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功率因數的原因和缺點是什麼?


功率因數

交流電路中電壓和電流之間夾角的餘弦值稱為電路的功率因數。換句話說,功率因數定義為電路中有效功率與視在功率的比值,即:

$$\mathrm{功率因數,cos\:\phi\:=\:\frac{有效功率\: (瓦特)}{視在功率\: (伏安)}}$$

其中,$\phi$是功率因數角。

低功率因數的原因

從經濟角度來看,連線到電力系統的負載低功率因數是不可取的。低功率因數的主要原因如下:

  • 交流電動機由電感繞組組成。因此,它們的功率因數較低且滯後。通常,這些電動機在輕載時的功率因數非常小(0.2至0.3),而在滿載時功率因數增加到0.8至0.9。

  • 電力系統的負載會隨時變化。早晚高峰時較高,其他時間較低。在低負載期間,系統的供電電壓會升高,從而增加勵磁電流。因此,功率因數降低。

  • 工業裝置,如氣體放電燈、弧光燈和工業加熱爐,執行時的功率因數非常低且滯後。

低功率因數的缺點

在交流電路中,功率因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負載所消耗的電流取決於功率因數,如下所示:

對於單相供電系統:

$$\mathrm{\mathit{P}\:=\:\mathit{V_{\mathit{L}}}\mathit{I_{L}}\:cos\phi}$$

$$\mathrm{\therefore 負載電流,\mathit{I_{L}}\:=\:\frac{\mathit{P}}{\mathit{V_{L}}cos\:\phi }\:\:\:\:...\left ( 1 \right )}$$

對於三相系統:

$$\mathrm{\mathit{P}\:=\:\sqrt{3}\mathit{V_{\mathit{L}}}\mathit{I_{L}}\:cos\phi}$$

$$\mathrm{\therefore 負載電流,\mathit{I_{L}}\:=\:\frac{\mathit{P}}{\sqrt{3}\mathit{V_{L}}cos\:\phi }\:\:\:\:...\left ( 2 \right )}$$

因此,從公式(1)和(2)可以看出,如果功率和電壓恆定,則負載電流與負載的功率因數成反比,即功率因數越低,負載電流越高,反之亦然。

負載低功率因數會導致以下缺點:

裝置的kVA額定值較大

發電機、變壓器、開關裝置等電力裝置的額定值始終以kVA表示,因為製造這些裝置時不知道負載的功率因數。因此,根據功率因數的定義,我們得到:

$$\mathrm{kVA額定值\:=\:\frac{kW}{cos\phi }}$$

也就是說,裝置的kVA額定值與功率因數成反比。因此,功率因數越低,裝置的kVA額定值越高。因此,在低功率因數下,需要製造kVA額定值更高的裝置,這會增加裝置的尺寸和成本。

導體尺寸較大

為了在恆定電壓下傳輸和分配恆定的功率,導體在負載功率因數下必須承載更大的電流。因此,它需要更大尺寸的導體。

銅損耗增大

由於低功率因數下負載電流較大。因此,大的負載電流會導致供電系統所有元件中的$\mathit{I}^{\mathrm{2}}\mathit{R}$損耗增大。這反過來又導致系統效率降低。

降低系統的處理能力

低功率因數降低了系統所有元件的處理能力。這是因為負載電流增加的無功分量阻止了安裝容量的充分利用。

電壓調節差

低功率因數下電流增加會導致發電機、變壓器、輸電線路和配電系統中的電壓降增大。結果,接收端可用的電壓降低,即系統的電壓調節較差,從而影響利用裝置的效能。

更新於:2022年2月11日

9K+ 次瀏覽

啟動您的職業生涯

完成課程獲得認證

開始
廣告