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OSI 參考模型很重要?


OSI,即開放系統互連,是由國際標準化組織 (ISO) 的專業人員於 1983 年開發的,並在 1984 年後期被宣佈為透過網路進行通訊的國際標準。該模型由七層抽象組成,用於將資料從裝置透過通道傳輸到另一裝置。每一層都設計用於執行其任務,透過獲取以位元或資料包形式存在的資料,然後將處理後的資料轉發到體系結構中的上層。

OSI 模型中設計的體系結構幫助網路管理員識別軟體應用程式或網路通道中的問題,開發人員還可以跟蹤每個階段設計的軟體的工作情況,並在出現問題時進行修復。當推出任何新產品時,供應商可能會告知客戶其軟體或產品在哪個層面上執行。

OSI 模型的層

OSI 模型有 7 層,用於將資料從連線到網路的路由器或裝置透過物理介質傳輸到其目標裝置。下面將討論每一層的函式,以瞭解資料傳輸的重要性。前三層定義了硬體裝置,中間層是 OSI 模型的核心,下面三層支援軟體應用程式。

  • 物理層 - 從交換機或集線器獲得的原始資料將是數字位元。這些位元被轉換為無線電或電訊號,並透過傳送方和接收方之間的物理介質傳輸。所有物理資源都包含在內,例如路由器、中繼器、調變解調器、介面卡等。

  • 資料鏈路層 - 此層負責向每個節點發送和接收資料幀。還提供在物理層發生的錯誤檢測。

  • 網路層 - 資料幀在此處轉換為資料包。此層包括定址、路由和互連的功能。

  • 傳輸層 - 此層按打包的順序傳輸資料,並使用 TCP 或 UDP 協議確保源和目標之間的端到端交付。

  • 會話層 - 建立一個會話以在節點之間交換資訊。同步和對話控制是此層的其他功能。

  • 表示層 - 此層透過驗證語法和語義(包括加密、壓縮和轉換技術)將資料轉換為可表示的形式。

  • 應用層 - 用於使用者和應用程式之間的互動,允許訪問網路提供的資源。

至今仍在使用 OSI 模型的原因

OSI 和 TCP/IP 模型都具有其資料傳輸功能;許多供應商在其軟體中使用 OSI 模型來支援堆疊中的所有層,從而支援各種技術。

1. 配置

由於它具有分層架構,因此通用模型的設定更容易,而 TCP/IP 用於特定網路協議和裝置,因此在此處的設定因素比較困難。

2. 協議依賴性

TCP/IP 是協議相關的模型,開發人員應始終依賴於精確的協議標準,但 OSI 是獨立的,協議可以根據需要實現。當需要更改或更新技術時,可以在所需的層新增支援協議。

3. 資料分發

OSI 中的每一層都有不同形式的資料,例如位元、幀和資料包,所有這些形式的資料都應從 OSI 層的一級傳輸到上一級。中間層即傳輸層負責透過網路以面向連線的方式處理此資料傳輸和交付,而在 TCP/IP 中,接受面向連線和無連線的傳輸,因此這不能保證交付精確的資料格式。

4. 威脅檢測

OSI 模型監控威脅問題和故障排除問題,這些問題發生在威脅發生的同一層。威脅的分類也在每一層中進行,而 TCP/IP 模型未提供此功能。

5. 安全監控

由於 OSI 中的每一層都是面向資料的,因此這有助於識別和跟蹤整個網路中的安全風險。這提供了一種詳細的表示資料的方式,以便清楚地瞭解每個級別和檢測到的漏洞。

6. 供應商支援

開發人員可以自由地實現每一層所需的硬體和軟體,以透過網路進行通訊。新開發的產品可以透過僅安裝支援執行應用程式的所需介面在客戶端或使用者端進行測試。

7. 整合

OSI 模型支援與各種網路和框架整合,以為客戶提供不同的服務。組織可以使用此功能在每一層構建其硬體和軟體,並在不同的網路域中執行它。

結論

最後,OSI 模型是一個通用的模型,旨在透過網路以安全可靠的路徑從一臺裝置通訊到另一臺裝置。它有助於更好地理解資料如何在每一層以適當的模組化方式傳輸,這有助於開發人員監控資料流直至使用者端。

更新於: 2023年4月12日

683 次瀏覽

開啟你的 職業生涯

透過完成課程獲得認證

開始學習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