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IT與收入的區別
在公司評估期間,多種指標是有益的,因為它們各自揭示了被評估公司的不同方面。公司的財務狀況是使用許多關鍵指標來評估的。某些關鍵績效指標更適合某些行業使用。
EBIT代表“息稅前利潤”,這就是該術語所指的含義。您可能還會聽到這個術語稱為“利息和稅項前的利潤”。它也稱為“營業收入”,因為它反映了為企業創造利潤的運營。這是因為它象徵著企業的運作方式。收入是企業透過銷售其產品或提供其服務而隨時間推移獲得的貨幣收益。
什麼是EBIT?
公司的營業收入由其息稅前利潤(EBIT)衡量,這是一個從“息稅前利潤”縮寫的財務指標。雖然任何規則總是有例外,但EBIT通常與公司或組織的營業收入同義。利潤率,也稱為股本回報率,是一個財務指標,用於評估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管理效率在創造收入方面的表現 (ROE)。
息稅前利潤(縮寫為EBIT)是一個貨幣統計資料,用於衡量公司的運營盈利能力或營業利潤。這種形式的收入被稱為“營業收入”,因為它反映了企業運營效率。簡單來說,這個術語意味著沒有考慮利息或稅款。確定EBIT的一種可能方法是將淨利潤、利息和稅款加起來。另一種方法是從收入中減去運營支出。
什麼是收入?
可以使用多個運營指標來評估發展。無論試圖衡量公司的增長前景還是財務狀況,收入都是首要考察的指標。在計算公司的最終結果(即淨收入)時,應從頂線或總收入開始。從這個數字中減去公司所有的支出、費用和其他收入來源。在幾種情況下,收入等同於銷售額或營業額。
收入是企業從向客戶銷售商品和服務中賺取的總金額。只有在產生收入後才能記錄收入。商品或服務的提供,以及構成公司主要業務的任何其他活動,都可以稱為創收活動。當公司有權獲得這些收入所代表的利益時,公司就被認為已賺取相關收入。在這裡,“收入”是指向病人、客戶或居民提供醫療服務所賺取的錢。
差異——EBIT和收入
下表重點介紹了EBIT與收入的不同之處——
特徵 | EBIT | 收入 |
---|---|---|
定義 |
息稅前利潤(縮寫為“EBIT”)是一個用於評估公司在扣除利息和稅款前的運營盈利能力的指標。 運營收入減去支出,或EBIT,是一個財務指標,用於評估企業的運營收益和盈利能力。“息稅前利潤”被稱為“EBIT”。 |
無論試圖衡量公司的增長前景還是財務狀況,收入都是首要考察的指標。 收入是企業在給定期間賺取的總金額,包括投資收益和商品及服務銷售利潤。 |
意義 |
息稅前利潤(EBIT)是一個用於評估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標,方法是確定營業收入與總銷售額的比例。 雖然EBIT通常被視為衡量企業健康狀況的準確指標,但也有一些顯著的例外。 |
收入是在扣除成本之前企業賺取的金額。收入是作為編制損益表過程的一部分計算的。 對於企業主來說,這是一個有用的資源,因為它可以用作未來利潤的晴雨表。 |
公式 |
扣除利息支付和稅務義務後,公司的營業收入稱為EBIT。EBIT可以透過兩種不同的方式計算。確定EBIT的一種可能方法是將淨利潤、利息和稅款加起來。一種方法是從收入中減去運營支出。 EBIT = 淨利潤 + 利息 + 稅款 EBIT = 收入 – 運營支出 |
從收入(也稱為總收入)中減去公司所有的支出、成本和其他收入來源,得出淨收入。收益是指收入的錢,而不是任何貸款或其他形式的債務。 總收入 = (銷售商品總數)×(每件商品的平均價格) |
結論
確定公司是否盈利需要檢視各種費用,其中一些費用可能並不代表公司的真實財務狀況。息稅前利潤 (EBIT) 是公司損益表上的一個專案。這個數字與淨收入相同,只是排除了利息支付和稅收的影響。沒有這兩個等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公司的現狀。所以這是息稅前利潤。
無論試圖衡量公司的增長前景還是財務狀況,收入都是首要考察的指標。在幾種情況下,收入等同於銷售額或營業額。收益是企業在給定時間段內透過銷售其商品和服務賺取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