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檯球 - 快速指南
檯球 - 概述
檯球是一種起源於英國的球杆運動。它在一個有六個球洞的球檯上進行。用球杆將球撞入球袋。
檯球作為一種遊戲在18世紀被引入。它在一些歐洲國家,尤其是法國很流行,法國透過加入一個紅球對遊戲進行了第一次改變。這很快也被英國採用。到19世紀末,成立了英國檯球協會。後來,到20世紀中葉,組織了檯球協會和控制委員會。
約翰·羅伯茨一世是第一個為公眾所知的冠軍,他統治了近二十年。
目標
所有紅球都排列成一個陣型。用球杆擊球將其擊散。玩家將球撞入球袋。最後將黑球擊入球袋並獲得最高分數的玩家被宣佈為獲勝者。比賽可以個人或團隊進行。
團隊規模
檯球是一種在球檯上進行的室內運動。作為一項職業運動,檯球可以個人進行,也可以由兩人組成的團隊進行;代表一個國家。否則,這項運動在俱樂部中由超過兩名球員組成的團隊進行娛樂性比賽。
檯球 - 參賽國家
參加檯球比賽的亞洲國家
雖然有點晚,但亞洲國家很快便掌握了這項運動,並培養出了一些世界冠軍選手。印度、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日本、泰國和中華臺北是參加職業英式檯球比賽的33個成員國中的一小部分。以下是所有33個國家的表格。
亞洲檯球運動聯盟成立是為了組織亞洲所有檯球和斯諾克賽事。
阿富汗 | 印度 | 泰國 | 斯里蘭卡 |
巴林 | 印度尼西亞 | 黎巴嫩 | 敘利亞 |
孟加拉國 | 伊朗 | 蒙古 | 阿聯酋 |
汶萊 | 伊拉克 | 緬甸 | 越南 |
新加坡 | 日本 | 尼泊爾 | 葉門 |
中國香港 | 約旦 | 巴基斯坦 | 馬來西亞 |
中國澳門 | 韓國 | 巴勒斯坦 | |
中國 | 沙烏地阿拉伯 | 菲律賓 | |
中華臺北 | 科威特 | 卡達 |
參加檯球比賽的非亞洲國家
由於這項運動起源於英國,因此歐洲和南美國家自那時起就開始進行這項運動。法國為這項運動引入了單獨的球檯,逐漸地,法國式檯球賽受到了關注。我們將在本教程的後面討論英式和法式球檯的區別。以下是另一個表格,列出了參加檯球比賽的非亞洲國家。
埃及 | 加拿大 | 阿爾巴尼亞 | 德國 |
賴索托 | 美國 | 奧地利 | 英國(英國) |
利比亞 | 阿根廷 | 白俄羅斯 | 希臘 |
馬拉維 | 阿魯巴 | 比利時 | 匈牙利 |
茅利塔尼亞 | 玻利維亞 |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 愛爾蘭 |
摩洛哥 | 巴西 | 保加利亞 | 以色列 |
奈米比亞 | 智利 | 克羅埃西亞 | 義大利 |
奈及利亞 | 哥倫比亞 | 塞普勒斯 | 列支敦斯登 |
留尼汪 | 哥斯大黎加 | 捷克共和國 | 盧森堡 |
南非 | 厄瓜多 | 丹麥 | 馬其頓 |
史瓦濟蘭 | 宏都拉斯 | 愛沙尼亞 | 黑山 |
坦尚尼亞 | 墨西哥 | 芬蘭 | 荷蘭 |
烏干達 | 荷屬安的列斯群島 | 法國 | 北塞普勒斯 |
尚比亞 | 尼加拉瓜 | 挪威 | |
巴拿馬 | 波蘭 | ||
秘魯 | 葡萄牙 | ||
波多黎各 | 俄羅斯 | ||
烏拉圭 | 塞爾維亞 | ||
委內瑞拉 | 斯洛伐克 | ||
斯洛維尼亞 | |||
西班牙 | |||
瑞典 | |||
瑞士 | |||
土耳其 | |||
烏克蘭 |
檯球 - 比賽環境
檯球臺設計
檯球是在固定在桌子上的球檯上進行的。與卡羅姆或任何其他棋盤遊戲不同,這是唯一一個球檯是桌子一部分的遊戲。檯球球檯比任何其他球檯都大。與卡羅姆球檯類似,檯球球檯也有四個角上的球袋和兩個側邊的球袋。球檯的比賽表面是優質的布料,牢固地固定在球檯上。這樣的表面有助於球在球檯上輕鬆滾動併入袋。
球檯尺寸
比賽表面尺寸為 11 英尺 81/2 英寸 x 5 英尺 10 英寸 x 2 英尺 101/2 英寸。距底邊緩衝墊 29 英寸處畫一條平行線,稱為發球線。
球檯上另一個必須的標記是“D”。它以發球線的中點為中心繪製。D 的半徑為 111/2 英寸。
包括 D 的中心,比賽表面上還有四個點。一個點稱為金字塔點,正好位於中心點和上緩衝墊面之間。第三個點垂直於緩衝墊面。厚度為 123/4 英寸。第四個點是中心點,位於緩衝墊兩側的中間。
角球袋和最長邊中間的球袋符合世界職業檯球和斯諾克協會 (WPBSA) 的標準。
檯球 - 器材
檯球桌在上一章中已介紹,因此本章將介紹其餘的比賽器材。
球
用於檯球的球應符合 WPBSA 在形狀、尺寸和製造材料方面的要求。每個球的直徑應為 52.5 毫米,公差最小。這些球被設定為放置在球檯上的特定位置,並且每個球組都不同。
球組的顏色為紅色、點狀白色和純白色。或者,它們也可以是紅色、白色和黃色。所有球的重量都應相同,比賽期間任何球的更換都應基於球員之間的相互同意或裁判的決定。
球杆
球杆的長度不應小於 3 英尺。球杆的形狀應符合 WPBSA 標準,並且不應有任何偏差。
輔助工具
有時球杆的位置很難直接用球杆擊球,需要輔助工具來擊球。這些可能是比通常更長的球杆,根據它們的長度也稱為半球杆或球杆。玩家使用的所有這些輔助工具都應符合 WPBSA 制定的批准的形狀、長度和所有其他標準。
檯球 - 術語
局 - 這是從擊球者擊散球的陣型開始的比賽時間,並且:
- 讓分結束比賽
- 比賽總時間已過
- 任何一方獲得所需分數
- 裁判宣佈比賽結束
場 - 一場比賽包括規定數量的局。
球 - 擊球者使用母球將目標球(如紅球、黃球)擊入球袋。
抽籤 - 抽籤是一種決定哪個球員先獲得擊球機會的方式。這類似於其他比賽中的拋硬幣。在臺球中,兩位球員都將母球擊向對面的緩衝墊,並確保它回到發球緩衝墊。誰設法將球保持在更靠近發球緩衝墊的位置,誰就將獲得擊球機會。擊球者必須確保球杆不擊中側緩衝墊或侵入對手的半區。
擊球者和回合 - 開始時擊散球的陣型的人或比賽中的人稱為擊球者。如果擊球者犯規或結束他的回合,則對方可以輪流擊球。裁判應確認擊球者已結束回合並離開球檯,以便對手擊球。
擊球 - 擊球者用球杆的尖端對準母球擊打,並確保遵守比賽規則,則稱為一次擊球。一次擊球完成後:
所有運動的球都必須停止。
擊球者離開球檯或準備好進行下一次擊球。
將任何比賽器材從危險位置移開。
裁判員或裁判員為這次擊球評分。
直接擊球 - 擊球者直接用母球擊打目標球,無需擊打球檯的緩衝墊。
間接擊球 - 擊球者將母球擊打到緩衝墊以改變角度並擊打目標球,這被稱為間接擊球。
入袋 - 擊球者用母球擊打目標球,使其進入球袋。當目標球與母球或另一個目標球接觸時落入球袋,這被稱為入袋。
自身入袋 - 這是一種情況,母球擊中目標球並在不違反規則的情況下進入球袋。如果母球接觸到多個目標球,則可以說它進入了第一個接觸到的目標球的自身入袋。
險球 - 包括開球在內的得分擊球,例如入袋、自身入袋、入袋和自身入袋等,都是險球。
開球 - 母球與兩個目標球接觸的擊球。一次擊球只能得分一次開球。
開局 - 在一個回合中,開局是連續進行的得分擊球的次數。
在手 - 以下情況稱為球員的球在手:
- 每局比賽開始之前
- 當球被強制推出球檯時
- 當一名球員的球與非擊球者的球相接觸時
- 當一名球員的球進入球袋時
在擊球公平進行之前,球員的球在手狀態保持有效。球仍然在手的另外兩種情況是:
在球在球檯上時犯規,以及擊球者犯規並在將回合交給下一位球員時失去分數的情況。
如果母球在手,則擊球者也在手。
球在遊戲中 - 球在遊戲中,直到它既沒有入袋也沒有在手。它也不應該被強制推出球檯。
球在發球區 - 當球位於發球線中心或底邊緩衝墊和發球線之間的區域時,據說球在發球區。
被迫離臺 − 當球靜止在臺面外部或在比賽中被擊球者拾起時,該球就被迫離臺。
失誤 − 當其他目標球都在發球區線上的時候,擊球者用母球沒有擊中目標球。
直接入袋 − 擊球者將母球入袋,而沒有球在發球區線外。母球也不應接觸球檯邊沿,而應直接入袋。
犯規 − 任何違反 WPBSA 規則的行為都被視為犯規。
位置被佔用 − 因為其他球佔據了原位或過於靠近而無法放置而不觸碰到它,所以手持球沒有放在其原位。
推杆 − 推杆可以在兩種情況下被判罰 −
當擊球者擊打母球時,球杆在母球運動時與其接觸。
當母球接觸目標球時,球杆仍然與其接觸,除非只是擦過球。
跳球 − 擊球者應確保母球跳過目標球並擊中目標球,而沒有接觸球檯邊沿,除非以下情況 −
母球擊中一個目標球,然後跳過另一個球。
母球跳起並擊中一個目標球,但不是在其更遠的一側。
母球根據規則擊中一個目標球,然後跳過它擊中球檯邊沿。
如何玩檯球?
英式檯球由兩人或兩隊進行比賽。在瞭解如何玩之前,瞭解球在球檯上的排列很重要。使用三個球;一個白色球,一個黃色球或點狀白色球(帶有兩個以上的黑點以作識別),以及一個紅色球。當擊球者將球打入球袋時,球員或隊伍得分,包括入袋、撞擊和兩者的組合。
球員犯規所得的罰分將給予對方球員。一種最常用的得分策略是在下個球員手持球時,將目標球留在發球區。任何擾亂球的方法都必須透過間接擊球,這是一種困難的擊球方式。
根據在規定時間內得分最高的球員或規定的分數,宣佈比賽獲勝者。
比賽的獲勝者由最高的平均分和總分決定。
開始遊戲
大多數運動都以擲硬幣決定誰先玩開始。在臺球中,用抽籤的方法決定。
母球的選擇和誰先玩由抽籤決定。獲勝者擁有這兩個選擇,前提是對方球員也相互同意。母球放在球檯上並被球杆尖端擊中後,比賽即開始。
即使裁判傳遞了錯誤的球,球員也有責任使用正確的母球。除非一方得分並繼續擊球,否則球員輪流擊球。
手持球擊球
手持球擊球時,母球必須從“D”區內擊球。
如果被要求,裁判必須檢查母球是否放置正確。
如果球杆尖端沒有接觸母球,裁判不認為母球正在比賽中;前提是沒有進行擊球嘗試。
手持球時,母球必須放在發球區外。如果它接觸到發球區外的目標球,即使它沒有越過發球區線,也被認為已經擊出。
母球可以對準球檯邊沿擊球,前提是它接觸到發球區外的球。在重新進入發球區之前,母球必須接觸到發球區外的球檯邊沿或球。
如果目標球在發球區內,則手持球時不能直接擊打其任何部位。
在比賽過程中,球員會遇到 WPBSA 已明確標記的某些情況,以便更好地處理它們。以下是一些情況及其後續步驟。
目標球定位
從紅球開始,如果紅球入袋,則將其放回原位。如果原位被佔用,則將紅球放在金字塔位置。如果金字塔位置也被佔用,則將其放在中心位置。
只有用手放置的球才被認為在原位。
擊球者可以向裁判核實連續入袋同一球的次數。
如果一個球接觸到原位上的另一個球,即使它沒有移動,該球也不被認為在原位。
無論如何,裁判都不能將球員未正確定位的目標球視為犯規。
連續撞擊的限制
擊球者最多允許連續進行 75 次撞擊。當球員達到 70 次時,裁判必須喊出最後五次。如果裁判錯過了記錄,則最後五次撞擊將從裁判宣佈的那一刻開始計算。
或者,球員也可以根據要求瞭解撞擊次數。
障礙的限制
就像連續撞擊的限制一樣,玩家只能進行 15 次連續障礙。此處也適用玩家和裁判規則。如果裁判錯過了宣佈最後五次障礙,則玩家將從裁判宣佈的那一刻起獲得額外的五次機會。同樣,玩家也可以要求瞭解連續障礙的次數。
如果非擊球者的球在其回合的最後一次擊球中離臺,它將被放置在發球區線上的原位或 D 區的右角。
球在球袋邊緣
如果一個球在沒有被擊中或在此過程中沒有觸碰到球的情況下入袋,則將其放回球檯上,而擊球者獲得此次擊球的分數。
如果球被另一個球擊中併入袋,而沒有犯規擊球,則所有球都將被放回原位,並且根據球員的意願進行相同的擊球或不同的擊球。
如果碰巧是犯規,則所有球也都被放回原位,輪到下一個球員。
如果球在邊緣平衡一段時間後才掉落,則將其計為入袋,並且不放回球檯上。
非擊球者移動的球
由擊球者的搭檔或球桌上的任何其他人移動的球,將被重新放置到裁判認為最可能的位置。如果球由於球檯表面有缺陷而移動,則此規則不適用。
當球被裁判擾亂時,不會對任何球員進行處罰。
觸球
裁判有責任喊出觸球。在這種情況下,紅球放在原位,非擊球者的球放在中心位置。
另一種情況是,在擊球者即將進行擊球之前,母球正在接觸目標球,裁判可以暫停比賽並調整球以達到滿意。
犯規
以下是比賽過程中擊球者/搭檔/對方球員犯的一些規。
- 擊打母球以外的球
- 在一擊中擊打母球不止一次
- 任何球未靜止時擊球
- 雙腳離地時擊球
- 輪次錯誤擊球
- 手持球擊球不當,包括開球
- 直接將母球擊入球袋或從球袋邊緣擊出
- 手持球時沒有目標球在發球區外(直接入袋)
- 跳球
- 推杆
- 導致球被迫離臺
- 連續進行超過十五次障礙
- 連續進行超過七十五次撞擊
- 觸碰比賽中的球或球標記
- 在裁判完成球的定位之前擊球
- 使用非標準球杆
- 將任何離臺的球用於任何目的
- 使用任何物體來測量間隙或距離
犯規的結果
裁判判罰犯規,擊球的球員必須立即停止比賽。如果球員在判罰後繼續比賽,則處罰會更高。
即使目標球在犯規擊球中入袋,擊球者也不會獲得任何分數。球將被放回球檯上的原位。
每次犯規都會受到兩分的處罰。如果裁判或對方球員沒有判罰犯規,則會被原諒。
失誤也是一種犯規,其中母球直接入袋而沒有觸碰到球檯上的任何球。它也可能擊中球檯邊沿併入袋。對方得分增加兩分,下一次失誤將被判為犯規。
檯球 - 變體
除了英式檯球外,其他變體還有斯諾克和桌球。在瞭解並玩過檯球之後,斯諾克可能更容易理解。在桌球中,球上有條紋和點以及數字。這兩個運動將在單獨的教程中討論。
在雙打比賽中,比賽順序由抽籤決定,並且在比賽過程中不能更改。儘管如此,搭檔可以在比賽過程中進行協商。
輔助裝置的使用
擊球者對在比賽中擁有和使用的所有球杆架和其他額外裝置負責,除非它們是從裁判那裡拿來的或放在球檯上的。
如果由於裁判提供的輔助裝置有缺陷而犯規,則不會對球員進行處罰。在這種情況下,所進行的擊球將被取消,並且所有參與犯規擊球的裝置都將立即更換。
檯球 - 錦標賽
檯球的歷史證明它是一項非常古老的全球性運動。英國、新加坡、印度等國家培養了一些世界上最優秀的球員。以下是一些與檯球相關的重要錦標賽的列表 −
錦標賽 | 場地 |
---|---|
Airpark基督城公開賽 | 基督城,紐西蘭 |
奧克蘭極限公開賽 | 奧克蘭,紐西蘭 |
漢密爾頓太平洋國際賽 | 漢密爾頓,紐西蘭 |
紐西蘭公開賽 | 漢密爾頓,紐西蘭 |
世界錦標賽資格賽 | 利茲北部體育俱樂部 |
吉姆·威廉姆森紀念賽 | 利茲北部體育俱樂部 |
LITEtask世界錦標賽[短] | 利茲北部體育俱樂部 |
LITEtask世界錦標賽[長] | 利茲北部體育俱樂部 |
女子世界錦標賽 | 利茲北部體育俱樂部 |
LITEtask英國公開賽 | 布拉德福德球杆花園 |
蘇格蘭公開賽 | 愛丁堡穀物交易所 |
LITEtask英國公開賽 | 利茲北部體育俱樂部 |
英格蘭公開賽 | 劍橋體育俱樂部 |
愛爾蘭公開賽 | 卡洛的常春藤房間 |
歐洲公開賽 | 卡洛的常春藤房間 |
澳大利亞公開賽 | 待定 |
NSC公開賽 | 利茲北部體育俱樂部 |
英式檯球 - 冠軍中的冠軍
大衛·考西爾、邁克·羅素、彼得·吉爾克里斯特在英式檯球排名榜上名列前茅;大衛·考西爾目前領先。來自印度的吉特·塞蒂、潘卡傑·阿德瓦尼和阿肖克·尚迪利亞也都是一些受歡迎的球員。本章將介紹這份名單中一些球員的職業生涯和成就。
彼得·吉爾克里斯特(新加坡)
彼得·吉爾克里斯特,一位在英國出生,新加坡長大的世界級英式檯球選手,擁有許多世界冠軍頭銜。他三次獲得世界冠軍——1994年、2001年和2013年。他還創造了單杆最高分的世界紀錄,並且是英式檯球歷史上唯一一位兩次得分超過1000分的球員。他代表新加坡參加了東南亞運動會並獲得金牌。
邁克·羅素(英國)
一位傳奇人物,1969年出生於英國,11次世界冠軍。此外還有六次業餘IBSF世界英式檯球錦標賽冠軍。他在2010年IBSF業餘世界英式檯球錦標賽上也創造了超過1000分的紀錄。目前,他是卡達檯球和斯諾克聯合會的教練。
吉特·塞蒂(印度)
吉特·塞蒂可以很容易地被稱為印度英式檯球的代表人物。他出生於1961年,職業生涯開始於業餘斯諾克球員。吉特·塞蒂在職業級別上六次奪冠,三次獲得業餘世界冠軍。他在20世紀90年代達到巔峰,並保持著兩項英式檯球世界紀錄。後來,他與普拉卡什·帕杜孔(印度羽毛球名將)一起組建了金 QUEST,以在全國範圍內推廣印度的體育運動。
潘卡傑·阿德瓦尼(印度)
潘卡傑·阿德瓦尼是印度最年輕、最冉冉升起的一位運動員之一。他於2002年在亞洲英式檯球錦標賽上首次亮相,並隨後贏得了10個世界冠軍頭銜。他目前是6紅球斯諾克世界排名第一。他也是贏得八個或更多英式檯球冠軍的最年輕球員。潘卡傑·阿德瓦尼以更多紀錄席捲了世界英式檯球界;他是唯一一位在單賽季贏得所有五個地區和世界冠軍的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