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種姓制度的意義是什麼?


印度教實際上是達摩(dharma),意為職責。自古以來,印度教就在這個被稱為印度斯坦(Hindusthan)的國家蓬勃發展。根據印度神話,所有種姓都起源於宇宙的創造者梵天(Lord Brahma)。這種信仰在《摩奴法典》(Manusmriti)中有記載,這是印度教的權威書籍,其成書時間早於基督誕生1000多年。

最初的形成

人們最初認為種姓起源於梵天。婆羅門(Brahmins)誕生於梵天的面部,剎帝利(Kshatriyas)誕生於他的肩膀,吠舍(Vysyas)誕生於他的大腿,首陀羅(Sudras)誕生於他的腳。這種社會分層代表了所有這些種姓的業力(karma,工作)和達摩(dharma,職責)。

婆羅門/Brahmins

婆羅門被指定為祭司和教師。他們被認為是社會中的學者。他們應該學習聖賢所著的所有吠陀經和奧義書,並背誦所有聖典中的頌歌。他們的職責是嚴格地為社會中的每個人進行祭祀和祭拜,這意味著代表每個人向神靈供奉。他們應該為社會的福祉而生活,並讓每個人都瞭解神及其存在。他們應該相信業報論,過著簡樸而滿足的生活,全身心地致力於學習和傳播知識。

剎帝利

起源於梵天肩膀的剎帝利被賦予統治者的職責。他們應該擁有強大的力量來作戰。他們的職責是打擊邪惡,維護社會的和平。他們必須透過反對任何對社會有害的事物來照顧社會的福祉。在婆羅門學者的幫助下,他們學習什麼對人民有益。剎帝利被認為是保護者,因此是毗溼奴神的一部分。他們受到更大的尊重,並被認為是保護者。

吠舍

吠舍是國家的商業力量。他們負責所有商業方面,例如商業和銀行業務。他們的職責是透過向社會各階層提供足夠的需要來維持社會的經濟平衡。吠舍被認為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應該以恰當的方式進行商業活動,不貪婪,不追求高額利潤。他們應該鼓勵對社會有益的企業,但決不能從事破壞社會的活動。

首陀羅

首陀羅被認為是誕生於梵天的蓮花足下。他們為以上三個種姓充當僕人,幫助他們做家務。他們的目的是以各種可能的方式為社會提供服務。這些服務提供者知識和技能有限,因此沒有得到高度重視。

達利特

達利特或潘查瑪是幾個世紀前出現的最後一類種姓,他們的職責包括所有卑微的活動,例如清掃街道、打掃衛生、清潔浴室、補鞋、釀酒等。由於他們都從事清潔工作,並且自身不講究衛生,他們被安排住在城市的郊區,人們通常害怕觸控他們,以免感染傳染病,因此他們被視為不可接觸者。

後來,這四個主要種姓根據其職業細分為3000個種姓和25000個亞種姓。隨著印度政治的發展,基於種姓的預留制度應運而生,安貝德卡爾(Ambedkar)在引入該制度時幫助了很多人。

雖然這些規定是為了在一段時間內執行,以解決社會中的不平等問題,但這些特權卻被骯髒的政客濫用,以滿足他們自身的貪婪。

更新於:2019年7月30日

693 次瀏覽

啟動您的職業生涯

完成課程獲得認證

開始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