地的船舶修理設施或美國的航空母艦。在這起事件中,有3700人喪生。由於對這一事件的憤怒,美國於1941年12月8日加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爆炸

解放西南太平洋島嶼的美國戰役開始了。儘管日本海軍和空軍被美國海軍和空軍徹底摧毀,但日本仍然頑固地維持其在滿洲和中國其他地區的陣地。在菲律賓的美國士兵面臨著來自日本人的強烈抵抗。這時,美國已經制造出了原子彈。
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摧毀日本。第一顆原子彈於1945年8月6日投擲在廣島。它殺死了數千人,並摧毀了該市的一半。美國政府邀請日本投降,但日本拒絕了。1945年8月9日,美國在長崎投下了第二顆原子彈。日本政府無條件投降。由此,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戰爭造成的損失
這場戰爭是血腥的,因為它導致超過5000萬軍人和平民死亡。除此之外,還有1200多萬人死於集中營。許多國家的總人口下降了。蘇聯損失了約10%的人口,而波蘭損失了約20%的人口。參與衝突的國家遭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許多前殖民地,包括印度、緬甸和斯里蘭卡,都支援盟軍作戰。
常見問題
問題1.是什麼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答案。1939年9月1日,德國襲擊波蘭,引發了戰爭。由於大不列顛保證波蘭獨立,兩天後,德國被宣佈與大不列顛開戰。大不列顛的盟友法國隨後效仿。然後,德國的盟友義大利開始與德國作戰。1939年簽署了德國和蘇聯之間的互不侵犯條約(《莫洛托夫-裡賓特洛甫條約》),但德國最終對蘇聯宣戰。
問題2.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如何結束的?
答:1945年9月2日,美國海軍戰列艦密蘇里號停泊在東京灣,周圍環繞著250多艘盟軍戰艦,美國將軍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在該艦上正式接受了日本的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
問3:誰在二戰中喪生?
答: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估計有4000萬到5000萬人喪生。
問4:有多少國家參加了二戰?
答:超過1億士兵參戰,超過50個國家捲入了戰爭。
問5:第二次世界大戰何時正式命名?
答:1945年9月10日,戰爭部長和海軍部長聯名簽署的信函建議將“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用作當前戰爭的名稱,涵蓋所有戰區和整個戰爭時期,該建議於1945年9月11日獲得總統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