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法案和法律
網路犯罪
任何涉及或與計算機和網路相關的非法活動都稱為網路犯罪。拉卡沙·沙克蒂大學犯罪學系教授兼系主任K. Jaishankar博士和律師兼法律研究員Debarati Halder博士對網路犯罪的定義如下:
利用網際網路(包括但不限於聊天室、電子郵件、公告板和群組)和行動電話(藍牙/簡訊/彩信)等現代電信網路,出於故意損害受害者名譽或直接或間接造成受害者人身或精神損害或損失的犯罪動機,針對個人或群體實施的犯罪行為。
這一定義意味著在網際網路上或使用計算機實施的任何犯罪都屬於網路犯罪。

網路犯罪的例子包括:
- 破解
- 身份盜竊
- 仇恨犯罪
- 電子商務欺詐
- 信用卡賬戶盜竊
- 釋出淫穢內容
- 兒童色情製品
- 網路跟蹤
- 侵犯版權
- 大規模監控
- 網路恐怖主義
- 網路戰爭
網路法律
網路法律是一個涵蓋與網際網路和網路空間使用相關的法律問題的術語。這是一個廣泛的術語,涵蓋了表達自由、網際網路使用、線上隱私、兒童虐待等各種問題。大多數國家都制定了某種形式的網路法律來應對日益嚴重的網路犯罪威脅。
這裡的一個主要問題是,在任何犯罪中,犯罪者、受害者和使用的工具都可能分佈在國內和國際上的多個地點。因此,調查犯罪需要計算機專家和多個政府機構之間密切合作,有時甚至需要跨越多個國家。
印度IT法
《2000年資訊科技法》是印度處理網路犯罪和電子商務的主要法律。該法律也稱為ITA-2000或IT法,於2000年10月17日公佈,其基礎是聯合國大會於1997年1月30日建議的1996年《聯合國電子商務示範法》。
IT法涵蓋整個印度,並承認電子記錄和數字簽名。其一些突出特點包括:
組建認證機構監管機構以規範數字簽名的簽發
成立網路上訴法庭以解決因新法律造成的糾紛
修訂《印度刑法典》、《印度證據法》、《銀行賬簿證據法》和《印度儲備銀行法》的部分內容,使其符合技術要求
IT法最初是為了為印度的電子商務提供法律基礎而制定的。然而,2008年進行了重大修訂,以解決網路恐怖主義、資料保護、兒童色情製品、跟蹤等問題。它還賦予當局透過計算機資源攔截、監控或解密任何資訊的權力。
智慧財產權問題
IPR代表智慧財產權。IPR是對智慧財產權(IP)創造者的法律保護。智慧財產權是任何智力或思想的創造,例如藝術、音樂、文學、發明、標識、符號、標語等。保護智慧財產權創造者的權利本質上是一個道德問題。但是,地方法律確實在這些權利受到侵犯的情況下提供了法律保護。

智慧財產權包括:
- 專利
- 版權
- 工業設計權
- 商標
- 植物品種權
- 商業外觀
- 地理標誌
- 商業秘密
智慧財產權的侵犯在專利、版權和商標的情況下稱為侵權,在商業秘密的情況下稱為挪用。您在網際網路上檢視或閱讀的任何已發表材料都是其建立者的版權,因此受智慧財產權保護。您有法律和道德義務不使用它並將其冒充為自己的作品。這將構成對建立者版權的侵犯,您可能會面臨法律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