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對心理健康的呈現


心理健康長期以來一直是一個被汙名化的主題。然而,近年來可以觀察到這種狀況正在發生轉變。媒體在這一轉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因為它極大地影響了我們對各種問題的看法。媒體呈現心理健康的方式既有可能促進對心理健康的更好理解,也有可能加劇汙名。

媒體對心理健康的呈現

媒體對心理健康的呈現是指媒體(包括新聞、電視、電影和其他形式的流行文化)如何描繪精神疾病和心理健康問題。媒體的描繪範圍可以從準確細緻地挑戰刻板印象並促進理解,到汙名化和有害的描繪,從而延續關於精神疾病的神話和刻板印象。媒體可以塑造公眾對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的認知和態度,媒體機構對其呈現方式負責至關重要。消極或汙名化的描繪會加劇精神疾病的汙名化,並勸退人們尋求幫助或支援。相反,積極和準確的描繪可以幫助減少精神疾病的汙名化,並鼓勵人們尋求幫助。

為什麼這很重要?

媒體對心理健康的呈現會顯著影響公眾對精神疾病的認知和態度。消極或汙名化的媒體描繪會加劇精神疾病的汙名化,並勸退人們尋求幫助或支援。另一方面,積極和準確的媒體呈現可以幫助減少圍繞精神疾病的汙名化,並鼓勵人們尋求幫助和支援。負面媒體呈現心理健康的一些潛在後果包括:

刻板印象——對精神疾病的負面媒體描繪會延續關於精神疾病的刻板印象和神話。例如,將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描繪成暴力或危險的,會導致人們相信所有患有精神疾病的人都危險或不可預測。

勸退尋求幫助——負面媒體描繪會勸退人們尋求心理健康問題的幫助或支援。看到對精神疾病的負面或汙名化的描繪會讓人們對尋求幫助感到羞愧或尷尬,或者讓他們相信治療無效。

加劇汙名——負面媒體描繪會加劇精神疾病的汙名化,並營造一種恐懼和誤解的氣氛。這會導致患有精神疾病的人遭受社會孤立和歧視,使他們更難獲得所需的幫助和支援。

另一方面,積極的媒體呈現心理健康的一些潛在後果包括:

挑戰刻板印象——積極的媒體描繪可以幫助挑戰關於精神疾病的負面刻板印象和神話。透過展示各種各樣的經驗和視角,媒體可以幫助打破簡單化和有害的刻板印象。

鼓勵尋求幫助——積極的媒體描繪可以鼓勵人們尋求心理健康問題的幫助和支援。看到對精神疾病和治療的積極描繪可以幫助減少心理健康汙名,並在人們需要時鼓勵他們尋求幫助。

增進理解——積極的媒體描繪可以幫助增進對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的理解和同情。透過展現所有人的共同人性,媒體可以培養一種共享身份和社群意識。

總而言之,媒體機構在其對心理健康的描繪中負責任至關重要,應努力做到公平、準確和細緻的呈現,為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創造一個更理解和支援的社會。

媒體如何確保對精神疾病的積極描繪?

媒體機構可以採取幾個步驟來確保對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的細緻描繪:

諮詢專家——在報道心理健康主題時,務必尋找並諮詢心理健康專業人員或組織。這有助於確保描繪的準確性和知情性,並有助於避免延續神話或刻板印象。

避免將精神疾病戲劇化或輕描淡寫——務必避免以戲劇化或輕描淡寫的方式來描繪精神疾病。這會加劇精神疾病的汙名化,並勸退人們尋求幫助或支援。

展現精神疾病的複雜性和多樣性——務必展現精神疾病的複雜性和多樣性,而不是以簡單化或單一的方式來描繪它。這有助於挑戰刻板印象並促進理解。

納入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的聲音和經歷——務必在媒體對心理健康的描繪中納入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的聲音和經歷。這有助於提供對精神疾病更細緻和準確的描繪,並有助於減少圍繞精神疾病的汙名化。

倫理和法律考慮

媒體機構在描繪精神疾病時應考慮一些倫理和法律因素,以確保公平、準確和負責任的描繪:

  • 不造成傷害——媒體對精神疾病的描繪不應加劇對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的汙名化或歧視。務必避免延續關於精神疾病的神話或刻板印象,並注意對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及其家人的心理健康和福祉的潛在影響。

  • 尋求知情同意——在描繪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的經歷或故事時,務必尋求知情同意,並尊重這些人的隱私和尊嚴。

  • 使用合適的語言——在討論精神疾病時,務必使用恰當和尊重的語言。這意味著避免使用帶有汙名化或貶義的語言,並使用以人為本的語言(例如,“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而不是“精神分裂症患者”)。

  • 展現精神疾病的複雜性和多樣性——務必展現精神疾病的複雜性和多樣性,而不是以簡單化或單一的方式來描繪它。這有助於挑戰刻板印象並促進理解。

從法律角度來看,媒體機構還必須注意誹謗法,這可能適用於對患有精神疾病的個人的描繪。務必避免對患有精神疾病的個人做出虛假或誹謗性陳述,並注意此類陳述的潛在法律後果。

結論

媒體對心理健康的呈現必須準確、細緻和尊重。媒體機構還必須注意其報道對患有心理健康狀況的人及其親人的潛在影響。媒體對心理健康的呈現可能產生積極和消極的影響,媒體機構在其對這些問題的報道中負責任和體貼至關重要。

更新於:2023年2月9日

331 次瀏覽

開啟你的職業生涯

完成課程獲得認證

開始學習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