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9年12月時事
- 時事 - 首頁
2019年12月時事 - 國防
1 - 印度成功試射國產核能力“烈火-II”導彈

印度在奧里薩邦海岸成功試射了其國產地對地核能力“烈火-II”導彈。這枚射程350公里的導彈從昌迪普爾綜合試驗場的3號發射陣地上的移動發射裝置發射。該導彈能夠攜帶500至1000公斤彈頭,並由液體推進雙引擎推進。
該導彈是在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和巴拉特動力有限公司的聯合合作下研發的,首次試射是在1996年1月27日。
2 - 印度-斯里蘭卡聯合軍事演習“米特拉·沙克蒂”結束

印度陸軍和斯里蘭卡陸軍之間的第七次聯合訓練演習“米特拉·沙克蒂”於12月14日在普納的阿翁德軍事基地結束。為期兩週的演習重點是提高協同作戰能力,以便在聯合國授權下開展反恐行動。
斯里蘭卡和印度陸軍各派出120名人員參加了此次演習。選擇的聯合訓練主題既有實況演練,也有影響兩國的當代問題。
3 - 印度空軍告別米格-27

印度空軍在喬德普爾空軍基地舉行退役儀式,告別米格-27。米格-27是蘇聯設計的飛機,由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HAL)獲得許可生產。其所有型號都在最近幾年陸續退役,只有米格-27升級版是最後服役的戰鬥機。這款戰鬥機是空軍地面攻擊機群的支柱,服役超過34年。
自“帕拉克拉姆行動”以來,米格-27參與了戰爭和維和行動,但在1999年卡吉爾戰爭中成為真正的英雄。
4 - 兩枚“布拉莫斯”導彈分別從陸地和空中平臺發射

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印度空軍和布拉莫斯公司聯合成功進行了兩次“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試驗,分別從陸地和空中平臺發射。
第一次發射是從陸基移動發射裝置進行的,大部分元件都是國產的。第二次發射是從蘇-30MKI平臺對海面目標進行的。這次試驗再次驗證了先進空射巡航導彈的艦船攻擊能力。“布拉莫斯”空射巡航導彈(ALCM)有望增強印度空軍從遠距離進行空戰的能力。
5 - 在尼泊爾舉行“蘇里亞·基蘭-XIV”演習

印度和尼泊爾陸軍之間的第十四次年度雙邊軍事演習“蘇里亞·基蘭-XIV”在尼泊爾魯彭德希地區的薩利詹迪舉行。兩軍還將分享他們在應對這種情況方面的寶貴經驗,並改進聯合行動的演習和程式。
此次演習的目的是在印度陸軍和尼泊爾陸軍之間進行營級聯合訓練,以提高在叢林戰、山區反恐行動、人道主義援助、救災行動、醫療和環境保護(包括航空方面)等方面的軍事互操作性。
6 - 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成功試射“皮納卡”導彈系統

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在奧里薩邦海岸的昌迪普爾綜合試驗場成功試射了“皮納卡”導彈系統。“皮納卡”是一款火炮導彈系統,能夠以高精度打擊敵方領土,射程達75公里。
透過整合導航、控制和制導系統,“皮納卡”MK-II火箭被改裝成導彈,以提高最終精度並增強射程。
7 - 印度-俄羅斯聯合三軍演習“因德拉-2019”

印度和俄羅斯之間的第二屆雙邊三軍演習“因德拉-2019”在北方邦的巴比納鎮啟動。該演習同時在果阿和普納舉行。
演習內容包括在聯合國授權下進行的反恐和反叛亂行動聯合訓練。與反恐行動相關的重要的講座、演示和演習得到了聯合排練和執行。“因德拉”演習自2003年以來一直定期舉行。
8 - 第八屆印度-中國聯合訓練演習“手拉手-2019”

第八屆印度-中國聯合訓練演習“手拉手-2019”在梅加拉亞邦的翁羅伊舉行。訓練包括兩個戰略演習。第一個演習側重於反恐機制,第二個演習側重於人道主義和救災(HADR)行動。
聯合軍事演習“手拉手”是在聯合國授權下舉行的年度軍事演習。它於2007年在昆明(中國)啟動,但暫停了五年,直到2013年才恢復。
9 - “皮納卡”制導火箭系統升級版和“快速反應地空導彈”(QR-SAM)成功試射

印度成功試射了兩枚導彈——“皮納卡”制導火箭系統的升級版和全天候履帶式底盤“快速反應地空導彈”(QR-SAM)。
國產“皮納卡”系統Mark-II型的最大射程為75公里,可在不到45秒的時間內發射12枚火箭齊射。“QR-SAM”系統還能夠以兩種車輛配置進行區域防空,在約25至30公里的範圍內攻擊多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