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特幣 - 加密貨幣
加密貨幣是一種使用加密技術來保護其交易的數字貨幣。由於此安全特性,偽造加密貨幣非常困難。任何加密貨幣的一個顯著特徵是,它並非由任何中央銀行或政府機構發行,使其免受任何政府操縱。
截至 2018 年 5 月,流通中的比特幣超過 1700 萬個,總市值超過 1400 億美元。比特幣的成功催生了許多類似的加密貨幣,稱為山寨幣:Namecoin、萊特幣、PPCoin 等。
加密貨幣的利弊
加密貨幣使得各方之間可以轉移資金,這些轉移透過使用公鑰和私鑰作為安全手段來實現。這些資金轉移以極低的或零處理費用進行,使使用者可以避免大多數銀行和其他金融中介機構對轉賬收取的過高費用。
除了加密貨幣的價格基於供求關係外,還發現加密貨幣的匯率由於多種原因而波動很大。
加密貨幣交易的匿名特性使其容易受到非法交易的攻擊,例如洗錢、毒品和武器交易、恐怖主義融資和犯罪分子的逃稅行為。但是,交易的匿名性也有其自身的優點。一些經濟學家也認為加密貨幣是一種曇花一現的現象或投機泡沫,由於其虛擬或數字性質,隨時可能破滅。比特幣確實經歷了一些價值的指數級增長和突然暴跌。
加密貨幣也並非完全不受駭客攻擊的安全威脅。在比特幣短暫的生命週期中,這種貨幣遭受了 40 多次駭客攻擊,其中一些駭客攻擊的價值超過 100 萬美元。儘管如此,許多人仍然對加密貨幣寄予希望,將其視為一種能夠保值、促進輕鬆兌換、比金塊更具流動性和便攜性,並且不受中央銀行和政府管轄的交換媒介。
透過其許多獨特的屬性,加密貨幣允許令人興奮的應用,而這些應用是任何傳統支付系統都無法提供的。
沒有物理的加密貨幣,但餘額由公鑰和私鑰保護。這些餘額與所有交易一起儲存在公共賬本上,這些交易由大量的計算能力進行驗證。
2014 年初,美國國稅局宣佈所有加密貨幣,包括比特幣,都將按財產而不是貨幣徵稅。宣告稱,作為資本持有的此類貨幣的所有收益或損失將被視為資本收益或損失,而作為庫存持有的貨幣將產生普通收益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