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態與異常的歷史


在葬禮上大笑,生氣時扔東西,濫用藥物,自殘(以及更多)都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不是“正常”的行為。但話說回來,什麼是正常行為?誰來決定什麼是正常的?“正常”一詞最初的含義與我們今天理解的含義完全不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獲得了“符合規則,正常的”含義(源自拉丁語“normālis”)。從此,這個詞被英語吸收,意為“符合共同標準或既定秩序或慣例,有規律的,通常的”。這樣想來,正常就是大眾所認同和接受的任何事物。然而,這並不是正常性的全部;正常性有很多層次。文化、環境、教養、社會規範、期望、過去的行動、價值觀和態度都會決定什麼會被認為是正常的。

心理學中的異常

心理學也研究正常性;這體現在評估、治療和預防心理障礙方面。根據專家的說法,心理障礙是“任何以認知和情感障礙、異常行為、功能障礙或這些因素的任何組合為特徵的狀況”。簡單來說,任何思維、情感、行為、功能或所有這些因素的組合的障礙都構成心理障礙的基礎。異常心理學是研究心理障礙的心理學分支。換句話說,“它指的是對行為異常或不尋常的人進行的科學研究,旨在能夠可靠地預測、解釋、診斷、識別原因和治療適應不良的行為”。精神病理學是這個研究領域的更敏感、更不具汙名化的術語。

雖然“精神病理學”這個術語相對較新,但其概念並非如此。深入研究歷史,我們意識到“異常行為”及其研究並非新鮮事物。

歷史視角

最初,像異常或心理障礙這樣的術語沒有被使用;但這並不意味著這個概念也不存在。縱觀歷史,各種術語和俚語湧現出來,用來表達“不正常”。諸如不穩定、瘋狂、精神錯亂、古怪、痛苦、神經質、精神疾病等等,都表達了人類生活中“不正常”的方面。

神靈和惡魔

最早的記載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希臘、希伯來和埃及文化,當時將異常歸因於神靈和惡魔的附體。如果“附體”的人似乎擁有神聖或神秘的光環,則認為他們被善良的靈魂或神靈附體;這些人受到尊敬。然而,如果他們的行為惡劣或危險,那麼就會認為他們被邪惡的靈魂或惡魔附體。

希臘人

後來,希波克拉底,通常被認為是現代醫學之父,認為大腦是人體的中樞器官,也是所有智力活動的中心。正是大腦的病理導致了精神障礙。


除此之外,希波克拉底還因提出最早的個性理論而受到稱讚——四體液說。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研究了表現出精神障礙的罪犯,為他們辯護。

在他看來,這些個人不應根據正常的標準和法律受到懲罰。他還為精神不穩定者提供社群護理。他還談到了智力和其它能力的個體差異,並考慮了社會文化方面對思維和行為的影響。亞里士多德也廣泛地寫了關於精神障礙,並描述了意識。

中世紀

中世紀在公元792年在巴格達建立了第一家精神病院,後來又在達馬斯克斯和阿勒頗建立了精神病院。在這裡,精神不穩定者接受了人道的治療。來自波斯(約980-1037年)的阿維森納是一位值得一提的人物,“醫聖”。他寫了關於歇斯底里、癲癇、躁狂反應和憂鬱症。

大約在同一時間,歐洲對異常行為的科學研究有限,大多數心理失調者透過儀式和迷信得到治癒。在整個中世紀,尤其是在後期,精神障礙在歐洲普遍存在,對異常的超自然解釋很流行。在此期間,人們正在研究諸如集體瘋狂或歇斯底里、舞蹈症(無法控制地跳舞的衝動)和狼人症(相信被狼附體)等疾病。

精神障礙的治療留給了神職人員,修道院充當避難所和禁閉場所。驅魔也被用於治療目的。此外,許多表現出“附體”跡象的人被認為是女巫,並組織了獵巫活動來懲罰他們,主要透過處死。

文藝復興

在中世紀末期和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科學探究的興趣重新興起,惡魔論的思想也逐漸減少。約翰·韋爾(1515-1588)成為第一位專門研究精神疾病的醫生。

如今,他被認為是現代精神病理學研究的創始人。宗教機構致力於照顧患有精神障礙的人。然而,到16世紀中葉,隨著精神病院的出現,情況變得更糟。認識到私人住宅和社群住宅無法容納所有精神失調者,尤其是那些症狀更嚴重的患者,醫院被改造成精神病院來照顧這些人。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精神病院變成了監獄般的機構,精神失調者在那裡受到殘酷的對待。

道德治療

進入1800年,情況再次好轉。菲利普·皮內爾(1745-1826)是一位重要人物,當時是巴黎一家名為比塞特爾的精神病院的負責人。

在他看來,應該用善意而不是殘酷來對待病人,並對精神病院進行了改革。威廉·圖克(1732-1819)也曾在英格蘭提出了類似的改革。

這種方法被稱為道德治療,被發現非常成功。然而,這種方法也經受不住時間的考驗,由於醫院資金和人力資源短缺、對精神失調者的汙名化日益嚴重以及治療對患有嚴重症狀的患者來說不足等原因而逐漸衰落。

20世紀初

隨著道德治療的衰落,兩種觀點開始發展。第一種是體質性觀點,認為異常的心理功能有生理原因;另一種是心理成因觀點,認為異常功能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因素。這兩種方法都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工作;有些取得了成果,有些則沒有。直到20世紀50年代,人們才首次研發出一些有效的藥物,從此打開了新的大門。大約在同一時期,催眠的研究也開始取得成果。所有這些發展都開始為現代異常心理學的研究奠定基礎。

結論

在過去的十年中,在研究和治療精神障礙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隨著精神藥物的引入,大規模的非住院化治療發生了,許多精神失調患者從公立精神病院出院。人們提倡社群心理健康方法,要求為精神失調患者提供社群護理。人們也越來越重視預防精神障礙和促進心理健康。此外,隨著積極心理學和多元文化心理學等新的心理學分支的出現,精神障礙的預防也獲得了新的視角。

參考文獻

更新於:2022年10月13日

183 次檢視

開啟你的職業生涯

完成課程獲得認證

立即開始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