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時事 - 科技



新聞1 - SpaceX獵鷹9號火箭,衛星在爆炸中被摧毀

SpaceX Falcon

SpaceX獵鷹9號火箭和Amos-6通訊衛星正在準備即將進行的發射,但在佛羅里達州的發射臺上因爆炸而被摧毀。這是SpaceX在一年多內第二次損失獵鷹9號火箭。Facebook計劃使用這顆衛星擴充套件在非洲的網際網路接入。

Space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SpaceX)是一家美國航空航天製造商和太空運輸服務公司。它由前PayPal企業家和特斯拉汽車執行長埃隆·馬斯克於2002年創立。

新聞2 - 世界首個印度製造的麻風病疫苗開始試點

Leprosy Vaccine

新德里印度免疫學研究所研製了一種獨家且完全國產的麻風病疫苗。它已獲得印度藥品管理局和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批准。這種首創疫苗將在比哈爾邦和古吉拉特邦的五個地區進行試點。印度居住著全球60%的麻風病患者。

這種名為印度分枝桿菌(MIP)的疫苗將作為預防措施接種給與感染者密切接觸的人。

新聞3 - 美國宇航員凱特·魯賓斯首次在太空測序DNA

Kate Rubins

作為美國宇航員凱特·魯賓斯在國際空間站進行的生物分子測序實驗的一部分,DNA在微重力環境下成功進行了測序。

魯賓斯也是一名分子生物學家,她在微重力環境中進行了首批成功的行動式DNA測序儀測試。科學家認為這是一個改變遊戲規則的發現。

這種行動式測序儀——稱為MinION——由英國牛津奈米孔技術公司開發,允許研究人員使用一種稱為奈米孔測序的技術識別生物體的DNA序列。

新聞4 - 美國宇航局發射無人太空船OSIRIS-REx收集小行星樣本

OSIRIS-REx

美國太空總署和美國宇航局共同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了無人太空船OSIRIS-REx(起源、光譜解釋、資源識別、安全-風化層探測器)。

這是美國首次對小行星進行取樣研究,利用從小行星表面收集的泥土和碎片。該航天器將回收至少2盎司的表面物質,並於2023年將其送回地球進行研究。

據美國宇航局稱,小行星樣本可能會揭示太陽系的起源以及地球上發現的水和有機分子的來源。

新聞5 -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發射印度先進氣象衛星INSAT-3DR

INSAT-3DR

印度配備了國產低溫上面級(CUS)的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成功將該國的氣象衛星INSAT-3DR發射到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發射地點為薩蒂什·達萬航天中心。INSAT-3DR是最重的衛星。

INSAT-3DR是由印度建造的一顆先進氣象(天氣觀測)衛星,旨在提供各種對準確天氣預報至關重要的輸入。

衛星將在軌道提升作業和在軌測試完成後投入使用。

新聞6 - 中國研製出反隱形量子雷達

Quantum Radar

一家中國公司研製並測試了一種利用量子糾纏來克服現代軍用飛機隱形技術的雷達系統。它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CETC)研製,該公司是新華社的一家國防和電子公司。雷達於8月中旬進行了測試。

該技術將有助於生物醫學,因為量子雷達需要更低的能量,可以用來無創地探測癌細胞。最近,中國發射了世界上首顆量子通訊衛星,該衛星利用量子糾纏進行加密。

新聞7 - 中國準備發射第二座實驗空間站

Space Station

中國準備發射第二座實驗空間站,目標是在2022年建成載人空間站。天宮二號計劃從戈壁沙漠發射。兩名宇航員將前往空間站進行研究。

北京已將太空探索列為國家優先事項,並且是繼蘇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將宇航員送入太空的國家。此次任務是在2011年發射天宮一號原型機之後進行的,天宮一號規模較小,但也是一個可操作的模型。

新聞8 - 新的成像系統可以讀取合上的書籍:麻省理工學院研究

MIT Research

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臺機器,可以高精度地掃描合上書籍的前9頁。該技術使用太赫茲成像獲取資訊。

太赫茲輻射是微波和紅外光之間的電磁輻射頻段。一篇描述這項工作的論文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對該系統表示了興趣,因為它可以檢查古董書籍而不必觸控它們。

新聞9 - 中國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

Tiangong-2

中國在其北部戈壁沙漠邊緣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發射了其第二座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天宮”意為“天體”。

神舟十一號飛船將於10月將兩名宇航員送往實驗室。宇航員將在實驗室停留一個月,期間將進行醫學、物理和生物學相關的實驗。中國首個空間站天宮一號於2011年9月發射。

新聞10 - 美國科學家成功地在實驗室中利用幹細胞培育出三維肺

Lungs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艾利和埃迪思·布羅德再生醫學和幹細胞研究中心的科學家成功地在實驗室中利用幹細胞培育出三維肺。

研究人員表示,實驗室培育的組織可用於研究包括特發性肺纖維化(IPF)在內的疾病。特發性肺纖維化是一種慢性肺病,肺部會變得增厚和僵硬。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會導致呼吸急促和大腦和重要器官缺氧等症狀逐漸加重。

新聞11 - 麻省理工學院開發了一種光譜技術來尋找火星上的生命

MIT

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的光譜方法,以幫助新的火星探測器(美國宇航局將於2020年發射)快速、無創地識別岩石和土壤樣本。

這些樣本將相對未經改變,並保留其大部分原始成分。這項新技術基於一種改進的拉曼光譜結果解釋方法;地質學家常用這種非破壞性方法來識別古代岩石的化學成分。

新聞12 - 美國宇航局發現木星衛星木衛二上可能噴發的羽狀水柱

Jupiter's Moon Europa

天文學家使用美國宇航局的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到木星衛星木衛二表面可能噴發的蒸汽羽狀物影像。這一發現證實了哈勃望遠鏡的其他觀測結果,這些觀測結果表明這顆冰冷的衛星噴發出高空蒸汽羽狀物。

木衛二擁有一個巨大的全球海洋,其含水量是地球海洋的兩倍,但它受到一層極度寒冷和堅硬的冰層的保護,其厚度未知。這些羽狀物提供了一個誘人的機會,可以收集來自地表以下的樣本,而無需著陸或鑽穿冰層。

新聞13 - 世界首例使用三親DNA技術出生的嬰兒

DNA

首次使用一種新的技術誕生了一個嬰兒,該技術結合了三個人的DNA,然後進行線粒體轉移。世界上第一個嬰兒誕生於紐約的新希望生育中心。

2015年,英國法律認可了線粒體轉移,但迄今為止,還沒有其他國家制定法律允許使用這項技術。考慮到父母有很高的風險將使人衰弱甚至致命的遺傳疾病傳給子女,因此引入了這種治療方法。

新聞14 - 網際網路搜尋巨頭谷歌推出Allo移動聊天應用

giantGoogle

網際網路搜尋巨頭谷歌推出了一款名為Allo的新即時通訊平臺軟體應用程式,以及可用於與朋友線上聊天的Google Assistant。人工智慧的介入將Allo的生產力和易用性提升到新的水平。該應用程式適用於Android手機和iPhone。

它的一些吸引人的功能包括髮送表情符號、用照片進行創意創作、在照片上塗鴉等。它看起來像其他任何訊息應用程式,聊天以氣泡形式顯示。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