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20 篇文章 關於命名反應

芬克爾斯坦反應

Praveen Varghese Thomas
更新於 2024年2月22日 11:49:45

109 次瀏覽

引言 命名反應是有機反應,以相應的科學家所做的發現命名。許多命名反應在經濟和商業上都非常有用。芬克爾斯坦反應是有機化學中的一種命名反應。芬克爾斯坦反應由德國化學家漢斯·芬克爾斯坦提出。它是一個重要的有機反應,以科學家的名字命名。它也是一個遵循雙分子親核取代反應的平衡反應。它是一種有機交換反應,其中特定化合物中存在的一個鹵素原子被來自不同化合物的另一個鹵素原子交換。 ... 閱讀更多

脫水合成

Praveen Varghese Thomas
更新於 2024年2月20日 12:22:31

48 次瀏覽

引言 脫水合成描述了從較小的反應物分子形成較大分子以及損失水分子。脫水反應是縮合反應的一個子部分,其中水是最常見的副產物。在脫水合成過程中,兩個較小的分子在化學上連線在一起,同時去除兩個反應物分子的元素並形成新的共價鍵。脫水意味著失去水,合成意味著形成新的分子。在生物系統中,脫水合成指的是透過新增單體形成生物聚合物,這又是 ... 閱讀更多

狄爾斯-阿爾德反應機理

Praveen Varghese Thomas
更新於 2024年2月1日 10:22:23

68 次瀏覽

引言 共軛二烯僅與烯烴結合,在狄爾斯-阿爾德反應機理中形成環己烯化合物。大約在 20 世紀中葉,德國基爾大學的研究員奧托·狄爾斯及其學生庫爾特·阿爾德一直在嘗試發現一種可能很容易產生額外環己烷環的機理。他們共同努力開發了狄爾斯-阿爾德反應,為此他們還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它常用於合成橡膠、塑膠,甚至包括皮質醇和維生素 D 在內的人工類固醇。該反應確實只是一個一步過程 ... 閱讀更多

費歇爾酯化反應機理

Praveen Varghese Thomas
更新於 2024年1月30日 15:21:49

60 次瀏覽

引言 費歇爾酯化反應機理指的是在強酸催化劑存在下,羧酸和醇合成酯。費歇爾酯化反應通常被稱為費歇爾-斯皮爾酯化反應,以發明它的科學家亞瑟·斯皮爾和埃米爾·費歇爾的名字命名。只要有醇和熱,反應就可以發生。他們在 1895 年首次描述了費歇爾酯化反應。費歇爾酯化過程通常是可逆的。$\mathrm{H_{2}SO_{4}}$、對甲苯磺酸和包括 $\mathrm{C_{3}F_{9}O_{9}S_{3}Sc}$(三氟甲磺酸鈧)在內的路易斯酸是常用的催化劑 ... 閱讀更多

烏爾曼反應

Praveen Varghese Thomas
更新於 2023年4月17日 14:56:21

329 次瀏覽

引言 烏爾曼反應是芳基鹵化物分子之間的偶聯反應。弗裡茨·烏爾曼是一位德國化學家,他首先注意到這種型別的反應,這種反應以他的名字命名為烏爾曼反應。銅在整個偶聯機理中起著重要作用。烏爾曼反應的含義 烏爾曼偶聯或烏爾曼反應是指在某些熱條件和銅催化劑下,進行偶聯兩個芳基鹵化物分子以形成聯芳基化合物的反應。烏爾曼反應有不同的反應機理,其中兩個非常流行。在自由基機理過程中,一個 ... 閱讀更多

苯偶姻縮合反應

Praveen Varghese Thomas
更新於 2022年12月15日 12:47:18

709 次瀏覽

引言 碳-碳 (C-C) 鍵的形成是苯偶姻縮合反應的關鍵過程。它是透過從 1 個醛分子產生醯基負離子等價物,然後將其新增到另一個醛分子中來實現的。通常,氰化物離子催化該過程。第一個中間體是氰醇陰離子,它是醯基負離子等價物的前體。植物含有氰醇作為糖苷。在我們的體內,發生的過程與苯偶姻縮合非常相似,儘管它不包括氰醇中間體,也不由氰化物離子催化。硫胺素焦磷酸輔酶的噻唑部分催化它 (TPP)。苯偶姻縮合反應的定義和含義 ... 閱讀更多

本尼迪克特試劑法

Praveen Varghese Thomas
更新於 2022年12月14日 16:33:05

1K+ 次瀏覽

引言 為了評估代謝還原糖,它們通常在食品行業、生物學研究和生物製藥質量控制中確定。常見的檢測技術複雜、昂貴或汙染嚴重。本尼迪克特試劑法 (BT) 用於測定尿液中葡萄糖的還原糖,由斯坦利·R·本尼迪克特設計。這種方法至今仍用於臨床、工業和實驗室環境中評估還原糖的定性組成。本尼迪克特試劑旨在透過使用非腐蝕性穩定的鹼性化學物質的顏色變化來快速識別還原糖。雖然該方法最初僅顯示了測試中葡萄糖的變化 ... 閱讀更多

貝克曼重排反應

Praveen Varghese Thomas
更新於 2022年12月14日 16:01:51

293 次瀏覽

引言 貝克曼重排反應是一種廣泛使用的將肟轉化為醯胺的反應。自發現以來,該反應的安全性與可行性已得到顯著提高。本研究重點關注貝克曼重排反應的發展及其如何用於改進目前對大規模生產、廣泛使用的分子的合成,這些分子以前是使用昂貴、有毒且難以獲得的試劑製成的。1880 年代中期,科學家恩斯特·奧托·貝克曼發現了貝克曼重排反應。由於該過程,肟轉化為等效的醯胺,然後允許來自 ... 閱讀更多

伯奇還原反應機理

Tutorialspoint
更新於 2022年10月13日 11:19:47

384 次瀏覽

引言 伯奇還原反應是芳烴轉化為環己二烯的反應。澳大利亞化學家 Arthur J. Birch 教授於 1944 年確定了還原反應中產物的結構為 1, 4-環己二烯衍生物,他將該反應命名為“伯奇還原反應”。對於苯(失活芳烴)的還原,伯奇還原通常使用鹼金屬(例如 Li、Na 或 K),它們溶解在液氨中以提供溶劑化電子。因此,儘管給定的金屬僅微溶於液氨,但所得溶液呈現出令人驚歎的藍色。該物體呈深藍色,因為 ... 閱讀更多

巴爾茨-希曼反應機理

Tutorialspoint
更新於 2022年10月13日 11:19:47

306 次瀏覽

引言 巴爾茨-希曼 (BS) 反應是生產氟化芳香族化合物最早的方法之一,但至今仍被廣泛使用。該過程透過相應芳香胺的重氮化,透過重氮四氟硼酸鹽的熱分解將氟原子引入芳香環中。該反應對於合成氟化芳香族化合物尤其重要,在沒有溶劑的情況下分解通常會產生相當好的芳香族氟化物的收率。BS 反應已被徹底研究或顯示出對芳香族鹵化物的合成有益。什麼是巴爾茨-希曼反應?BS 反應 ... 閱讀更多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