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赫魯的客觀決議:瞭解印度對未來的願景


介紹

尼赫魯的客觀決議:印度首任總理於1946年12月13日提出了客觀決議,該決議作為國家憲法的框架。該決議作為一份願景宣告,概述了印度作為主權國家對自身的期望。

尼赫魯希望印度成為一個民主的、世俗的、社會主義的國家,所有公民享有平等的權利和機會。在本文中,我們將更詳細地介紹客觀決議,並瞭解它如何影響印度的憲法及其長期目標。

什麼是客觀決議?

印度憲法包含其貢獻者的目標和願望。但是,每個憲法都必須從某個地方開始,從一種哲學開始。客觀決議啟發了印度憲法的制定,並提供了急需的哲學基礎。

它可以被視為制憲者希望在獨立後以新印度的形式實現的巨大夢想的序言。而印度憲法的序言正是利用這些決議起草的。

客觀決議的內容

12月13日,賈瓦哈拉爾·尼赫魯提出了這些決議的動議。此外,議會在1947年1月22日批准了這些決議。以下是這些決議的內容:

  • 印度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共和國。

  • 前英屬印度領土、印度邦以及願意加入聯邦的英屬印度和印度邦以外的其他地區,將組成印度國家。

  • 構成聯邦的領土將是主權國家,這意味著這些國家可以行使所有政府和行政職能,但已授予或保留給聯邦的職能除外。

  • 印度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其憲法賦予人民所有權利和權力。

  • 必須為被壓迫者和其他落後階級、落後和部落地區以及少數民族提供充分的保護。

客觀決議的透過

印度序言是基於這些在序言中陳述的明確決議建立的。制憲會議主席拉金德拉·普拉薩德博士敦促大會毫無保留地採納決議中所說和陳述的內容,並敦促大家投票支援。

因此,該決議需要以一致投票透過。制憲會議考慮於1949年10月17日再次討論序言。

議會成員哈斯拉特·莫哈尼建議,應建立“印度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來代替“主權民主共和國”。另一位成員反對,聲稱這樣做將違揹他們已經透過的憲法本身。

關於序言中應該包含什麼和不應該包含什麼,進行了類似的討論。然而,其他一切都是根據在第一屆會議上提出的這些決議來評估的。

在序言中採納這些決議的主要理由是,它們概括了憲法起草者簡明扼要的思想。

它非常清楚地說明了獨立後需要什麼樣的印度,因此制憲議會在進行了一些小的修改後,將這些決議作為世界最大憲法的序言通過了。

決議的目標是什麼?

客觀決議由潘迪特·賈瓦哈拉爾·尼赫魯於1946年12月13日提出。它確立了基本哲學,指導了印度憲法的起草,後來轉變為序言。制憲議會於1947年1月22日批准了該決議。

該決議指出,制憲議會將首先宣佈印度為獨立主權共和國,所有地區保持自治並擁有剩餘權力;所有印度人將得到正義、地位平等、思想、言論、信仰、宗教、職業、結社自由的保障,並將服從法律和公共道德;並將為少數民族、弱勢群體和受壓迫者提供充分的保護。

常見問題

Q1. 尼赫魯提出的客觀決議是什麼?

A1:潘迪特·賈瓦哈拉爾·尼赫魯於1946年12月13日提出了客觀決議。它確立了基本哲學,指導了印度憲法的起草,後來轉變為序言。

Q2. 印度客觀決議的目標是什麼?

A2:所有基本權利都必須得到保護。其中包括思想、言論、信仰、宗教、職業自由以及受法律和公共道德約束的結社自由。它們還包括地位平等、機會平等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Q3. 誰在印度提出了客觀決議?

A3: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和B·R·安貝德卡爾提出了概述目標的決議。制憲議會根據客觀決議宣佈印度為獨立主權共和國。

Q4. 為什麼尼赫魯的客觀決議被認為是一個具有推動意義的決議?

A4:這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決議,它1. 概述了獨立印度憲法的基本原則;2. 闡述了憲法起草過程的框架。

Q5. 尼赫魯報告的目標是什麼?其主席是誰?

A5:此外,還將為印度憲法建立一個聯邦政府,並設計具有為少數民族指定的席位的聯合選舉。這份報告是由各黨派會議起草的。主席是莫提拉爾·尼赫魯,秘書是他的兒子賈瓦哈拉爾·尼赫魯。

Q6. 序言的客觀決議是什麼?

A6:賈瓦哈拉爾·尼赫魯撰寫的客觀決議是印度憲法序言的主要靈感來源。他於1946年12月13日提出了這個意義重大的決議,制憲議會於1947年1月22日批准了該決議。

更新於:2023年5月15日

5000+ 次瀏覽

啟動您的職業生涯

完成課程獲得認證

開始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