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武器公約 (BWC)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WMD) 指的是可能同時殺死大量人員,並破壞人造建築、自然資源和整個環境的核、生物或化學武器。核彈曾在軍事衝突中使用過兩次,在日本廣島和長崎瞬間殺死了數十萬人。原子彈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和火焰會散佈放射性物質。

什麼是生物武器公約?

它確立了反對生物武器的強大規範,是國際社會努力對抗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的關鍵組成部分。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具有如此大規模殺傷和破壞人員的潛力,並且不考慮其傷害物件,以至於其存在於敵對國家手中本身就被視為嚴重威脅。

該公約正式名稱為“禁止發展、生產和儲存細菌(生物)及毒素武器及其銷燬的公約”,在瑞士日內瓦裁軍委員會會議上談判達成。

它於1972年4月10日開放簽署,並於1975年3月26日生效。

生物武器包括兩種型別:

武器化製劑

可以使用幾乎任何致病劑(如細菌、病毒、真菌、朊病毒或立克次體)或毒素(源自動物、植物或微生物的毒素,或人工合成的類似化學物質)來製造生物武器。可以改進這些製劑的原始狀態,使其更適合作為武器進行大規模生產、儲存和分配。黃麴黴毒素、炭疽、肉毒桿菌毒素、口蹄疫、鼻疽、鼠疫、Q熱、稻瘟病、蓖麻毒素、落基山斑疹熱、天花和土拉弗朗西斯菌只是歷史上一些生物武器計劃的幾個例子。

遞送機制

生物武器的遞送方式有很多種。以前曾使用火箭、炸彈、手榴彈和導彈來遞送生物武器。一些計劃已經為船隻、汽車和卡車等車輛製造了噴霧罐。還記錄了各種噴霧劑、刷子、注射系統以及汙染食物和衣物以及其他用於暗殺或破壞行動的遞送機制的開發。

BWC 條款

BWC 禁止:

建立、積累、購買、保留和生產:

  • “在預防、保護或其他和平目的無法證明的情況下”的生物製劑和毒素;

  • “旨在將此類化學品或毒素用於敵對目的或武裝衝突”包括武器、裝置和運載工具。

  • 上述製劑、毒素、武器、裝備和運載工具的轉移或協助獲得。

此外,在公約生效後九個月內,締約國必須銷燬或將上述“製劑、毒素、武器、裝置和運載工具”用於和平目的。BWC 重申了 1925 年日內瓦公約,該公約禁止使用生物和毒素武器。它也沒有禁止生物防禦措施。

BWC 的歷史背景

1925 年 6 月簽署並於 1928 年 2 月生效的日內瓦議定書,正式名稱為《禁止在戰爭中使用窒息性、有毒或其他氣體以及細菌戰法的議定書》。它透過取締其使用,成為全面禁止生物武器邁出的第一步。然而,一些國家在批准該議定書時附加了保留意見,涉及該議定書的適用性以及作為報復使用化學或生物武器的問題。正因為這些擔憂,日內瓦議定書實際上被簡化為一項不首先使用協議。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生物和化學武器最初是在裁軍談判的背景下討論的。但這些辯論持續了很長時間而沒有得出結論。在1968年核不擴散條約(NPT)談判結束後,英國主動幫助打破了關於化學和生物武器的討論僵局。在其提供的一份工作檔案中,英國建議將生物武器的討論與化學武器的討論脫鉤,並首先關注前者。

結論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是具有造成大規模人員傷亡和傷害巨大潛力的軍事工具。其中包括核彈以及生物、化學和放射性武器。核彈是有史以來威力最大的武器之一。它們利用放射性物質原子分裂時釋放的能量進行大規模破壞。使用生物、化學或放射性製劑的武器可以使人和動物生病,甚至殺死他們。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可能會阻礙現代人類科學的發展,並可能造成無法解決的巨大災難。

常見問題

問1.有多少國家簽署了生物武器公約條約?

答:截至目前,生物武器公約共有185個締約國和4個簽署國。此外,還有8個國家既未簽署也未加入該公約。

問2.生物武器公約做了什麼?

答:生物武器公約 (BWC) 明確禁止生物和毒素武器的研製、生產、獲取、轉移、儲存和使用。

問3.生物武器是戰爭罪嗎?

答:儘管間諜情報零星,但法國在20世紀20年代初啟動了自己的生物武器研發專案。其領導人是富有創造力的化學家奧古斯特·特里拉特,他在德國學習,並開發和測試了關於空氣傳播疾病持久毒力的想法。

問4.關於生物武器的最新進展是什麼?

答:美國稱,包括四個《生物武器公約》締約國在內的六個國家據稱正在秘密進行生物武器專案。美國特別指認伊朗違反了該公約,其他國家還包括伊拉克、利比亞、朝鮮、蘇丹(非簽署國)和敘利亞(簽署國)。

問5.生物武器來自哪裡?

答:據信,任何致病微生物(如細菌、病毒、真菌、朊病毒或立克次體)或毒素(源自動物、植物或微生物的毒素,或人工合成的類似物質),都具有潛力,因此可用於製造生物武器。

更新於:2023年4月5日

93 次瀏覽

啟動你的職業生涯

透過完成課程獲得認證

開始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