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軍備控制與裁軍實現和平
人類需要一場“和平競賽”,而不是“軍備競賽”。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許多國家將很大一部分收入和資源用於生產武器,而全世界數百萬人卻死於飢餓和疾病。
裁軍
裁軍使人類能夠節省目前浪費在危險且徒勞的武器生產上的鉅額資金。這是一個非常有說服力的論點,有利於裁軍和軍備控制。人民的福祉和人類發展將受益於這些資金。裁軍可以釋放出巨大的經濟資源,這些資源可以用來滿足全球每個人的發展需求。

一個國家減少武器裝備可以釋放出大量的資金,這些資金可以用來資助改善其居民福祉的專案。在古老的“炮與黃油”選擇中,減少武器數量的支持者選擇“黃油”。戰爭和戰爭計劃都是不道德的。由於戰爭造成的死亡,戰爭是可怕和不道德的。軍備是邪惡的,因為它們是戰爭的工具。戰爭的不道德過程始於武器的發展。從根源上消除邪惡總是道德上和邏輯上合理的。結束軍備競賽和衝突是和平的先決條件。
裁軍和軍備控制的歷史
由於其巨大的公眾吸引力,裁軍歷來影響著大國發展限制軍備的計劃。19世紀後期出現了幾項改革運動,這些運動起源於當前的全球裁軍運動。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時期,支援裁軍的組織非常活躍,國聯促進世界裁軍的嘗試首次對其目標產生了重大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後,20世紀50年代和80年代發生了大規模的反核抗議浪潮,使國際裁軍努力重新集中於消除核武器。
第二波核裁軍行動主義在核武器廢除方面找到了志同道合的盟友,這是羅納德·里根和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的長期目標。最近,“全球零”運動推動了核裁軍的勢頭。因此,裁軍一直是現代大國軍備控制的關鍵目標。
裁軍的必要性
目前對軍備的痴迷加劇了相互保證毀滅(MAD)的局面,使人們越來越依賴機器,特別是戰爭機器,這是支援裁軍的實際和決定性的論據。發生毀滅性意外衝突的可能性增加了。眾所周知,當機器開始統治人類時,它們就會變得無法控制並變得瘋狂。對可能導致徹底毀滅的意外戰爭構成的最大威脅是現代電子戰日益增長的風險。因此,必須迅速採取行動,支援裁軍和軍備控制,以保護人類免受國際關係中當前高度危險的相互保證毀滅(MAD)局面的威脅。
軍備控制的目的
對於那些認為外部勢力發動戰爭的人來說,裁軍是軍備控制的正確目標:降低武器的總體水平,以及摧毀製造它們的機構和社會。對於那些認為致命武器發動戰爭的人來說,軍備控制的目標是透過限制特別緻命的進攻性武器來維持穩定,同時透過允許購買防禦性武器來增強威懾力。對於那些認為邪惡的人發動戰爭的人來說,軍備控制具有重要意義:阻止危險國家發展武器,同時為可靠的現狀國家保持有利的權力平衡。
裁軍戰略四大支柱的關係
實際減少武器是裁軍計劃的核心原則。其餘三個支柱是軍備控制;危機預防、控制和管理;以及培養安全感和信任感。軍備控制戰略透過控制軍備競賽的根源來提高戰略穩定性。在高度緊張的地區,危機預防、控制和管理優先考慮政治穩定和經濟進步。
古巴導彈危機以及隨後在西亞和阿富汗發生的危機促使政治舉措,以改善美國和蘇聯之間的溝通,作為危機預防和管理的一種方式。一種觀點認為,危機管理僅僅是和平解決爭端的策略。因此,成功取決於避免衝突。另一種觀點認為,它是勝利的一種方式。目標是迫使對手讓步並做出妥協。

20世紀70年代,“建立信任措施”(CBM)一詞進入了國際關係的語言。隨著建立信任措施越來越關注安全問題,它們已被改名為建立信任和安全措施(CSBM)。CSBM的目標是:
讓各國相信潛在對手沒有侵略意圖,並減少誤解的可能性。
限制更強大力量對政治的恐嚇。
降低危機中意外升級敵對行動的可能性。
因此,CSBM的目標是避免核先發制人打擊、常規突然襲擊或地區衝突蔓延到其他地區。必須區分裁軍和非軍事化。非軍事化通常涉及強制解除戰敗國家的武裝。成功衝突後的復員也不包括在裁軍中。
核裁軍和軍備控制
“核裁軍”一詞最初是指徹底消除核武器,現在經常指減少任何具有軍事功能的核武器。核軍備控制,也稱為控制核軍備競賽,包括努力:(a) 降低核武器被使用的可能性;(b) 限制如果核武器被使用(無論是故意還是意外)造成的損害;(c) 減少各種武器系統造成的經濟負擔;或 (d) 透過軍事剋制改善國際關係。與核武器削減和裁軍相比,核時代沒有普遍認可的和平概念。根據許多定義,和平可能是 (a) 沒有武裝衝突或預防武裝衝突,(b) 積極合作的狀態,或 (c) 沒有未滿足的需求。
軍備控制和裁軍是否能減少國家間的衝突?
雖然消除化學武器的努力已取得很大成功,但要實現全球裁軍,仍存在一些重大的障礙,這些障礙很難克服。毫無疑問,軍備控制和裁軍有助於和平;它們不會導致戰爭,但可以減少戰爭的破壞,甚至降低戰爭的可能性。如果禁止或嚴格管制某些武器,將會有更多生命得到拯救。
然而,好處很少,即使是合理的軍備控制也影響甚微。消除化學武器解決了潛在的衝突領域。然而,威懾和限制核武器似乎對避免衝突的效果微乎其微。這種結合減輕了緊張局勢,降低了敵對情緒,並降低了核國家之間的低級別衝突。最終,軍備控制遠不能保證和平,只有與政治和其他軍事因素結合起來才能預防衝突。
希望的下降
必須強調降低人類對和平和結束衝突的期望的一個方面。隨著和平世界的目標變得難以實現,最小化衝突的不太理想的目標也開始逃脫人類的掌控。它的替代品是更“現實”的裁軍目標,而裁軍目標再次讓位於武器控制,這被認為是最實際的方法。
在從對和平的渴望到軍備控制的崎嶇山谷的滑坡中,國家間的互不信任是即使要略微限制武器的致命潛力,更不用說消除戰爭本身的主要障礙。裁軍和核查曾經是一句名言,但如今的武器控制努力受到詳細核查和檢查制度的阻礙,這些制度充斥著普遍的互不信任。
結論
顯而易見的是,軍事戰略以及指導對外和安全政策的信念和目標都會影響裁軍和軍控。然而,對外、軍事和裁軍目標的發展也受到每個國家“軍事工業複合體”內部力量的影響。大多數國家傳統上認為,使用軍事力量對於維護國家安全、增加在國外的影響力以及確保獲得某些地區或資源至關重要。因此,歷史上的裁軍和武器控制努力只取得了微乎其微的成功,這一點應該很熟悉。然而,在這些倡議背後也存在一些因素,這些因素在歷史上經常導致軍備交易。
資料結構
網路
關係資料庫管理系統 (RDBMS)
作業系統
Java
iOS
HTML
CSS
Android
Python
C語言程式設計
C++
C#
MongoDB
MySQL
Javascript
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