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棒球 - 快速指南
棒球 - 概覽
棒球,通常被認為是美國的國家體育運動或消遣活動,起源於美國,並迅速傳播到荷蘭、義大利、比利時、英國、西班牙、澳大利亞、突尼西亞以及世界其他地區。
棒球得到了廣泛的推廣,並被廣泛認為反映了美國的精髓。許多關於棒球歷史的文章,這些文章並非完全基於歷史報告,而是由媒體編造並傳播的。但由於其在美國的巨大受歡迎程度,最近達成了普遍共識。據說它是北美對較早的英國遊戲(如圓場球和板凳球)的改良,這些遊戲也影響了板球等其他類似遊戲。
1860 年代內戰後,這項運動轉向職業化,並吸引了商業利益,但業餘棒球同樣受歡迎,並在 1871 年與職業棒球分離。儘管這項運動最初是在美國各個族裔群體(如德裔美國人、非裔美國人和愛爾蘭裔美國人)的球隊之間進行的。這項運動有助於在 80 年代和 90 年代在不同族裔群體和美國原住民之間建立和諧關係。
目標
棒球是一項團隊運動,由兩支各有九名球員的隊伍在封閉的棒球場內進行,由一名經理在一位或多位裁判的管轄下根據規則進行指揮。
進攻方球員試圖將球擊打到防守隊員夠不著的地方,並透過繞壘跑得分。防守方球員試圖將擊球的球員出局。兩隊輪流擊球和守場。每隊三次出局算一局,九局算一場比賽。每支球隊的目標是透過得分更多來贏得比賽,並阻止對方得分。
隊員
棒球是一項團隊運動;它有兩支各有九名活躍球員的隊伍。一支隊伍進行防守(外野手),另一支隊伍進行進攻(擊球手)。
在聯賽中,規則差異很大。一些職業球隊最多包含 25 名球員,包括 8 名位置球員、5 名先發投手、6 名救援投手和替補球員。替補球員包括 **捕手、救援投手、內野手、外野手** 和另一名擅長代打的球員。如果一名擊球手替換了擊球順序中的先發球員,則稱他為 **代打**。替換跑壘員的球員稱為代跑。
必須擊球的進攻方球隊根據裁判決定的擊球順序派出擊球手。擊球手站在 **擊球區** 內擊打防守方投手投出的球。一些擊球手可以用兩隻手擊球,這種擊球手稱為 **左右開弓**。**捕手**,也稱為 **後衛**,站在擊球手後面接住他擊不中的球。
球員還可以根據他們的特殊技能進行識別。球隊的最佳投手通常先投球,被稱為 **王牌**。任何擁有全方位技能的球員都被稱為多面手,可以勝任任何情況所需的職位。救援投手替換先發投手,完成比賽的救援投手稱為 **終結者**。有時先發投手會投完整場比賽,在這種情況下,據說他投了 **完投**。
除了球員外,訓練和管理人員也與球隊的球員一起工作。每支球隊都有一名經理,負責做出戰略決策,例如決定擊球順序、先發輪換、陣容以及何時引入代打作為替補。球隊的球員由兩名教練在擊球、守場和投球方面進行訓練。壘教練站在壘位上指導球員。兩名或多名裁判宣佈比賽結果並監督比賽的進行。
參賽國家
棒球無疑在美國更受歡迎,並且每年都在該國組織了許多聯賽比賽。儘管許多國家都是國際棒球聯合會(IBAF,棒球國際管理機構)的成員,但並非所有國家都派隊參加主要的國際錦標賽。棒球在美國更像是一項聯賽比賽的運動,但在其他派隊參加國際錦標賽的國家,聯賽比賽也很常見。
一些來自亞洲的國際比賽活躍參與者包括以色列、日本、菲律賓、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韓國和臺灣。這項運動在日本、韓國和臺灣非常受歡迎;他們也贏得了一些國際錦標賽。
這項運動在歐洲和南美洲的其他國家也是一項重要的運動。一些參加國際錦標賽的國家包括義大利、西班牙、荷蘭、英國、加拿大、古巴、多明尼加共和國、波多黎各、澳大利亞、紐西蘭、巴西、委內瑞拉、墨西哥、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尼加拉瓜和巴拿馬。古巴、荷蘭和英國也是冠軍,許多來自這些國家的球員參加本國聯賽比賽以及國際聯賽比賽。
棒球 - 比賽環境
棒球場,也稱為棒球鑽石,是一個專門設計的場地,由兩個基本部分組成——內場和外場。
內場
內場是比賽的中心。它以四個堅固的墊子或壘位為標誌,也稱為壘包,通常由帆布製成。它們在地面上以 90 英尺的等距間隔設定,呈正方形對角線排列,形成菱形。三壘也稱為 **熱角**。
**本壘**,擊球手擊球的地方,更大,位於其中一個壘位上,靠近看臺。與其他壘位不同,本壘是平板橡膠,呈五邊形,併為擊球手分配了一個擊球區,其後面有一個稱為 **擋板** 的障礙物。
其他三個壘位大小相同,並從站在本壘面對外場的擊球手的右側按順序編號。球員必須從壘位跑到本壘才能得分。
連線一個壘位到下一個壘位的路徑由泥土或塵土製成,菱形被覆蓋著草地或人工草坪的界線圍起來。菱形外部和外場圍起來的內場其餘部分沒有覆蓋草地。
投手丘
在草地內場內,靠近其中間位置有一個泥土丘,稱為投手丘。圓形土丘直徑為 18 英尺,頂部有一個 5 英尺×3 英尺的白色橡膠板。
本壘板的前側距離本壘約 60 英尺 6 英寸,並且本壘板在背面高出 10 英寸。另一個矩形的投手板或投手橡膠放置在矩形中,距離前方約 6 英寸,側面 18 英寸,背面 24 英寸。
球從投手丘投向試圖用球棒擊打從本壘擊出的球的擊球手。
外場
內場與本壘相連的兩側延伸並用泥土標記,它們是界外線,它們將外場圍在它們之間。外場被圍欄包圍,它到本壘的距離從 290 英尺到 400 英尺不等。
一個稱為 **捕手區** 的塗漆區域位於本壘板後面;如果擊球手漏接,捕手會蹲在該位置接球。教練區和備打區在界外線之外。牛棚或簡稱為牛棚是救援投手的熱身區。參與比賽的官員和未參賽的隊友坐在一個指定的區域,稱為 **休息區**。
圍欄到場地和觀眾的距離在不同的場地之間差異很大。
棒球 - 器材
以下是玩棒球時使用的所有必要器材的清單
擊球頭盔
擊球手佩戴頭盔以保護頭部和麵向投手的耳朵免受球的撞擊。雖然一些頭盔只有一側有耳罩,因為只有面向投手的耳朵需要保護,但兩側都有耳罩的頭盔更為常見,因為一些擊球手是左撇子,一些是右撇子。
棒球帽
所有球員都戴帽子以遮擋陽光。棒球帽的設計已在公眾中流行起來,因此也被用來打造時尚感。
捕手頭盔
捕手戴著頭盔和麵罩,類似於曲棍球守門員的面罩,以保護頭部和臉部。有時他們可能會戴一個單獨的頭盔和一個面罩。
制服
所有球員、教練和經理都穿襯衫和褲子。每個球隊都有特定顏色和設計的制服。
滑行短褲
球員有時會穿有襯墊的支撐短褲,以在滑入壘位時保護大腿。一些滑行短褲包含一個用於護襠的口袋,用作護襠。
棒球釘鞋
這些是棒球專用鞋,由橡膠或金屬製成,球員穿著以獲得更好的抓地力。
球棒
棒球棒是圓形、實心的木棒或空心的鋁棒。木棒傳統上由白蠟木製成,儘管有時也使用楓木和竹子。
球
棒球中使用的球稱為棒球。在軟木球上纏繞多層紗線或繩索,並在其上縫製皮革外套以製成棒球。
手套
球員戴皮手套以保護手掌。拇指和食指之間有網狀的“口袋”,有助於外野手輕鬆接球。
捕手手套
捕手戴皮手套,手指口袋相連,比普通外野手的手套寬得多,並且填充物更好。
一壘手手套
一壘手戴皮手套,比標準外野手的手套更長更寬。它們類似於捕手手套,因為四個手指是連線的;此外,它呈圓形,並且比標準外野手的手套填充物更多。
擊球手套
擊球手在一隻或兩隻手上戴手套以增加抓地力並避免在擊球時受到衝擊。
棒球 - 術語
以下列出了一些棒球中常用的術語:
**繞壘跑** - 從三壘跑到二壘再到一壘的跑壘員被稱為“繞壘跑”。
**背門滑球** - 如果看起來像是“壞球”的球落在了本壘板上,則稱為背門滑球。
**違規投球** - 投手可能會欺騙跑壘員,好像他正在投球以使他們前進到下一個壘位。這在比賽中是非法的。
**巴爾的摩砍球** - 以巴爾的摩金鶯隊命名的流行擊球,擊球手以這樣的方式擊球,球從本壘板上高高彈起,擊球手有機會獲得一壘安打。
**安打** - 擊球手以這樣的方式擊球,球至少到達一壘並且沒有失誤。
比分板 (Box Score) − 透過勾選一系列相關方框來顯示每局的得分和其他資訊。記分板被稱為比分板。
故意觸身球 (Brush-back) − 有時投出的球非常靠近擊球手,但擊球手險些躲過受傷。這種投球被稱為故意觸身球。
精彩接球 (Circus Catch) − 外野手可能會為了接球而俯身、跳躍或滑行,這種困難的接球被稱為精彩接球。
觸擊 (Bunt) − 如果球擊中內野的球棒,即使球不是投向它,也稱為觸擊。
提前結束比賽 (Called Game) − 如果裁判由於某種原因暫時停止比賽,則比賽被認為是“提前結束”的。
變化球 (Change Up) − 有時擊球手可能會被欺騙,誤以為慢球是快球。那麼球就被認為是“變化球”了。
迫使跑壘 (Force Play) − 擊球手開始跑動,所以下一個壘手被迫前進。迫使跑壘員前進被稱為“迫使跑壘”。
德州安打 (Texas Leaguer) − 落在地面在內野手和外野手之間的球被稱為德州安打。
高吊球 (Chin Music) − 靠近擊球手臉部的球,有時可能會傷到他的臉,被稱為高吊球。
完全打擊 (Cycle or Natural Cycle) − 如果一名擊球手在同一場比賽中擊出安打、二壘安打、三壘安打和全壘打,則稱他/她完成了完全打擊。
甜甜圈 (Donut) − 一個甜甜圈形狀的重物連線到球棒上,在熱身期間練習使用。
場內全壘打 (Ground Rule Double) − 如果擊出的球反彈並飛出牆外或圍欄,壘上的跑壘員可以前進兩個壘。
指定打擊手 (Designated Hitter) − 如果一名非場上球員必須從投手的位置擊球,則被稱為指定打擊手。
雙重賽 (Double Header) − 如果一支球隊連續進行兩場比賽,則稱之為雙重賽。
野手選擇 (Fielder's Choice) − 當野手由於某種原因選擇將球傳到擊球手未跑向的壘時,稱為野手選擇。
滅火器 (Fireman) − 結束比賽的救援投手。
內野飛球 (Infield Fly) − 擊球手以這樣的方式擊球,使球飛到內野,內野手可以輕鬆接住。
故意四壞球 (Intentional Walk) − 擊球手可能會被強迫故意投四球前進到一壘。
線邊球 (Line Drive) − 是一種將球直線擊向野手的擊球方式。
殘壘 (Left On Base) − 如果三個出局後壘上還有跑壘員,則稱這些跑壘員為“殘壘”。
門多薩線 (Mendoza Line) − 以傳奇游擊手馬里奧·門多薩命名,表示超過200的打擊率。
捕逸 (Passed Ball) − 球有時會從捕手手中脫落,讓跑壘員有機會前進到下一個壘。
完全比賽 (Perfect Game) − 如果投手能夠阻止每個擊球手前進到一壘,則比賽被認為是完全比賽。
牽制 (Pick Off) − 投手將球傳給野手,以觸殺跑壘員並阻止他得分。傳球被稱為“牽制”。
拉打者 (Pull Hitter) − 如果擊球手將球擊向球場的擊球側,則稱為拉打者。
犧牲觸擊 (Sacrifice Bunt) − 小心翼翼地輕觸球,透過迫使跑壘員前進將擊球手出局。
犧牲飛球 (Sacrifice Fly) − 跑壘員得分,但飛球被接殺。
救援成功 (Save) − 如果救援投手投了三局或更多局,且比賽沒有平局,或者即使對手在壘上有跑壘員的情況下打平或贏得分數,球隊仍然領先,則記為救援成功。
打擊區 (Wheelhouse) − 擊球手的最佳打擊區或最佳擊球點。
簡單飛球 (Can of Corn) − 球有時會以這樣的方式被擊出,外野手可以輕鬆地接住它,而無需從自己的位置移動。這種容易接到的飛球被稱為簡單飛球。
打點 (RBI) − 球員在擊球時幫助隊友得分,獲得的積分記錄稱為打點。
滾地球 (Grounder or Ground ball) − 當擊球手擊出的球在地面上彈跳或在內野滾動時,被稱為滾地球。
棒球 - 如何比賽?
比賽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支球隊必須先擊球,另一支球隊必須防守。一局結束後,角色互換,並在職業聯賽中持續進行最多九局。
如前所述,一支球隊的九名球員在防守比賽期間站在球場的特定防守位置上。在進攻比賽中,所有球員都擔任擊球手,輪流擊球並試圖擊中球。
擊球手擊中球后,他/她可以從本壘開始逆時針方向從一個壘跑到另一個壘,然後回到本壘得分。防守球隊的球員試圖拿到球並觸殺擊球手來結束跑壘。
投手 (pitcher) 將棒球投向擊球手,球的高度要超過本壘 (home plate)。一名聰明的投手會投出難以擊中的球,讓擊球手難以擊中球並得分。
捕手 (catcher) 在本壘後面做好準備,身穿厚重的防護裝備,並戴著特殊的捕手手套。他蹲下,如果擊球手漏接,他會撿起球,如果球落在他附近,他也會接球。
一壘手 (first baseman) 應該是一位優秀的接球手,站在一壘,試圖在擊球手到達一壘並觸殺他之前拿到球。
二壘手 (second baseman) 試圖透過守住一壘和二壘之間的區域來觸殺擊球手,並幫助在滾地球滾到外野之前接住它們。
三壘手 (third baseman) 密切防守三壘;他擅長用強壯的投臂將球傳回穿過鑽石的一壘。
三名球員,稱為外野手 (out-fielders),分別守護外野的左、右和中三個區域。他們接住擊球手大力擊中球飛很遠時,以試圖獲得更多分數的球。
裁判 (umpire) 不應該偏袒任何一方,應該保持公正。他密切關注比賽,宣佈每一球的得分。
只有進攻隊的擊球手才能被判出局。一旦一名球員出局,他/她就從擊球輪換中移除,並在本局的剩餘時間內不再比賽。當進攻隊的三個球員出局後,防守隊有機會擊球。
擊球手可以擊出界內球或界外球。如果擊球手在沒有任何失誤的情況下前進到壘,則稱為安打。
當擊球手揮棒擊球但擊空時,稱為揮棒落空。界外球也會導致揮棒落空。三次揮棒落空將使擊球手出局,稱為三振出局。
擊球手出局後,擊球順序中的下一位擊球手將獲得擊球機會。
當球投得太遠,擊球手無法擊中時,稱為壞球 (a ball)。四壞球后,擊球手獲得免費前進到一壘的機會。這種情況也稱為保送 (base on balls) 或四壞球 (walk)。
當擊球手將球擊出界外線時,為界外球 (foul ball)。
當界外球被接住並變成飛球出局 (flyout) 時,界外球 (foulball) 被計為揮棒落空。
除了擊球手外,跑壘員也留在壘上得分。他們甚至在擊球手擊球前就開始跑壘試圖盜壘,這稱為擊跑戰術 (hit and run)。
投球風格
投球風格多種多樣。防守隊的隊員會以一種擊球手難以擊中並得分的方式投球。他們也會試圖讓擊球手出局。
假揮 (Checked Swing) − 以球旋轉近乎半圈的方式投出的球。
快速球 (Cheese) − 非常快的快速球。
曲球 (Curveball) − 用右手投球時向左彎曲的球,用左手投球時向右彎曲的球。
切球 (Cutter) − 快速球在到達本壘前略微偏離時被稱為切球或切快速球。
指叉球 (Fork Ball) − 用食指和中指牢牢抓住球來投出速度較慢的球,通常使其落地。
快速球 (Fast Ball) − 直線快速投出的球。
傳球 (Throw) − 與投球不同。投手用手將球傳給隊友或特定位置。
沉球 (Sinker) − 向下投出的快速球。
暴投 (Wild Pitch) − 由於失誤而投得太遠的球,捕手無法擋住,跑壘員有機會前進並得分。
滑球 (Slider) − 用直腕投出的曲球,欺騙擊球手以為是快速球,但它到達本壘時會偏離。
指節球 (Knuckle Ball) − 用指關節握住球以防止其旋轉。
快速回傳球 (Quick Return Pitch) − 意圖擾亂擊球手的投球,有時在擊球手在全壘打後發出歡呼時投出。
得分
跑壘員留在壘上,透過跑向下一個壘得分。除了擊球手外,跑壘員也會提前跑動,以試圖得分。場上最多可以有三個跑壘員,每個壘上可以有一名跑壘員。
得分可以是安打、二壘安打、三壘安打和全壘打,跑壘員在一次擊球中沒有任何失誤的情況下,前進到一壘、二壘或三壘,或回到本壘。當所有壘上都有跑壘員時擊出的全壘打稱為滿貫本壘打 (Grand Slam)。安打和二壘安打比三壘安打和全壘打更常見。
在某些情況下,投球可能非常困難,外野手也密切防守防守方,使得球隊可能無法得分;在這種情況下,球隊被認為是完封 (shut out)。
出局或失誤
當擊球手或跑壘員在被觸殺前無法到達下一個壘時,他們會被判出局或跑壘失敗。觸殺是透過讓跑壘員觸碰到球來完成的。否則,跑壘員安全到達壘並得分。
如果球擊出後落在界外區,也被認為是失誤。當壘上有人時,可以判多名跑壘員出局。一次擊球判兩次出局稱為雙殺 (Double play),三次出局稱為三殺 (Triple play)。
有時跑壘員被迫前進到下一個壘並被判出局,因為在他後面還有跑壘員。這種出局稱為迫使出局 (force outs)。
當一支球隊因對方犯規而被判獲勝時,比賽可能會被判沒收 (forfeited)。
棒球 - 錦標賽
現在讓我們討論棒球中的一些主要錦標賽 -
世界大賽
這項廣受歡迎的年度錦標賽也被稱為**秋季經典賽**,北美兩大熱門職業棒球聯盟——美國聯盟和國家聯盟的冠軍將在其中爭奪冠軍頭銜。
加勒比系列賽
古巴、多明尼加共和國、墨西哥、波多黎各和委內瑞拉等積極參與棒球聯盟的拉丁美洲國家每年都會參加該系列賽。這些國家輪流舉辦系列賽,通常每年二月份舉行。
世界棒球經典賽
這項錦標賽由世界棒壘球聯合會(WBSC)——棒球的國際管理機構批准,冠軍將獲得“世界冠軍”的稱號。2005年,棒球被決定從奧運會中移除,此後該賽事,尤其是在美國以外地區,越來越受歡迎。錦標賽分別於2006年、2009年和2013年舉行;下一屆賽事計劃於2017年舉行。
奧運會
棒球從1992年到2008年都是奧運會專案。但由於這項運動在全球範圍內並不流行,且未能吸引眾多國際觀眾,因此從2012年起被移除出奧運會。
棒球世界盃
棒球世界盃賽事自1938年起就開始舉辦,但並不定期。儘管1996年後允許參加聯賽比賽的職業球員參加世界盃比賽,但並沒有很多聯賽球員選擇參加。從2001年到2011年,棒球世界盃每兩年舉辦一次。2011年後,世界盃賽事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世界棒球經典賽,後者變得越來越受歡迎,並吸引了著名職業聯賽的球員參與。
棒球 - 變種
壘球
壘球,也稱為鑽石球、室內外球、小貓球、軟球、操場球,與棒球非常相似,兩者的規則和策略都非常類似。但它是在一個更小的球場進行,使用不同的器材,每場比賽只有7局。這項運動在美國非常受歡迎。球的周長只有12英寸,有時也用16英寸的球,兩支隊伍各由10名隊員組成。
棍球
棍球起源於棒球,並進行了修改,使其可以在街道上進行。球通常是彈跳的橡膠球,球棒則使用掃帚柄。它與我們在街道上看到的其他球棒類遊戲類似,建築物充當邊界,規則由當地定義。
擊球手將球擊入空中,如果球被接住,則擊球手出局。擊球的距離決定了擊球的型別;如果球落在門廊上或打破窗戶,通常被視為本壘打。一些版本的棍球不涉及跑壘。
T球
T球是4-7歲兒童的一項熱門遊戲,用於訓練幼兒擊球,併為他們準備其他遊戲,如棒球和壘球。它涉及擊打一個靜止的球,這個球不是投擲的,而是放置在一個靈活的杆子上,該杆牢牢地固定在一個可移動的底座上。
威夫球
威夫球是由David.N.Mullany於1953年為其12歲的兒子發明的。它使用類似於棒球的球棒和球,但由塑膠製成,在封閉的室內或室外球場進行。它是一項受歡迎的街頭和後院運動,也是夏令營的運動專案。
圓場棒球
圓場棒球與棒球一樣古老,被認為是18世紀在英國進行的棒球的原始版本。這項在學童中流行的球棒和球類遊戲包括擊球和守場。規則和器材與棒球和板球類似;球小而硬,包裹在一層皮革中,球棒較短,由木頭、金屬或塑膠製成,末端呈圓形。擊球規則和局數與棒球相似,但擊球手只有在繞過四個壘完成一圈而不被淘汰時才能得分。
Rigoball
這項最近出現的場地遊戲是在多明尼加共和國根據棒球的規則開發的,但玩家在遊戲中根本不需要球棒。沒有擊球手,球在玩家之間投擲和接住。它在一個沒有投手丘的球場上進行,比賽節奏比棒球更快。隊伍可以包括男女隊員。這項運動被認為更安全,強度也較低。規則與棒球相似,但進行了修改,使比賽更快速和有趣。
棒球 - 冠軍
雖然棒球並沒有在全球範圍內廣泛流行,但在美國卻充滿激情地進行,並受到極大的尊重。因此,大多數國際冠軍都來自美國。
喬治·赫爾曼·魯斯(小)或貝比·魯斯
他是20世紀初的一位前美國職業棒球運動員,綽號貝比·魯斯、班比諾和揮棒蘇丹。雖然他出身於非常簡樸的家庭,並在巴爾的摩的一家收容所接受教育,但他透過棒球成名,並被廣泛認為是美國最受尊敬的運動員。
他在1916年和1918年贏得了世界大賽,並在1915年到1919年之間贏得了87場比賽。這位偉大的左撇子投手也是最偉大的擊球手,至今仍以其壯觀的本壘打而被人們銘記。
威利·梅斯
威利·梅斯,也被稱為“嘿小子”,是一位美國職業棒球全能選手。這位出色的擊球手也因其驚人的滑接和跳躍接球而聞名。雖然許多人認為他的才華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但在有色人種球員被納入大聯盟後,他獲得了認可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在紐約巨人隊效力期間,該隊贏得了國家聯盟冠軍和世界大賽冠軍,後來在1972-73年效力於紐約大都會隊。
漢克·阿倫
漢克·阿倫曾在國家聯盟的波士頓勇士隊效力,他的打擊率為0.305,在23個賽季的職業生涯中打破了許多擊球傳奇人物創造的紀錄。他在1956年贏得了打擊聯盟冠軍,並在1957年帶領球隊贏得世界大賽冠軍。他於1974年加入密爾沃基釀酒人隊,於1976年退役,並於1982年入選棒球名人堂。
泰德·威廉姆斯
泰德·威廉姆斯,或稱西奧多·塞繆爾·威廉姆斯,也被親切地稱為“輝煌的碎片”和“泰迪棒球”,從1939年到1960年效力於美國聯盟的波士頓紅襪隊。雖然他在服役期間錯過了職業生涯的五年黃金時期,但他仍然能夠順利迴歸棒球。
他以其非凡的左撇子擊球和右手投球的能力而聞名,是最後一位在職業棒球大聯盟中擊球率達到0.400的球員,他取得了0.344的終身打擊率。
泰·柯布
泰·柯布,全名泰勒斯·雷蒙德·柯布,被親切地稱為“佐治亞桃子”。在他的24個賽季的職業生涯中,有22個賽季作為底特律老虎隊的右外野手效力。雖然他沒有贏得過任何世界大賽冠軍,但他的球隊在1907年到1909年連續三年贏得了美國聯盟(AL)冠軍。他像泰德·威廉姆斯一樣,左撇子擊球,右手投球,被認為是最偉大的進攻球員之一。
霍納斯·瓦格納
霍納斯·瓦格納,也被稱為“飛翔的荷蘭人”,因其敏捷性和強勁的投球臂而被認為是最優秀的游擊手,也是一位出色的全能球員。他是匹茲堡海盜隊的成員,帶領球隊贏得了三次國家聯盟冠軍。
在他的任期內,海盜隊還在1909年贏得了他們第一個世界大賽冠軍。他在21年的職業生涯中獲得了3420次安打,打擊率為0.328。雖然他的本壘打數並不多,但他是一位非凡的力量型擊球手。
肯·格里菲小
他是美國聯盟西雅圖水手隊的成員,是20世紀90年代受歡迎的力量型擊球手和中外野手。憑藉其出色的守場技巧,他從1991年到1999年贏得了美國聯盟金手套獎,並在1997年被評為美國聯盟最有價值球員。
米奇·曼特爾
米奇·查爾斯·曼特爾也被稱為“商業彗星”或“米克”。他被認為是最好的雙邊打擊手,所有中外野手都對他感到害怕。他在擔任中外野手時的守備率高達0.984,他也因其驚人的長距離本壘打而聞名。他參加了12次世界大賽,是金手套獎得主,並三次被選為最有價值球員。
傑基·羅賓遜
傑克·羅斯福·羅賓遜或“傑基”是現代時代第一位突破種族隔離,參加職業棒球大聯盟的非裔美國人。在他長達10年的棒球生涯中,他贏得了許多著名的獎項,包括1949年的國家聯盟最有價值球員獎。他參加了六次世界大賽,並在1955年參加了世界大賽冠軍賽。
這位傑出的棒球運動員因其對民權運動的貢獻,在去世後被授予國會金質勳章和總統自由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