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模型和協議的批評是什麼?
讓我們看看OSI和TCP/IP協議的詳細分析和評估。
TCP/IP
它是一套用於互聯網際網路上網路裝置的通訊協議。傳輸控制協議/網際網路協議 (TCP/IP) 也用作私有網路中的通訊協議。
整個網際網路協議套件是一組規則和程式,透過提供端到端的通訊來識別如何將資料分解成資料包、定址、傳輸、路由以及在目的地接收。
它的定義是為了使網路可靠,能夠自動從網路上任何裝置的故障中恢復。
TCP/IP的歷史
美國國防部研究部門國防高階研究計劃局 (DARPA) 在20世紀70年代建立了TCP/IP模型。
TCP/IP是為UNIX作業系統設計的,並且已被內建到所有後續的作業系統中。TCP/IP模型現在由網際網路工程任務組 (IETF) 維護。
TCP/IP的工作原理
TCP/IP使用客戶端或伺服器通訊模型,其中使用者或機器可以獲得服務,例如透過網路中的另一臺計算機發送網頁。
TCP/IP是一個協議依賴的模型。現在,讓我們討論OSI模型。
OSI模型
開放系統互連 (OSI) 是國際標準化組織 (ISO) 建立的一個標準參考模型,用於描述參與網路通訊的不同軟體和硬體元件如何劃分工作並相互互動。
OSI模型是網路和終端使用者之間的通訊閘道器。
OSI基於七層模型。這七層包括物理層、資料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它也被稱為嚴格的協議和邊界。
OSI是一個協議無關的標準,OSI模型創建於20世紀80年代。
差異
OSI模型和TCP/IP模型的主要區別**如下所示**:
OSI | TCP/IP |
---|---|
OSI是一個通用的、協議無關的標準。 | TCP/IP模型基於網際網路發展所依賴的標準協議。 |
在OSI模型中,傳輸層保證資料包的交付。 | 在這裡,傳輸層不保證資料包的交付。 |
OSI遵循垂直方法。 | TCP/IP遵循水平方法。 |
OSI模型具有單獨的表示層和會話層。 | TCP/IP沒有單獨的表示層或會話層。 |
OSI是一個構建網路的參考模型。 | TCP/IP模型在某種程度上是OSI模型的實現。 |
層級差異
OSI和TCP/IP模型之間層級的差異如下所示:
OSI模型 | TCP/IP模型 |
---|---|
應用層。 表示層。 會話層 | 應用層。 |
傳輸層。 網路層。 | 傳輸層。 網際網路層。 |
資料鏈路層 物理層。 | 網路介面層。 |
OSI模型的用途
問題可能在於,即使全世界都在使用TCP/IP,我們為什麼還要使用OSI模型。這是為了幫助網路管理員將大型資料交換過程劃分為更小的片段。
較小的片段更容易理解、管理和排除故障。透過分層方法,他們只需要排除在故障層中工作的裝置的故障。
網路元件的標準化允許多廠商開發。它允許不同型別的網路硬體和軟體進行通訊。將網路劃分為層使網路管理員的工作更容易。
它可以透過檢視導致問題的層來更快、更有效地排除故障,而不是查詢整個網路,它也使學習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