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會議與佛教文字


簡介

佛教會議僅僅是釋迦牟尼佛涅槃後,佛教社群和僧侶建立的集會。這些集會是為了背誦佛教文字和文獻而建立的。

這種印度宗教兼哲學是一套信念體系,它透過實踐不斷完善和發展,在此過程中,佛教會議發揮著重要作用。佛教始於公元前六世紀。當時還有許多其他的思想家,例如摩訶毗羅、瑣羅亞斯德和孔子,以及佛陀。然而,在他們之中,佛教和耆那教在印度歷史上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記。

什麼是佛教會議?

在佛陀去世後,許多佛教會議由不同的國王發起,以加強佛教的基礎結構和原則。它至今仍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由釋迦牟尼大約 2500 年前創立。佛教主要談論痛苦、苦難、冥想以及在通往開悟的道路上(佛教中稱為涅槃)需要適當的行為。

然而,在佛陀去世後,信奉佛教的僧侶團體挺身而出,解決教義和紀律上的爭議,並對其進行適當的修訂。這種型別的集會被稱為佛教會議,佛教文字在這些集會上被討論。

佛教會議的型別

印度主要舉行了四次佛教會議,分別在公元前 483 年、公元前 383 年、公元前 250 年和公元 1 世紀舉行。第五次和第六次佛教會議在緬甸舉行。

  • 第一次會議 - 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城去世後,阿闍世王於公元前 483 年在七葉窟召開了第一次佛教會議。這次會議的主要目的是保護佛陀的教誨。在這次會議上,大家一致同意了傳播教誨的方式。在此期間,阿難陀撰寫了名為《經藏》的佛教教義,而摩訶迦葉制定了名為《律藏》的僧團戒律。

  • 第二次會議 - 這次會議於公元前 383 年在吠舍離舉行,正好是佛陀去世一百年後。它是在迦羅崛多王的主持下進行的。從此,分成了兩個派別,一個是長老部,意思是長者;另一個是大眾部,意思是廣大僧團。

  • 第三次會議 - 它於公元前 250 年在阿育王的主持下舉行。會議的主要目的是淨化佛教,並派遣傳教士到其他國家。

  • 第四次會議 - 這次會議在公元 1 世紀的迦膩色迦王主持下舉行。從此,佛教分成了兩派,他們信仰不同的方面,如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

  • 第五次會議 - 它於 1871 年在緬甸明東王主持下舉行。在緬甸傳統中,它被稱為第五次會議。它持續了 5 個月,這次會議的所有背誦內容都記錄在大理石板上,大約有 729 塊,並被精心儲存為縮影。

  • 第六次會議 - 它於 1954 年在世界和平塔舉行。這次會議最獨特的一點是,所有參加的僧侶來自 8 個不同的國家。

佛教文字

所有與佛教相關的重要內容都包含在巴利文寫成的三藏中。三藏是經藏、律藏和阿毗達摩藏。除此之外,還有三部被認為是佛教文字的著作:法句經、彌蘭陀王問和佛本行集經。

第一部是佛陀所說並作為詩歌保留下來的詩句。第二部是彌蘭陀王與那先比丘的對話,他們在其中討論了佛教。最後一部是一首詩,由馬鳴創作,講述了釋迦牟尼佛的一生。

佛教傳播和衰落的原因

佛教的傳播和衰落背後有很多原因,它們是:

  • 傳播的原因 - 主要原因是釋迦牟尼佛的個性,如同磁鐵般吸引著人們。一切並非用梵文書寫,而是用巴利文,這使其更容易被接受。它歡迎所有人,不分種姓歧視,僧團在最初階段是民主的。僧侶們到達許多地方傳播佛教,並得到了賓頭盧遮那王和阿育王等國王的幫助。

  • 衰落的原因 - 佛教內部的分裂使其變得更加脆弱,後來僧侶也變得腐敗。印度教的流行也是佛教衰落的原因之一。笈多王朝結束後,佛教受到了影響。匈奴人的入侵也是一個原因。

結論

佛教會議的概念是一個集會,所有對宗教觀點有堅定信念的人都會參與其中。在這些集會上,所有佛教文字都被背誦,以維護佛教的純潔和紀律。然而,並非所有會議都被視為傳統的。對於真正的法和律,第一次佛教會議被舉行。

常見問題

1. 最受歡迎的佛經有哪些?

主要有四部著名的佛經或文字,它們提供了關於佛教興起和本質的資訊。這些受歡迎的佛經或文字是法華經、金剛經、佛性經和維摩詰經。

2. 佛陀所說的四聖諦是什麼?

佛教中主要提到了四種聖諦,分別是苦、集、滅、道。即痛苦、痛苦的來源、痛苦的終結以及通往痛苦終結的道路。

3. 根據佛教,痛苦的主要型別有哪些?

在佛教中,痛苦主要分為三種類型:苦苦,指的是人類在其一生中感受到的痛苦;壞苦,指的是變化中的痛苦;行苦,指的是存在的痛苦。

4. 佛教中的神概念是什麼?

佛教和佛教徒不相信任何神,但是,他們相信超自然的力量可以幫助他們在通往開悟的道路上。

更新於: 2024年1月18日

53 次瀏覽

開啟您的 職業生涯

透過完成課程獲得認證

立即開始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