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在資訊安全中的隱私方面是什麼?


收集與可識別個人相關資料的RFID系統引發了特殊的隱私問題,這些問題應被視為該技術在眾多地區被接受的首要挑戰。

在許多情況下,透過使用RFID對隱私的潛在攻擊是基於所訪問的技術和上下文。資料收集的隱蔽性可能是RFID引發關注的主要特徵。它也是與技術需求相關的潛在隱私爭議的可能性倍增器。

RFID可能會在未經個人知情的情況下,向第三方披露有關個人攜帶物品的資訊。它可能允許進行推斷,從而將這些資訊與有關個人的更多資訊聯絡起來,並進行更準確的畫像。

這種情況需要在標籤的環境中存在讀取器,以及第三方將物件的標籤資訊轉換為有意義的資料的能力。同樣,即時或事後跟蹤可能是RFID引發問題的主要功能。

特別是因為技術的隱蔽性,如果個人配備了隱藏標籤或保護不足的標籤,則可以在他們不知情的情況下對其進行跟蹤。在其他情況下,跟蹤人員也可能是RFID應用的目的(例如,在遊樂園中跟蹤兒童)。

另一個擔憂是,互操作的(“開放迴圈”)RFID技術使得收集和處理個人資訊的可能性增加。

儘管目前有一些開放迴圈系統的例子,但利用互操作性和無處不在的網路連線的RFID被定義為可預測的未來。在RFID系統收集與已識別或可識別個人相關的資料的情況下,經合組織隱私指南提供了一個有用的框架。

當RFID系統處理個人資料時,處理功能的透明度和個人的同意是必要的。除了基本的資料保護資訊外,隱私觀察可以有用地包含其他資訊,例如 -

  • 標籤的存在。
  • 它們的內容、使用和控制。
  • 閱讀器的存在。
  • 讀取活動。
  • 停用標籤的能力。
  • 在哪裡獲得幫助。

可以發現向個人有效告知的創新方法。利益相關者之間、跨部門以及在每個特定應用領域持續進行的利益相關者對話將有助於闡明或達成關於向個人提供哪些資訊、以實現有效透明度而與其進行溝通的最佳方式,以及在哪些情況下應該或不應該需要同意的共識。

各種各樣的技術配置和使用場景使得隱私影響評估成為識別和接受隱私風險以及在特定系統中減輕這些風險的最佳方法的良好實踐。

更新於:2022年3月9日

199 次檢視

啟動您的職業生涯

透過完成課程獲得認證

開始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