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蛋白和載體蛋白的區別


細胞膜作為細胞內部與其周圍環境之間的屏障。所有細胞周圍都有一層脂蛋白膜,它只是部分可滲透的。膜蛋白是細胞膜的關鍵組成部分,負責其選擇性滲透性和膜運輸。這些蛋白質對生命至關重要,因為細胞需要能夠調節其內部和外部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通道蛋白和載體蛋白是膜的基本組成部分,負責將物質運輸穿過膜。

什麼是通道蛋白?

通道蛋白是膜蛋白,可以開啟形成親水性孔(通道),並沿濃度梯度方向運輸分子。

通道蛋白能夠透過膜運輸單個分子或幾種相似型別的分子。它們具有很高的選擇性,直徑各不相同,並且由帶電基團組成。作為通道起作用的蛋白質穿過整個膜,允許目標分子擴散透過。極性和帶電分子可以使用這種運輸方式繞過疏水的內膜,否則疏水性內膜會減慢或阻止它們進入細胞。

通道蛋白和被運輸的分子都不會受到它們存在的影響。因此化合物可以快速穿過細胞膜。

雖然某些通道蛋白始終處於開放狀態,但其他通道蛋白可以響應外部刺激(例如電訊號或分子的結合)而開啟和關閉。參與電脈衝傳遞(神經細胞和肌肉細胞)的細胞膜中發現了鈉、鉀和鈣離子的封閉通道蛋白。神經細胞中膜的電傳導和肌肉收縮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這些通道的開放和關閉以及隨後細胞內這些離子濃度的變化。

這些通道蛋白透過以下因素被開啟(啟用)或關閉(失活):

  • 電壓依賴性通道蛋白——由膜電位的變化啟用;

  • 配體依賴性通道蛋白——由與配體介質、激素結合啟用;

  • 機械依賴性通道蛋白——由細胞膜的機械變形啟用。

氯離子、鉀離子、鈣離子和鈉離子通道都是通道蛋白的例子。已知的通道蛋白,如水通道蛋白,能夠快速地將水運輸穿過膜。

什麼是載體蛋白?

載體蛋白是膜整合轉運蛋白,根據被運輸物質的性質,可以沿濃度梯度或逆濃度梯度移動分子。

我們使用以下標準對載體蛋白進行分類:

  • 單向轉運體 – 僅攜帶一種型別的分子或離子,逆濃度梯度;

  • 同向轉運體 – 將兩種或更多種不同的分子或離子朝同一方向運輸;

  • 反向轉運體 – 將不同的分子或離子朝相反方向運輸。

需要能量才能逆濃度梯度移動化合物。其能量可能來自ATP或周圍環境。化學和離子物質可以沿濃度梯度自由移動。

某些蛋白質進行所謂的次級主動運輸,它利用協助擴散來推動另一種物質的主動運輸。這種運輸的能量不是來自ATP,而是來自其他來源。

載體蛋白的功能包括:

  • 透過細胞膜運輸大分子(脂質、糖等);

  • 產生離子梯度,從而使

  • 線粒體功能——透過膜的質子運輸和由此產生的梯度導致ATP的產生;

  • 神經細胞功能——鈉鉀梯度是這些細胞的能量來源;

  • 葉綠體功能等。

載體蛋白的例子有:

  • 鈉鉀泵——利用人體細胞中20-25%的ATP將鈉離子和鉀離子逆濃度梯度運輸到細胞外;

  • 葡萄糖-鈉協同轉運——間接利用ATP為次級主動運輸提供動力;

  • 纈氨黴素——沿濃度梯度攜帶鉀離子。它可以破壞細菌的電化學梯度,用作抗生素。

區別:通道蛋白和載體蛋白

下表突出顯示了通道蛋白和載體蛋白的主要區別:

特徵

通道蛋白

載體蛋白

定義

親水性孔形成通道蛋白存在於細胞膜中,負責沿濃度梯度運輸分子。

載體蛋白是膜蛋白,可以沿濃度梯度或逆濃度梯度運輸分子。

運輸方向

物質透過通道蛋白“沿通道”運輸。

物質可以透過載體蛋白沿濃度梯度或逆濃度梯度運輸。

運輸機制

通道蛋白創造了對目標分子或離子具有通透性的跨膜孔(透過擴散,無需任何結合)。

載體蛋白透過結合到一側然後在另一側釋放其貨物來穿梭物質穿過膜。

型別

根據啟用或失活因素,通道蛋白的許多型別被稱為電壓依賴性、配體依賴性、機械依賴性等等。

根據被運輸分子的性質,作為運輸載體的蛋白質可以被分類為單向轉運體、同向轉運體、反向轉運體等等。

能量消耗

沿濃度梯度運輸分子和離子不需要進行運輸的蛋白質通道的任何額外能量。

為了逆濃度梯度運輸分子,載體蛋白需要能量。化學和離子物質可以沿濃度梯度自由移動。

例子

水通道蛋白、氯離子、鉀離子、鈣離子和鈉離子通道等等都是通道蛋白的例子。

鈉鉀泵、葡萄糖-鈉協同轉運、纈氨黴素等等都是載體蛋白的例子。

結論

總之,通道蛋白和載體蛋白都是參與跨生物膜運輸分子的膜整合蛋白。但是,它們在結構、功能和運輸機制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

通道蛋白在細胞膜中形成親水性孔,並允許小分子的被動擴散,而載體蛋白則與特定分子結合,然後發生構象變化以主動將其運輸穿過膜。瞭解這兩種蛋白質之間的區別對於理解跨生物膜的運輸過程至關重要。

更新於:2023年3月30日

瀏覽量1K+

開啟你的職業生涯

完成課程獲得認證

開始學習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