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的各個方面:榮格
有時,我們會觀察到某些人在聚會上非常大聲,或者在會議上非常健談。另一方面,也肯定有過這樣的人:他們話不多,坐在角落裡,但偶爾說話時,卻說出一些其他人難以理解的話。
“人格的各個方面”指的是什麼?
對自我認知的追求是人類意識的核心,今天的人們也不例外。當今心理學發展最迅速的領域之一是人格心理學,社會研究人員已離開學術界,永久性地進入世界各地的公司工作。利用行為評估來增強參與度、專業發展、績效和互動,是這一追求在工作場所變得至關重要的一個方式。為了理解這些個體主要的性格行為方面,榮格提出了人格的四個方面,這四個方面由兩種主要態度支配。
人格的功能
人格的四個功能是:
思維
思維是一個邏輯的、理性的過程,產生一系列想法。根據一個人的基本心態,思維型別可能是外向的或內向的。雖然外向型思維者經常使用具體的觀念,但如果他們從外部來源(如父母或老師)獲得抽象概念,他們也可能使用抽象概念,並且經常應用於數學家和工程師的工作中。
而內向型思維者對外部刺激做出反應,但他們對事件的理解更多地受到他們賦予事件的個人意義的影響。由於他們對外部世界極其主觀和獨創的反應,導致對舊資料的全新解讀,所以發明家和哲學家通常是內向型思維者。
情感
對榮格而言,分析一個想法或經驗被稱為情感。也許“價值判斷”是一個更好的詞,因為它不會被誤解為感覺或直覺。例如,當有人說:“這個表面感覺粗糙”,他們正在使用他們的感覺功能。但是,當他們說:“我感覺這會進展順利”,他們是在運用直覺。情感不應與感覺功能混淆。每一個有意識的行為都會受到其情感的評判,包括那些被認為是中性的情感。越外向和善解人意的人越是用事實來評價事物。外部價值觀和普遍認可的判斷標準是他們主要的指導來源。
他們通常因為友善而被人們喜愛,但在努力符合社會期望的過程中,他們可能會顯得膚淺和不可靠。因為像商業或政治這樣的職業需要並獎勵基於事實資訊形成價值判斷,所以外向型情感的人經常被吸引到這些職業。對於內向型的人來說,價值判斷主要基於主觀印象。他們是具有獨特良知、性格內向和神秘心理的人。他們幾乎完全無視現實世界,這使得周圍的人感到不舒服。
感覺
感覺是接收物理感覺並將它們傳遞給感知意識的過程。也就是說,感覺是一個人對感官衝動的體驗。這些感知是每個個體都擁有的基本、絕對的真理,並不依賴於理性思考或情感。外向型感覺的人客觀地解釋外部刺激。他們的主觀態度不會很大程度上影響他們的感受,這對於需要感官辨別力的工作至關重要,例如校對員、油漆工、品酒師等的工作。內向型感覺的人的主觀感知(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和其他感覺)會極大地影響他們。
他們由他們如何感知實際的物理刺激所引導。肖像畫家,特別是那些作品非常個性化的人,使用內向型感覺的心態。儘管他們能夠向他人傳達意義,但他們對客觀事件作出了主觀的解釋。
直覺
直覺超越了有意識的感知範圍,它包含感知。與感知類似,它建立在不變的基本真理的感知之上,這些真理是思維和情感的基礎。直覺更富於想象力,經常修改有意識的感覺。外向型且具有直覺的人傾向於關注外部事實。然而,他們只是微妙地感知事物,而不是完全感知事物。強烈的感官輸入會阻礙直覺。因此,直覺型的人隱藏許多他們的經歷,而是依靠他們的直覺和有根據的假設,這與感官資訊相反。
發明家就是一個外向型直覺型別的例子,他們必須抑制令人分心的感官資訊,並專注於對客觀問題的潛意識答案。他們可能會製造出滿足少數其他人意識到的需求的產品。內向型直覺的人受事實的無意識感知所引導,這些事實本質上是主觀的,與外部世界幾乎沒有相似之處。他們經常有非常強大的主觀直覺,可以影響重大的決定。神秘主義者、先知、超現實主義藝術家和宗教狂熱者都是內向型直覺者的例子。根據榮格的說法,內向型直覺的人可能無法完全理解他們的動機,儘管他們被這些動機所驅使。
除了這四個角色之外,榮格還描述了兩種主要態度——外向和內向,這兩種態度至今仍在廣泛使用,通常被解釋為同一維度上的兩個相對的兩極。每個人都表現出外向和內向,但通常只有一種是突出的。當這兩種態度與這四種功能結合時,可能會有八種人格型別。考慮一個主要態度是外向,主要功能是情感的人;在這種情況下,這個人的“情感”傾向將是外向的——他們傾向於喧鬧,並且很容易受到他人的情緒的影響。然而,如果內向占主導地位,那麼這個人的情感傾向將集中在內省和一個人的內心體驗上,這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可能會被別人認為缺乏情感。因此,任何主要功能與其中一種態度的配對都可能具有獨特的特點。
人格型別(榮格)
以下是兩種主要型別:
內向——榮格將內向定義為心理活動向內轉向,專注於主觀世界。對內心世界及其獨特的視角有著敏銳的意識,這些人選擇性地感知外部世界,並根據他們的觀點來感知。
外向——外向是一種以心理能量向外轉移為特徵的態度,它將一個人的注意力導向客觀世界。外向型的人更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而不是他們內心的自我,他們經常更強調客觀觀點。
現實世界的相關性
既然我們知道如何將人們歸類到不同的性格維度,這難道不會使我們更容易理解世界和它的人民嗎?假設我們在一個會議室裡,所有參與者都被要求集思廣益,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根據人們提出的不同想法以及他們提出這些想法的方式,可以看出他們在維度的哪個連續統上。如果一個人的回應非常邏輯化,並且對此非常直言不諱,那麼他們一定是外向型思維的人。同樣,重要的是要考慮我們如何在現實世界中分析人們的人格。
結論
透過榮格提出的型別學,我們可以將個人分為內向和外向兩個大類,並進一步瞭解他們理解世界的方式。它對不同人格的分析相當簡單,普通人也能觀察到。由於他對內向者的想法主要依賴於神秘的方面,因此很難否認他多次被稱為神秘理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