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球 - 快速指南
板球 - 球棒與球類運動
概述
板球是一項在戶外進行的團隊運動。板球起源於英國,並逐漸在全球範圍內流行起來。這項運動需要完全的體能和運動能力才能參與。這項運動在兩支各有11名球員的隊伍之間進行。
澳大利亞是目前的全球冠軍(2015年)。印度、巴基斯坦、英國、南非、紐西蘭、西印度群島和斯里蘭卡等國家也擁有同樣強大的板球隊。
目標
板球在戶外場地進行。比賽的目標是,一支隊伍的得分要超過對方隊伍。比賽的關鍵在於努力獲得更多分數,同時限制對方隊伍的得分並擊出對方擊球手的球門。在本文件的後面,您可以深入瞭解比賽、常用的術語和規則。

隊伍規模
在板球比賽中,每支參賽隊伍有11名球員,其中一人被任命為隊長。除了這11名球員外,每支隊伍還有其他幾名球員,他們只能作為替補球員替補受傷的隊員。外場隊員應有11名,對方在比賽時只能派兩名擊球手到場地上。
所有由板球管理機構國際板球理事會(ICC)舉辦的國際錦標賽都必須有一支15人的參賽隊伍。
板球 - 參賽國家
板球運動起源於英國。現有證據使我們相信,它始於1900年代初的英格蘭東南部。在那個時代,澳大利亞、南非和西印度群島是其他開展這項運動的國家。逐漸地,這項運動在亞洲大陸也開始流行起來。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和孟加拉國也開始打板球。
參與板球的亞洲國家
在20世紀後期,印度、斯里蘭卡和巴基斯坦等亞洲國家在世界板球界留下了自己的印記,每個國家都曾贏得過世界盃。這導致了1983年亞洲板球會議的成立,該會議負責在亞洲其他地區發展這項運動。到21世紀,孟加拉國已成為亞洲板球界的一支新興力量。尼泊爾、馬來西亞和阿富汗現在也打有競爭力的板球。在這三個國家中,阿富汗在2014年獲得世界盃資格,從而成為頭條新聞。
亞洲板球會議於2003年更名為亞洲板球理事會,總部設在吉隆坡。該理事會隸屬於國際板球理事會,並與25個國家/地區有聯絡。
參與板球的非亞洲國家
英格蘭、澳大利亞、西印度群島和南非從20世紀初就開始打板球。當時南非板球協會主席艾布·貝利產生了組建國際理事會的想法。帝國板球會議於1906年成立,後來更名為國際板球理事會。辛巴威、肯亞、愛爾蘭、荷蘭、加拿大、蘇格蘭和阿聯酋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裡都參加過國際錦標賽。美國在過去幾年裡也採用了這項運動。目前,有100多個國家/地區參加這項運動,並與國際板球理事會有關聯。
國際板球以三種形式進行。五天制的比賽稱為測試賽;同一天的比賽,每方50局,稱為單日國際賽;每方20局的比賽稱為T-20國際賽,這三種形式就是國際板球的比賽形式。T-20是最近幾年中最流行的比賽形式。
板球 - 比賽環境
板球是一項團隊運動,在大型場地進行。場地中央的球場和地面會為任何形式的比賽做好準備。之後,將球樁根植於球場的寬度上,並召集球員到場地上開始比賽。外場隊伍將有11名球員守衛邊界,而對方隊伍的兩名擊球手將上前擊球。球場上將有兩名裁判員來監督比賽程序。
板球場尺寸
這項運動在一個假定的圓形平整的場地進行,球場作為中心。球場的長度為24碼,寬度為4碼。在距離球場80碼的地方,場地周圍放置了一根繩索。這根繩索被視為邊界。球樁根植於兩端,它們之間的距離為22碼。在球樁上放置了兩塊雕刻好的小木塊,稱為球門柱。在球樁的兩端畫上了白色的平行線,稱為擊球/投球線。它距離球樁1.2米。另一組平行線垂直於擊球線繪製,稱為返回線。它距離球場長度0.5米。
板球器材尺寸
國際板球理事會除了制定比賽規則外,還制定了板球器材的某些規則。球棒、球、手套、護腿板以及所有其他器材都必須符合管理機構制定的標準。不僅器材的尺寸,而且器材上使用的標誌也必須符合國際板球理事會制定的標準。以下是板球器材的清單,其中列出了允許的尺寸:
球棒 - 板球球棒的長度不得超過38英寸,寬度不得超過4.25英寸。
球 - 板球的重量必須在155.9克到163克之間。除了重量外,圓周必須在224毫米到229毫米之間。
守門員手套 - 守門員手套沒有具體的尺寸要求,但不得由可伸縮材料製成。手套在拇指和食指之間有網狀物。
其餘的器材都用於保護身體部位,因此沒有具體的尺寸或設計標準,以安全為重中之重。
板球 - 器材
由於板球是一項球棒和球類運動,因此球員必須佩戴防護裝備以避免受傷。在本章中,我們將討論球員在比賽時使用的所有重要裝備和器材。
球棒 - 球棒是由特殊木材製成的一種精心雕刻的器材,頂部有一個手柄用於握持和擊球。球棒的重量和尺寸因擊球手的年齡和需求而異。 |
![]() |
球 - 它是由軟木製成的球形物體,並用皮革覆蓋。兩塊皮革縫製在軟木球周圍。測試賽用球的顏色為紅色,單日國際賽和T20比賽用球的顏色為白色。 |
![]() |
守門員手套 - 這些手套戴在兩隻手上,以保護手指免受傷害。布料和皮革縫製在一起,形成手指和手掌的形狀,以精確貼合。手套的內側有手指縫隙,並配有軟木塞尖端以提供更多保護。 |
![]() |
擊球手手套 - 與守門員手套相比,這種裝備的形狀相似,但外側更小更柔軟。它用於牢牢握住球棒。手套的手指部分有額外的保護,外側有硬海綿。 |
![]() |
守門員/擊球手護腿板 - 這些護腿板用於保護擊球手/守門員的下肢。它們由布料和皮革製成。護腿板的前部非常堅硬,因為下面有硬塑膠或木棍。後部是海綿狀和柔軟的,可以舒緩和舒適腿部。守門員護腿板比擊球手護腿板略短。 |
![]() |
頭盔 - 擊球手/守門手在擊球或在球樁後面守門時佩戴的頭盔。它由金屬和硬塑膠混合製成。前面有一個金屬格柵以保護面部。 |
![]() |
球樁 - 它們是圓柱形且細長的,末端像長矛一樣鋒利。這端進入地面,使球樁直立在地面上。 |
![]() |
球門柱 - 球門柱是最小的器材,放置在球樁上。當球門被擊倒時,它可以幫助裁判員輕鬆做出判決,以將擊球手淘汰。
板球常用術語
到目前為止,您一定已經瞭解了擊球手、投球手、裁判、球樁等術語。現在,讓我們瞭解比賽中使用的術語。
擊球手 - 面對投球手的擊球手稱為擊球手,另一端稱為非擊球手。
場外/場內 - 場地的一半稱為場外,另一半稱為場內。從右撇子擊球手的角度來看,在他擊球時,在他身體前面的球場,即球場的右側,稱為場外。同樣,球場的左側,即在他擊球時在他身體後面的球場,稱為場內。
跑動 - 它是板球比賽中得分的基本單位。當擊球手擊中投球手的球並在球樁之間奔跑時,就會得分,而非擊球手也會一起跑動。通常得分是一分、兩分或三分。
四分 - 擊球手擊出的球在地面上滾過邊界繩。然後,它被稱為邊界或四分。
六分 - 確保球直接落到繩索外的擊球,稱為六分,擊球手將獲得六分。
壞球 - 如果投球手的腳在投球時越過投球線,則稱為壞球。投球方向在擊球手的腰部以上,且沒有落在地面上的球也是壞球。
界外球 - 投出的球遠離擊球手,並在擊球端的場外越過返回線,則稱為界外球。另一個定義是,投出的球在落到地上後從擊球手的頭頂彈起,也稱為界外球。
出局 - 當一名擊球手出局時,就給了擊球方下一位球員上場的機會,直到11名球員中有10名以各種方式被淘汰。被擊中球門、接殺、跑出局、腿前被擊中球門和守門員截殺是最常見的出局方式。
被擊中球門 - 這是一種出局方式,擊球手擊空投來的球,並且球門後方的三柱門被擊倒。
接殺 - 當外場手接住擊球手擊出的球時,擊球手就被判出局。如果球被守門員接住,則稱為接殺出局。
腿前被擊中球門 (LBW) - LBW 代表腿前被擊中球門。當擊球手試圖用身體擋住朝著球門方向來的球時,就會被判為腿前被擊中球門出局。
跑出局 - 如果擊球手擊球后沒有站在擊球區內,外場手用手持球擊倒球門,則擊球手被判跑出局。
守門員截殺 - 擊球手為了擊球走出擊球區並擊空,守門員接住球並用手持球擊倒球門。然後,擊球手被判為守門員截殺出局。
旋轉球 - 投球手從球門處跑一小段距離,並利用手腕或手指投出球,以獲得最大限度的旋轉。球在空中旋轉後落地。
快速球 - 投球手衝刺並以高速將球投向擊球手。為此,他們從球門處進行長時間的助跑。慢中速、中速和快速是常見的快速球種類。
額外分 - 外場隊給予的所有擊球手沒有用球棒擊球而獲得的分數都被視為額外分。例如,界外球、無效球等。
局 - 一輪擊球和投球,擊球方全部出局或外場方完成規定的投球局數。
如何玩板球?
板球是一項需要身體靈活性的運動,需要擊球、投球和外場。兩支由11名球員組成的隊伍同時比賽。國際板球委員會 (ICC) 為比賽制定了一套規則。這些規則對男女球員都適用。比賽開始時,雙方隊長和比賽裁判聚集在一起進行拋硬幣決定。贏得拋硬幣的隊長可以選擇先擊球或先防守。這個過程在所有比賽形式中都是一樣的。但是,著裝規範和防守限制因比賽形式而異。測試賽球員必須穿著全白色服裝,而單日賽和20局賽則穿著彩色球衣和褲子。
裁判在比賽中起著關鍵作用,因為他們監督比賽程序。他們決定擊球手是否出局,決定無效球、界外球,並確保雙方都按照規則比賽。
在本節中,我們將瞭解一些比賽規則以及板球比賽是如何進行的。板球比賽以現場裁判的訊號“開始比賽!”開始。
開始比賽!一瞥比賽
擊球方兩名擊球手和防守方 11 名球員各就各位。兩名裁判也加入了球場。一名站在球場中央,另一名站在腿側。
假設 A 和 B 是兩支參加有限局數板球比賽的隊伍。A 隊隊長贏得拋硬幣並選擇先擊球。
比賽開始時,B 隊的一名投球手向 A 隊的第一位擊球手投球。他們通常被稱為首發投球手和首發擊球手。前兩位擊球手被稱為開局手,因為他們開始了球隊的局數。
擊球手擊打投向他們的球並得分。外場手試圖阻止擊出的球,甚至接住球讓擊球手出局。
每位投球手投 6 個合法球就被稱為一局。
每局結束後,投球和擊球區就會發生變化。每局結束時,非擊球手在下一局成為擊球手。
守門員必須在每局結束後更換位置。一般來說,當快速投球手投球時,守門員站在離球門較遠的地方,而當旋轉投球手投球時,則靠近球門。
一旦擊球手出局,他就必須走出球場,另一位新的擊球手進入擊球區。如果 A 隊的所有擊球手都出局或 B 隊完成了全部規定的投球局數,則一局被視為結束。
現在,B 隊在第二局上場擊球,追趕 A 隊設定的目標。
如果 B 隊達到了目標,則被宣佈為獲勝者,否則,A 隊獲勝。
如果比賽結束時比分相同,則稱為平局。
計分
比賽期間進行人工和電子計分,以避免任何錯誤。
計分以累積方式進行。所有用球棒獲得的分數,以及無效球、界外球等額外分數都加到球隊的總分中。
在某些情況下,現場裁判難以做出一些判罰,例如界外球、出局、無效球等。因此,他們會尋求另一位裁判的幫助,稱為第三裁判。
第三裁判觀看影片畫面並做出最終決定。
板球 - 比賽形式
在黃金時代,板球比賽持續數天,因為每支球隊幾乎每天都要投超過 100 局。我們可以將其與目前的測試賽形式聯絡起來。在板球的早期,一局包括 8 個合法球。逐漸地,新的比賽形式和規則出現了,所有比賽形式的一局都減少到 6 個合法球。我們將在本章討論職業板球的不同形式以及一些相關的規則。
測試賽
測試賽被認為是最高級別的比賽形式,因為它需要在心理和體力上都具備出色的能力。所有球員在這種比賽形式中都穿著白色球衣和褲子。比賽使用紅色的板球。最早的測試賽形式持續 6 天,其中一天作為備用日。與有限局數板球相比,場地限制大不相同。
如果需要,A 隊和 B 隊必須各進行兩局比賽。每天要投 90 局。先擊球的 A 隊得到 X 分。如果 A 隊宣佈結束局數或全部出局,則 B 隊開始擊球。B 隊需要得到 X 分或更多分才能贏得比賽。然後,A 隊第二次擊球,為 B 隊設定目標。現在,B 隊必須在剩餘的時間和投球局數內達到目標。
如果 B 隊在第二局追趕中全部出局,則 A 隊被宣佈為獲勝者,否則,比賽在兩隊之間打成平局。
單日國際賽
單日國際賽 (ODI) 是一種有限局數的板球形式。它於 1980 年代推出,每隊投 60 局。著裝規範與測試賽相同。多年來,這種比賽形式的規則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它減少到每隊 50 局,並採用了彩色制服。紅球被白球取代。
先擊球的 A 隊必須在 50 局內為 B 隊設定目標。第二局擊球的 B 隊必須在相同的局數內追趕目標。如果他們未能做到這一點,則 A 隊被宣佈為獲勝者,無論 A 隊是否將 B 隊全部淘汰。
20 局國際賽
20 局賽是板球最新和最成功的比賽形式。它吸引了大量觀眾到現場觀看比賽。在這種比賽形式下,板球成為一項普及的運動,美國、馬來西亞、加拿大和荷蘭等新國家也迅速適應了它。它起源於加勒比海島國,西印度群島。每支球隊可以進行 20 局比賽。由於它是比賽中最短的比賽形式,因此在泛光燈下進行。
先擊球的 A 隊在 20 局內為 B 隊設定目標。第二局擊球的 B 隊必須在規定的局數內達到目標。
如果 B 隊達到了目標,則被宣佈為獲勝者,否則,A 隊被宣佈為獲勝者。如果 A 隊限制 B 隊得分,並且沒有全部出局,則 A 隊也被宣佈為獲勝者。
板球 - 錦標賽
國際板球委員會 (ICC) 是所有國際板球賽事和巡迴賽的最高管理機構。所有國際球隊都根據他們在日曆年中的表現進行排名。板球隊的排名是根據他們在國際賽事和巡迴賽中的進步情況確定的。這些排名為每種比賽形式單獨分配。
目前,有 10 個測試賽國家有資格參加所有三種比賽形式。其他國家必須參加資格賽才能進入單日世界盃和 20 局世界盃等國際賽事。世界盃在成年組和 19 歲以下組別舉行。
測試賽資格根據國家隊在國內和全球賽事的表現授予。我們將在最後一章瞭解不同比賽形式的冠軍。以下列出了國際板球委員會最近組織的所有全球賽事,多個國家參加爭奪最終的獎盃。
錦標賽名稱 | 舉辦地點 |
---|---|
2015 年 20 局世界盃 | 印度 |
2015 年單日世界盃 | 澳大利亞、紐西蘭 |
2013 年國際板球委員會冠軍獎盃 | 英格蘭、威爾士 |
2014 年國際板球委員會 19 歲以下世界盃 | 阿聯酋 |
2013 年國際板球委員會女子世界盃 | 印度 |
所有國際賽事的舉辦地點均由國際板球委員會根據其設施、比賽場地標準和安全措施確定。
所有板球國家都有各自的機構,負責管理國內的板球賽事。國內比賽也以單日賽和五天賽的形式進行。國內的單日賽被稱為名單 A,五天賽被稱為一流比賽。最佳球員是從國內比賽中挑選出來的,代表國家隊參加最高級別的比賽。這些國家板球委員會還在其他國家隊訪問其國家時管理比賽場地。他們負責訪問球員的設施和安全。
下表說明了各個國家和比賽形式的國內比賽。
錦標賽名稱 | 國家 | 比賽形式 |
---|---|---|
蘭芝杯 | 印度 | 五天賽 |
挑戰者杯 | 印度 | 單日賽 |
大爆炸聯賽 | 澳大利亞 | 20 局賽 |
謝菲爾德盾 | 澳大利亞 | 五天賽 |
英格蘭郡板球 | 英格蘭 | 五天賽 |
加勒比海 20 局聯賽 | 西印度群島 | 20 局賽 |
板球 - 冠軍中的冠軍
儘管板球起源於英格蘭,並且是世界上最好的球隊之一,但他們從未成為過這項運動的冠軍。單日世界盃決賽的獲勝者被認為是冠軍中的冠軍。它每四年舉行一次。20 局世界盃每年舉行一次。測試賽冠軍根據日曆年中的積分決定。國際板球委員會對個人球員有一個排名系統,類似於球隊排名。
澳大利亞是目前的單日世界盃冠軍,因為他們在 2015 年的決賽中擊敗了紐西蘭。
斯里蘭卡是 20 局國際賽冠軍,因為他們在 2014 年的決賽中擊敗了印度。
根據排名系統,國際板球委員會宣佈排名最高的球隊為測試賽冠軍獎盃的獲得者。南非在 2014 年獲得該獎盃,因為他們在 2014 年 7 月的兩場系列賽中擊敗了斯里蘭卡。
名人堂
板球因其在全球的比賽方式和參與其中的成員而擁有其傳承。球員和裁判是幾代人普及這項運動的關鍵。因此,在國際板球委員會的提議下,那些擁有輝煌職業生涯的球員被視為並被納入名人堂類別。讓我們簡要了解一下這些球員及其資料。
W·G·格雷斯 (1880 -1899) - W·G·格雷斯被認為是英格蘭板球之父,在推廣和發展這項運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他的比賽生涯中,他吸引了大量觀眾。他於 1880 年 9 月首次代表英格蘭對陣澳大利亞。他參加了 22 場測試賽,共得 1098 分,平均分 32 分。他擁有 40 多個賽季的傑出的一流比賽生涯,共得 54211 分。其中包括 124 個世紀和 251 個 50+ 分數。 |
|
唐納德·布拉德曼爵士 (1928 -1948) − 布拉德曼之於澳大利亞板球,如同格雷斯之於英國板球。唐納德爵士,正如人們親切地稱呼他那樣,被認為是板球歷史上最偉大的擊球手。在52場測試賽中,他取得了驚人的99.94的平均得分,其中包括29場測試賽。在一級板球比賽中,他打出了117個世紀。 |
![]() |
傑克·霍布斯 (1908 -1930) − 傑克·霍布斯是測試賽歷史上最偉大的英國開場擊球手,也是最年長的打出測試賽世紀的球員。他在46歲時打出了他最後一個測試賽世紀。他還在長達29年的職業生涯中積累了最多的得分和世紀,在一級板球比賽中打出了199個世紀,取得了61,760分的總得分,並且在測試賽中的平均得分是56.94。 |
|
悉尼·巴恩斯 (1901 -1914) − 巴恩斯是英格蘭測試賽中最優秀的幾名中速投手中的一位,他參加的了一級板球比賽很少。他用右手臂投球,並且能夠有效地擺動球。他參加了27場測試賽,以16.43的平均得分拿下了189個wicket。在他61歲的時候,他參加了他最後一場聯賽比賽。 |
|
吉姆·萊克 (1948 -1959) − 吉姆·萊克是他那個時代英格蘭最好的慢速投球手。他在46場比賽中拿下了193個wicket,平均得分21.24。他將永遠被人們銘記,因為他曾在1956年的一場比賽中對陣澳大利亞隊時,拿下了19個wicket。 |
|
加菲爾德·索伯斯 (1954 -1974) − 索伯斯是一位前西印度群島球員,也是板球歷史上最偉大的全能型選手。他以對陣巴基斯坦隊一局365分的成績開始了他的測試賽生涯。他還從1965年到1972年擔任隊長。總的來說,他在為西印度群島隊參加的93場測試賽中,拿下了8,032分和235個wicket。他也是第一位在一級板球比賽中打出6個6分的球員。 |
|
羅德·馬什 (1970 -1984) − 到目前為止,羅德·馬什是板球歷史上最優秀的守門員。他在96場測試賽中取得了355次解僱,在92場ODI中取得了124次解僱。他被人們親切地稱為“鐵手套”。 |
|
丹尼斯·利裡 (1971 - 1984) − 利裡是澳大利亞測試賽和ODI中最令人恐懼的快速投球手之一。他打了13年的職業板球,在70場測試賽中拿下了355個wicket。羅德·馬什和丹尼斯·利裡的組合廣受歡迎。在較短的比賽形式中,他表現出色,平均得分20.82,在63場ODI中拿下了103個wicket。 |
|
伊恩·查普爾和格雷格·查普爾 (1964 -1984) − 伊恩·查普爾和格雷格·查普爾是板球歷史上最受歡迎的兄弟之一。他們在近20年的時間裡統治著澳大利亞板球。伊恩是格雷格的哥哥。他們被稱為查普爾兄弟。伊恩是一位多產的中段擊球手,也是澳大利亞最優秀的隊長之一。他在75場測試賽中的平均得分是42.42,在16場ODI比賽中的平均得分是48.07。另一方面,格雷格在1970年,也就是6年後開始了他的職業生涯。格雷格是一位全能選手,擁有良好的擊球和投球技巧。他在87場測試賽中拿下了7110分,在ODI中拿下了略高於2300分。他在ODI中的投球平均得分與主流快速投球手一樣好。 |
|
理查德·哈德利 (1972 -1990) − 他被譽為20世紀後期最令人恐懼的快速投球手。一位前紐西蘭板球運動員,在十多年的時間裡統治著世界快速投球排行榜。在印度的卡皮爾·德夫打破紀錄之前,他是世界上領先的wicket獲得者。哈德利在86場測試賽中拿下了431個wicket,併成為歷史上第一位拿下超過400個wicket的投球手。不僅投球出色,他還是一名不錯的擊球手,因此,在他巔峰時期,也躋身於世界頂級全能選手的行列。 |
|
維維安·理查茲 (1974 -1991) − 一位前西印度群島擊球手,也是板球歷史上最具破壞力的擊球手。對於世界上最優秀的投球手來說,阻止他快速得分是一個挑戰。他是板球場上的一個活線,在121場比賽中拿下了8540分的測試賽得分,在187場ODI中拿下了6721分。他打出了自己最好的成績,創造了ODI比賽中拿下189分的得分世界紀錄。 |
|
馬爾科姆·馬歇爾 (1978 -1991) − 馬歇爾是來自西印度群島的另一位速度高手,他的投球速度極快。他擁有非凡的能力,能夠以極快的速度擺動球。他在20歲時首次亮相,對陣印度隊。從那時起,他在81場測試賽中拿下了376個wicket。他在ODI中的3.53的經濟率,26.96的平均得分和157個wicket,充分展現了他的投球能力。 |
|
卡皮爾·德夫 (1978 -1994) − 卡皮爾·德夫是第一位在1983年贏得世界盃的印度隊長。他為印度板球效力了15年,並且被高度評價為像伊姆蘭·汗、博薩姆和哈德利一樣的最佳全能型選手之一。他在測試賽中拿下了超過5000分和434個wicket。在打破了哈德利433個wicket的世界紀錄後,他多年來一直是領先的wicket獲得者。他在ODI中的表現也同樣出色,在225場比賽中拿下了3783分和253個wicket。他在世界盃上對陣辛巴威隊的175分,被認為是ODI歷史上最好的幾局之一。 |
|
蘇尼爾·加夫斯卡爾 (1971 - 1987) − 蘇尼爾·加夫斯卡爾為印度隊參加了125場測試賽和108場ODI。加夫斯卡爾是一位傑出的擊球手,他第一個在測試賽中達到10,000分的里程碑。他以51.12的平均得分做到了這一點。他以在對陣強大的西印度群島隊的進攻中,採用積極的擊球風格而聞名。他也是第一個打破布拉德曼29個世紀紀錄的球員,並且在測試賽中打出了32個世紀。 |
|
伊姆蘭·汗 (1971 - 1992) − 伊姆蘭·汗是巴基斯坦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全能型選手。他在擊球和投球方面都同樣出色。他在88場測試賽中拿下了362個wicket,在175場ODI中拿下了182個wicket。他在兩種比賽形式中都拿下了超過3500分,平均得分超過30。除此之外,他還是世界上最優秀的隊長之一,並且獲得了1992年世界盃冠軍。 |
![]() |
伊恩·博薩姆 (1976 - 1992) − 說到全能型選手,如果不提及伊恩·博薩姆,那就不公平了,他是同齡人中最好的一個。這位英國人為他所在的國家效力了15年。博薩姆是一位多產的擊球手,也是一名出色的投球手。他在1981年對陣澳大利亞的灰燼杯比賽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幫助球隊贏得勝利。總的來說,他在測試賽中拿下了383個wicket,在ODI中拿下了145個wicket,平均得分略高於28。在擊球方面,他在參加的102場測試賽中拿下了5200分,在ODI中拿下了超過2000分。 |
|
瓦西姆·阿克拉姆 (1984-2001) − 阿克拉姆是巴基斯坦板球歷史上最優秀的左臂快速投球手。他能夠雙向擺動球,讓世界上最優秀的擊球手都感到十分棘手。他是第一個在ODI中達到500個wicket的投球手。他在測試賽和ODI中的平均得分分別為23.5,分別拿下了414個和502個wicket。瓦卡爾·尤尼斯和瓦西姆·阿克拉姆的組合被認為是21世紀最優秀的快速投球手。 |
|
布萊恩·拉拉 (1990 - 2007) − 布萊恩·拉拉代表西印度群島效力了17年。他是板球歷史上最優秀的左撇子擊球手。他積累了最多的測試賽得分和世紀,打破了加夫斯卡爾的紀錄。他仍然保持著單局400分的最高個人得分紀錄。拉拉的平均得分是52.88,在測試賽中拿下了11,953分,在ODI中以40.48的平均得分拿下了10,408分。 |
![]() |
薩欽·特倫布林 (1989 - 2013) − 薩欽·特倫布林,印度板球的得分機器。他是世界上唯一一位在最高級別比賽中打了24年的球員。他幾乎打破了歷史上所有的擊球紀錄。他的資料充分說明了他的擊球能力:在測試賽中的平均得分是53.78,拿下了15921分,在ODI中拿下了18,426分,並且在兩種比賽形式中都打出了最多的世紀。他是歷史上唯一一位參加了200場測試賽的球員,也是參加ODI比賽最多的球員。他還是較短的比賽形式中的一名不錯的投球手,拿下了154個wicket。他在一級板球和A級板球比賽中的總得分超過46,000分。他的擊球實力得到了人們的稱讚,堪比唐納德·布拉德曼爵士。然而,他尚未被ICC納入名人堂。 |
![]() |
香恩·沃恩 (1992 - 2007) − 這位澳大利亞天才重新引入了日漸消失的慢速投球藝術。在大部分的職業生涯中,沃恩都是最優秀的皮革旋轉投球手。他與斯里蘭卡的對手穆塔亞·穆拉利達蘭之間存在著激烈的競爭。沃恩的板球生涯持續了15年,在此期間,他拿下了708個測試賽wicket和293個ODI wicket,並且擁有非凡的投球平均得分。他還創造了“世紀球”的紀錄,讓英格蘭隊長格雷厄姆·古奇繞著腿旋轉倒地。 |
|
穆塔亞·穆拉利達蘭 (1992 - 2011) − 正如特倫布林打破了所有的擊球紀錄一樣,穆拉利達蘭也為投球做到了這一點。斯里蘭卡前慢速投球手穆拉利達蘭保持著測試賽和ODI中wicket數量最多的紀錄,平均得分低於23。他還在兩種比賽形式中都保持著單局拿下5個wicket的次數最多的紀錄,以及在測試賽中拿下10個wicket次數最多的紀錄。總的來說,他在測試賽中拿下了800個wicket,在ODI中拿下了534個wicket。然而,他尚未被納入ICC名人堂。 |
|
裡奇·龐廷 (1995 - 2012) − 龐廷是另一位澳大利亞板球的頂級擊球手。他也是澳大利亞最成功的隊長,帶領球隊在測試賽和ODI中取得了最多的連續勝利。他是繼克萊夫·勞埃德之後,第二個兩次贏得世界盃的隊長。說到他的擊球能力,他在測試賽和ODI中拿下了超過13,000分。他在一級板球和A級板球比賽中的總得分超過40,000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