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權合約中的“行權價”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行權價?
在期權合約中,“行權價”是指預先確定並商定的價格,在合約到期前或到期時,特定證券可以以此價格買入(由看漲期權持有者)或賣出(由看跌期權持有者)。“行權價”也稱為“執行價格”。
期權是一種衍生品,賦予買方購買或出售特定證券(如股票)的權利,但並非義務,以特定價格(即行權價)在特定日期(到期日)之前或當日進行交易。
買賣期權合約被稱為行權。美式期權可以在購買後任何時間到期日之前行權,而歐式期權只能在到期日行權。
行權價的型別
期權按行權價的性質分類。行權價可能高於、低於或等於標的資產的當前市場價值。換句話說,期權根據其是否具有內在價值進行分類。
由於現貨價格(市場價值)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化,但行權價不會變化,因此期權的內在價值在其合約期間可能會發生變化。期權可能屬於以下類別之一:
- 價內 (ITM) 行權價
- 價平 (ATM) 行權價
- 價外 (OTM) 行權價
價內 (ITM) 行權價
如果期權的行權價使得期權可以獲利,則該期權被認為是“價內”。
- 對於看漲期權,當行權價低於現貨價格時,該期權為“價內”。在這種情況下,期權持有者可以透過購買標的資產來獲得資本收益。
- 另一方面,如果看跌期權的行權價高於現貨價格(市場價值),則該期權為“價內”。這是因為持有者可以透過賣出標的資產來獲利。
價平 (ATM) 行權價
如果期權的行權價等於當前市場價值或現貨價格,則該期權被認為是“價平”,因為行權將允許持有者以與公開市場相同的價格買賣標的資產。
實際上,當期權“價平”時,資產持有者沒有理由行權。事實上,如果“價平”出售期權,將會略有損失,因為購買期權會產生少量成本。
價外 (OTM) 行權價
如果行權導致資金損失,則該期權被認為是“價外”。行使價外期權沒有實際意義,但一些買家可能會持有價外期權,希望在合約到期前標的資產的價值會轉為正值並對他們有利。
- 對於看漲期權,如果行權價高於當前市場價值,則該期權為“價外”。對於此類期權,如果持有者行權,將會遭受資本損失。
- 對於看跌期權,如果行權價低於現貨價格或市場價值,則該期權為“價外”。如果買方行權,則必須以虧損的價格賣出標的資產。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