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均衡
引言
當我們說某種狀態處於均衡時,意味著這是一個靜態階段,不需要進行任何改變。消費方面也可以達到均衡。在消費方面,當消費者不再需要更多商品,或者在既定收入和市場產品價格下,其滿足程度達到最大時,則認為他/她達到了消費者均衡階段。
消費者均衡是經濟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它幫助消費者在消費一種或多種商品時最大化其效用。它幫助消費者根據消費者偏好和口味,制定兩種或多種商品的組合,以最大化產品的效用。
消費者均衡:定義
當消費者無法透過增加收入、增加支出或購買更多產品來改變其消費模式時,則認為該消費者處於均衡狀態。通常情況下,理性消費者會購買產品,直到產品價格等於產品的邊際效用 (MU)。
當上述條件未滿足時,消費者要麼會購買更多,要麼會購買更少。當消費者購買更多時,邊際效用會下降,最終會出現產品價格超過邊際效用的情況。為了避免負效用或不滿,消費者會減少消費,邊際效用會再次上升,直到價格等於邊際效用。
在另一種情況下,如果邊際效用大於支付價格,消費者會購買更多以滿足其需求。這將導致邊際效用逐漸下降,直到它等於價格。
因此,透過購買更多或更少的某種產品,消費者可以達到產品價格等於邊際效用的點。這個點被稱為消費者均衡點。
達到消費者均衡的假設——單一商品的情況
在達到消費者均衡的情況下,需要遵守一些假設。這些假設如下:
該條件僅與單一產品相關。
商品價格已在市場上給出,因此消費者只需決定在給定價格水平下購買多少商品。
所有理性的人都傾向於增加其消費者剩餘。這種剩餘與消費者在購買點 (PoP)上獲得的超出所選商品支出的額外金額有關。
消費者購買的商品數量沒有限制。他能夠以市場規定的價格從市場上購買任意數量的商品。
消費者均衡的條件——單一商品的情況
單一商品的消費者均衡可以用邊際效用遞減規律來解釋。該規律指出,隨著消費量的增加,從每一額外單位中獲得的效用(邊際效用)會不斷減少。
因此,消費模式或消費多少取決於以下兩個因素:
給定的產品價格,以及
消費者從產品中獲得的效用
因此,在購買商品時,消費者會將商品的價格與其效用進行比較。當以價格計算的商品邊際效用等於商品的實際價格時,便建立了均衡。
例如,對於產品x,在均衡情況下:
MUx = Px
如果 MUx > Px
當產品的邊際效用大於產品的價格時,消費者會繼續消費更多該產品,因為她每次購買都會獲得更少的邊際效用。當這種情況持續下去時,在某個時間點,支付的價格將超過邊際效用。
因此,為了避免不滿,消費者會減少消費,直到獲得MUx = Px。
在MUx = Px的情況下:
當產品的邊際效用小於產品的價格時,消費者會減少該產品的消費。這種情況會持續到邊際效用等於產品價格為止。這是因為消費者支付的價格超過了他們為額外滿足感所支付的額外金額。
達到消費者均衡的假設——兩種或多種商品的情況
在兩種商品的情況下,達到消費者均衡的假設是:
消費者只購買兩種商品。
消費者無法決定或影響市場上價格固定的商品。他/她只能決定每件商品購買多少。
消費者的收入將用於這些商品,並且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
作為理性人,消費者的目標是最大化其商品購買和消費所帶來的效用,這也與其約束條件相關。
消費者均衡的條件——兩種或多種商品的情況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不適用於兩種或多種商品的購買。相反,在確定兩種或多種商品的消費者均衡時,使用邊際效用相等規律。
邊際效用相等規律指出,消費者應將其收入用於兩種或多種商品,以便在每件商品上花費的最後一元錢都能提供相同的邊際效用,從而使消費者獲得最大的滿足感。
根據邊際效用相等規律,一種產品的邊際效用與其價格之比等於另一種產品的邊際效用與其價格之比。
$\mathrm{\frac{MUx}{Px}\:=\:\frac{MUy}{Py}\:=\:\frac{MUz}{Pz}}$
因此,為了達到均衡,我們必須記住以下幾點:
在所有商品上花費的最後一元錢的邊際效用應該相同。
隨著某種商品消費量的增加,該商品的邊際效用會下降得更多。
結論
如果不瞭解消費者均衡,消費者可能會在某些商品上過度消費,導致浪費。為了精打細算地編制預算,消費者可以藉助消費者均衡。
消費者均衡是一個與消費獲得的滿足感相關的概念。因此,它與市場上產品的供求關係有關。消費者均衡是市場有效執行的必不可少的計算。經濟學家通常利用消費者均衡來確定人口的消費強度,因此它也是社會福祉和正義的問題。
常見問題
Q1. 在計算兩種或多種商品的消費者均衡時,應用什麼規律,為什麼?
A1. 在兩種或多種商品的消費者均衡情況下,應用邊際效用相等規律。這樣做是為了確定消費者的最佳資源配置。
Q2. 邊際效用可能為負嗎?
A2. 是的。如果消費某種商品後感到不滿,則該消費的邊際效用將為負。
Q3. 邊際效用與成本之間在消費者均衡中有什麼關係?
A3. 對於消費者均衡,從某種商品中獲得的邊際效用必須等於該商品的價格或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